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約見過一位年輕編劇。他很優秀,也很勤奮。
他署名編劇的院線電影,去年就有兩部。
而今年上半年他一直在台灣練習鐵人三項,下半年又完成了一部網劇的創作。
昨天發朋友圈,說他那部劇過審了。
我問他接下來有什麼打算,他說會寫一部江西農村題材的戲,即將在江西呆一段時間。
的確,和優秀的人接觸,感覺都是一樣的。
如果說人類墮落的方式各有各的不同,那麼優秀者的共性卻也極為相似。在那一次交談後,我總結出了優秀人士最重要的6種思維方式。
目標導向型思維
沒有目標的人,永遠是無力的、渙散的。
優秀的人心裡都住了一台挖掘機,不斷深挖自己的願望和目標。
這裡的願望,是指藏在內心裡的真實訴求。
他們也都明白,目標是自我的第一驅動力,也是努力的根本理由。
老張是一位深耕於O2O領域多年的老油條,在某次運營會議上,我聽到他問所有員工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努力想把這家公司搞好。
很多人回答:為了夢想。
老總說:“不對,為了賺錢。”然後他又問了:“為什麼要賺錢?”
會議上沈默了1分鐘,才有人開始回答: 為了買房、為了買車、為了娶漂亮姑娘、為了睡到想睡的人、為了家裡人過更好的生活、為了有朝一日不再讓別人瞧不起自己……
老總的行為,其實是在喚起每個人的初始願望。這種願望就是目標,它們往往是埋藏在一些冠冕堂皇的說辭之下,需要一遍遍追問才能問出來。
普通人往往目標感不強烈,所以基本無法驅動自己做事。但優秀的人相反,他們不立目標不行動,始終用目標來指引自己努力的方向。
中國編劇作家富豪榜的首富是高滿堂,他曾經在一次分享會上談過:“年輕時有一次去電影學院旁聽,想進教室和那兒的人一起討論電影,結果被人趕了出來。從那會兒開始,他就發誓要成為一線編劇,不會再讓別人如此對待自己。”
他笑著說:“從那以後,做一名好編劇就成了他一生的目標。”
利他思維
你有沒有發現,高情商的人更善於利他,低情商的人更善於利己。
一個人情商的高低,源自利他與利己兩種思維的博弈。
為什麼說優秀的人更善用利他思維?
因為利他是為了更好地利己,聰明人都明白這個道理。
之所以說利己主義者是愚蠢的,是因為他們只注重短期收益,而忽視長期的。
利己者常常對人黑著臉、思維閉塞、蠻橫霸道且摳門,有好東西只會獨享,周圍人敬而遠之。表面上來看,他做了一切有利於自己的事。
但他失去的是什麼?
他失去了周圍人幫助他的一切可能性,失去了得到他人分享的可能性。因為不常交流,閉塞的他,還會失去很多關鍵信息源。
最終,他會失去重要的人際關係鏈、失去做人的好口碑。
這位利己者的收益實則處於負水平的狀態。
為什麼優秀的人更善於利他?原因便在於此。
利他者的收益要遠遠大於利己者。
那些願意幫助他人,為他人提供價值的人,也會常常得到他人提供的價值。
迭代思維
優秀的人危機意識很強,他們明白:在這個時代,稍不注意便會落後於他人。人如果不學會迭代自己、更新自己、改良自己,失敗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就像做產品一樣,產品有1.0、2.0的版本迭代。
優秀的人也都善於優化個人版本。
三五年過後,如果你仍舊在原地踏步,這便是最危險的事。
一個人可迭代的方面有很多,在此舉個例子,比如工作流程的迭代。
讀高中的時候,我同桌答卷速度特別慢,後來我看了看他的卷子,才知道是他寫的字太正了,浪費了太多時間。
一筆一劃,一撇一捺都清清楚楚。關鍵他還有強迫症,有的筆畫還得描上個三五遍才放心。
他學了很久,才學會寫草書。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笑,媽蛋念到高中了連最基本的草書都不會寫,真的假的。
其實很多人的書寫習慣已經是十年以上,要想改並沒那麼簡單,更要命的是很多人連“要去改”的意識到沒有。
這就是所謂的迭代意識。
鍵盤上快捷鍵的學習只要10分鐘,但很多人懶得學也懶得用。用五筆打字能比拼音快很多,正常培訓一週就能學會,很多人也懶得學。
每一個小小的優化,就能節約時間增大效率。
優秀者的工作習慣也非一日練,是已經經過十幾年的迭代,才會有今天。
把自己看成一款產品,你的靈魂就是你的產品經理。
現在的你,還是過去的那個老版本嗎?
