朋友小張最近正準備從原來的公司跳槽,他和一般的90後員工不同,畢業後就在這家公司工作了好多年。
如今準備跳槽,是因為獵頭給他物色了一份薪資較高的工作,這是原來公司沒法給到的待遇。
小張這才向領導提出了離職,領導起初也是各種挽留,最後見其心意已決,就扔下一句:「如果外面混得不好,就回來。」
小張聽了以後,不明白領導這樣說究竟是什麼用意,難道是真的打算等待他回歸嗎?
他知道我的職場經驗豐富,希望聽聽意見。為此,我談了自己的看法。
給員工的心理暗示
領導會對小張說一句「等待回來」的話,未必是真的篤定小張會回到以前的公司。
隻不過這樣說,會給小張形成一種心理的暗示。
盡管暗示在當下可能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一旦小張到了新單位遭遇風吹草動,暗示就可能會發生作用。
其實許多年前,我的領導也對我施加過這樣的暗示。
當時我的情況和現在的小張比較類似,也是受到獵頭的邀約,準備去另一家同行企業。領導在得知我的離職意向後,多次挽留無效,就說了「歡迎回來」的話術,還不止一次進行了重復。
之後我順利離職,去了新公司,但是去的頭幾天就意識到這家公司存在很大問題。
這時候擺在面前的有三條路:一是繼續留在新公司;二是離職重新換工作;三是回到老東家去。
由於有了當初強烈的心理暗示,最終我還是選擇回了老東家。不得不說,領導這一招是非常厲害的。
為該崗位設置備胎選項
對某些骨幹員工的離職,公司領導未必能在這個崗位上物色到一位合格的替代者。
我當年的幾家公司都出現過類似的情況,骨幹一離職,只能盡可能去物色新員工頂替。
但是新員工一方面不熟悉原先的工作內容,在綜合能力上也可能不如離職的老人。
因此對這些即將離開的骨幹員工說幾句貼心的話語,無疑是可以為公司的人才儲備增加一個備選方案。
舉個例子來說,A骨幹員工離職後,公司招聘到了B員工來頂替。但是B員工並沒有十分勝任該崗位,這也是讓領導比較頭痛。
好在領導在A離職前說了可以回來的話語,一年後A君又要從目前的公司離職,老東家則成為了他一個重新擇業的選項。
鑒於雙方之間的舊情,在領導的遊說下,A還是回到了公司,而B員工則被調動到了其他崗位上。
也可能只是客套的話術
領導在員工離職前說上這麼一句看似很有人情味的話,除了上述兩種情況以外,還有第三種可能性:那就是僅僅為客套而已。
這樣說或許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現實的職場中,此機率還真的不低。
特別是一些情商較高的領導,寧可嘴上說些好聽的話語,也希望多一些主動權留在自己這邊。
歡迎再回來,口語的承諾沒有任何法律效應,等到員工真的希望回歸的時候,領導或許就真的不願意接受呢?
所以我們也不能把自己未來的希望都寄託在領導的口頭允諾上,唯有自身的價值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員工準備離職,領導卻說「隨時回來」?
我們既不能把這些話當真,也不能完全不當回事。具體是怎麼個情況,或許也就領導自己知道。
對於員工自身來說,如何提高能力、打出個人品牌是最為關鍵的,這樣叫做以不變應萬變。
各位朋友,您對此如何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