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一張圖。
這是一張19世紀的油畫。
一位騎馬的郵遞員,飛快地經過一個正在緩慢架設的電報桿。
這個郵遞員,可能沒想到,這個緩慢架設的東西,正在飛快地取代自己。
再來看一張圖。
這張圖是今年6月份,在香港發生的一件「奇怪」搶劫案的案發現場。
一家物流公司,在運輸中途被劫。
劫匪搶的既不是黃金珠寶、名表首飾,更不是現金,而是晶片。
你可能奇怪,劫匪為什麼要去搶晶片?
因為晶片漲價太厲害了。
疫情爆發後,全世界居家辦公的人越來越多,讓晶片供不應求。
據估計,這批晶片市場價差不多420萬人民幣。
相信你感受到了,時代變化,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快更可怕。
就連小偷,都得時刻關注各個行業乃至整個國際環境的變化。
身處這個變化的時代,普通人該怎麼辦?
最近看了劉潤的一場演講,裡面說了一個 「達爾文雀」的故事,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1835年,一位年輕的博物學家,跟著一艘叫「小獵犬號」的輪船環遊世界。
然後,他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有一種雀類,明明是同一個物種,但在13個小島上,雀的喙部,居然各不相同。
有的雀,喙部又厚又硬,因為它要在地上撿食堅果。
有的雀,喙部又尖又細,因為它要啄食樹木裡的蟲子。
有的雀,喙部不緊密切合,還微微向內彎,因為這更方便吃花蜜和昆蟲。
這個現象,啟發了另一位博物學家。
24年後,他提出了著名的 「進化論」。
他就是達爾文。
而這種根據環境變化,而不斷進化的雀,就被稱為「達爾文雀」。
就像英特爾創始人安迪·格魯夫曾提出過的「十倍速變化」理論:
外界變化永遠要比我們預料到的,快10倍。
普通人面對巨變的時代,唯一的破局之道,就是像「達爾文雀」一樣,擁有 「進化思維」。
什麼是進化思維?
進化思維,就是接受世界在不停進化,倒逼自己協同進化。
只有不斷進化,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世界。
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就只有接受大浪淘沙的命運。
很贊同這樣一句話:
不會有拋棄你的時代,只有你自己選擇置身事外。
說到底,能淘汰你的不是這個時代,而是你自己。
在紀錄片《十八歲的流水線》中,一位叫權廣彬的工人讓我印象深刻。
權廣彬國中沒畢業就進廠了,他在工廠的流水線打工近10年了,也曾動過離開工廠流水線的念頭。
他和家人商量回家鄉找工作,可是他發現,自己在工廠熬了這麼多年,只會做流水線上的事。
沒有任何技能,想要在外面站住腳,找份喜歡的工作非常難。
而且他所在的縣城,工資很低很低。
因此家人極力反對他回來。
無奈之下,他只好再一次回到工廠的流水線。
回到流水線是可以勉強度日,但當有一天,機械逐漸取代部分人工時,他又該何去何從呢?
「一個人一旦變成了機器上一顆非常機械化的螺絲釘,當機器失去價值的時候,螺絲釘也失去了意義。」
更可怕的是,真正把人變成螺絲釘的不是機械化生產,不是工作環境,而是自己。
在這個紀錄片下面,有一個高贊留言是這樣:
曾經有一個國中畢業的朋友請教我學PS,以後想從事設計方面的工作。
我教會她大概的技巧,她說不會安裝軟體;
我幫她安裝好了軟體,她說不會使用;
我手把手教了她一陣,可是過段時間再問她,她說自己堅持不下來,學不進去…..
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對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
你唯有不斷提高自身的附加值,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就像之前那位爆火的工廠打工妹,蘇玲。
通過不斷學習、自考,做程序員、出國讀研,一路從深圳流水線,走到了谷歌辦公室,走向了更大的舞臺。
人生海海,若想脫穎而出,你必須不斷進化自己。
當時代的潮水襲來時,你不斷進化的技能,就是你的救生圈。
俗話說,技多不壓身。
你會的技能越多,往往意味著你的選擇也就越多;
你的技能越出眾,那麼就意味著你越不容易被替代。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曾說:
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人,時時都會感到被生活的波濤巨浪所埋沒。
疫情、內卷、雞娃、中年危機……
這些都意味著競爭與淘汰。
但其實,不管在哪種時代,遇到何種危機,能破局的人,都是那些能不斷進化自己的人。
1. 練就不可替代性。
作者 @一直特立獨行的貓,曾經雇到過一個非常搶手的鐘點工阿姨。
之所以每天都有雇主排隊等著她,是因為她太會「來事」了。
作者是北方人,老公是南方人。
不會南方菜的阿姨,為了在飲食上兼顧南北口味,特地去找作者婆婆學:
「我拿了工錢,還跟雇主學到了東西,上哪找這樣的好事。」
作者有段時間很喜歡吃辣子雞,一連買了十多包,阿姨跟她說:
「你別買了,我研究了半個月,給你做一次,你看是那個味的話,以後我給你做。」
對於各種家用電器,作者很多都不會用,但她都會。
她說以前雇主家用過的,自己就記住怎麼用,下一家看到類似的,就能舉一反三。
即便阿姨只是個鐘點工,卻把自己練就成了市場上不可替代的人才。
2. 更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沒有哪裡絕對安全。
就像《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安,發現市場上磚瓦供不應求,他就辦起了磚廠。
他花錢買設備、建廠房、請師傅、雇工人,組建了完整的產鏈。
結果到實際運營時,燒磚的環節卻出現問題,燒出來的磚都碎了,磚廠一度面臨倒閉。
這時,他開始親自學習燒磚的技藝。
他明白,辦磚廠這件事的關鍵,其實是燒磚,只要能抓住燒磚這點,才能無所顧忌地將各個流程委託出去。
問題解決不久之後,孫少安就東山再起了。
有人說,發現問題是一種能力,解決問題是一種進化。
一個人的成就有多大,就在於他能解決多大的問題。
主動去拆解、解決問題,才能不斷破局,實現撕裂式的成長。
3. 提升洞悉本質的眼光。
前幾年,一位畢業於名校的博士,去送快遞,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
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一開始,博士選擇做快遞的原因,是因為他看好未來快遞行業的發展。
他剛幹快遞的時候,四通一達剛剛開始起步,菜鳥驛站還沒誕生。
那時他就預言:「世界早晚連成一個整體,而快遞就是在消除距離。」
8年裡,四通一達和順豐相繼上市,他也從一個普通快遞小哥變成了網點老闆、菜鳥驛站站長。
《教父》中有一句經典臺詞:
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人的認知水準越小,眼中的世界,就越狹小。
這個時代,認知突圍,才是一個人走向更大成功的途徑。
網上有句話,說得很紮心:
人活一輩子,誰都會經歷豐年和荒年。但有太多人沈醉在豐年裡,誤以為餘生都是豐年。
甲骨文突然宣佈裁員的時候,員工忿忿不平,拉起橫幅討公道。
可當他們去別的公司面試時,有HR吐槽說:「他們的水準還不如一個新手。」
殘酷嗎?就是赤裸裸的現實。
停止成長進化的人,不論在哪裡,都只有被淘汰的命運。
進化自己,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請你相信:
當你每天都在進化,你就能突破時代變化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