迭代法也稱輾轉法,是一種不斷用變量的舊值遞推新值的過程,其特徵為目標的不確定性、行為的試探性和過程的週期性。
用忙碌打敗無聊
現代人的最大特徵,便是忙碌。
這一點常常為人詬病。
李宗盛也寫過一首《忙與盲》,其中有一段:
我來來往往 我匆匆忙忙
從一個方向到另一個方向
但實則,忙碌是不該被人批評的,最該被批評的,應該是無聊。
無聊時常伴隨著抑鬱、憂愁、虛無等負面情緒一併出現。
無話可聊,無事可做。爛在沙發上,爛在床上,這才是最要命的。
將人的狀態分為三種:無聊、忙碌、忙得有意義。
第三種是最為高階的狀態,是更有針對性的忙碌。
第二種忙碌雖然並不一定目標清晰,但人仍舊處於運動狀態。既然運動,就能夠產生可能性與意義。
有的人不是生來就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但是卻可以在不斷的運動中找到方向。
人的視野與認知,是有邊界的。你多經歷一些事,你的邊界就會被拓寬,個體外延就會增大,包容性也會更強。
優秀的人,都是忙出來的。
悠閒對他們來說,就是奢侈品。
整合型思維
優秀的人,很少是排斥外部信息的。他們就像一塊海綿,只要是水,都會被吸進來看看,然後再把有用的東西挑出來。
所以你會發現,他們大部分喜歡讀書、看電影、欣賞藝術品、對音樂有自己的品味、對文學有自己的理解。
他們善於整合,善於從外部信息裡提取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
曾經有讀者問我:“讀書有什麼用?”
我的想法是:如果抱著功利的訴求去讀,不如不讀。
只有靜下心的人,才有機會體會到另一層世界的美妙。
正如優秀的人大都有私人的,汲取營養的方式。
閱讀、音樂、電影、繪畫,都可以看作是一種輸入。優秀的人都討厭拒絕,因為他們都明白:當一個人開始無意識地拒絕,他便即將落伍。
我曾經走訪過上海西邊的一座古鎮,區委書記很年輕,他才三十多歲。
聽書記現場講座,講了新農村建設問題。
你能想像嗎?這位書記竟然愛上B站,也看日漫,最喜歡看美國電影。
他曾經在美國西部片裡受到啟發,想到了有益於農村區域建設的提案。
就像喬布斯曾遠赴印度尋找靈感。
誰會想到去一趟印度,能夠打造出世界上最完美的產品之一?
優秀的人,都善於張開毛孔,充分感受世上的事物,像海綿一樣飢渴,像初學者那樣謙卑。
因為有些事情看上去無用,但實則是無用之大用。
它會潛移默化地改造你,影響你在關鍵時期做出的關鍵決策。
重視運動
我問了很多人,為什麼不健身?
他們說:“要練得那麼壯幹嘛?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運動的意義,長久以來一直被忽視。
以至於很多人對運動員有刻板印象。認為他們只是頭腦簡單是的呆萌人類。
事實完全相反,越運動的人,反而越優秀,越聰明。
1990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生物學家Arthur Kramer設計了一個實驗,讓一群平時不愛運動的人進行6個月有氧運動,然後測試思維能力變化,發現確實有提高。研究結果被寫成論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運動能優化人的思維,也讓人更聰明。
更關鍵的是,健康是一切的根本。
優秀的人都會意識到:如何保證自己能長期奮鬥?
就是運動!
優秀拼的不光是腦力,還是體力。
在中國作家群裡也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寫長篇小說的人,身體必須要過關。
不信你瞧瞧蘇童、餘華、莫言,都不屬於那種“文弱”的類型。
最後想再說一點:優秀的人,往往不為外物所動。
這個時代,能夠左右個人意志的東西太多。
換句話說,他們堅信自己的真理。用自己的方式來評價自己,而無需向外界證明什麼。
在人生方向的選擇上,優秀的人往往追隨內心,敢於拒絕他人意見。
的確,同齡人的意見不要聽,因為你不是他們。所有的年輕人都在不同的跑道上、家世、背景、財富、運氣,每一個人身上揹負的東西不同,要走的路自然也不同。
你也不必和他們比較,因為比較,永遠只能產生嫉妒和狹隘的心思。
老一輩的人也不要聽。你或許常常聽父母親戚說:“公務員好,去考公務員。”
但他們只是試圖用上一代過時的經驗來馴化你。他們的思想和閱歷把他們打造成如今這樣的狀態,如果你不願幾十年後成為他們這樣的狀態,你又何必聽他們的話。
真正優秀的人,有著自己的評價體系。
他們的勇氣和堅定,決定了他們會走一條與普通人截然不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