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看《三國演義》,總是在看烽火硝煙,攻城掠地,總是覺得三國亂世,就像一場你爭我奪的鬧劇。
長大後,漸漸明白,三國講的雖是戰爭攻伐,但背後談的是人性間的博弈。
所謂成功,不過是耐心與實力的溢出;
所謂謀劃,其實是低調與退讓的修行。
劉備「三讓徐州」,卻憑藉自己的「仁德」,贏得了百姓尊敬,俘獲人心。
司馬懿「隱忍十年」,卻憑藉自己的耐心,收得了天下權力,奪取曹魏。
古往今來,鋒芒畢露者難贏,克己讓人者易得。
一個人若不懂隱忍退讓,縱使能力再強,智商再高,也難免落得事與願違、風摧流湍的下場。
曾國藩家訓中曾說:「不與人爭利益之短長,只與己爭品性之長短。」
低頭「認慫」,看似是一種懦弱,實際卻是為人處事的一種姿態,也是人生必備的通達智慧。
弱者爭理,強者認慫。
昔日許都,劉備投奔曹操,在家中種菜,不思征程,不想事業。
曹操為探究劉備真心,約劉備前來青梅煮酒,談及天下大事,評論各方諸侯。
席間,曹操問及劉備,天下英雄幾何,豪傑幾人?
劉備推託不過,只能一一說來:「淮南袁術、河北袁紹、荊州劉表、益州劉璋……」
曹操聽後,連連搖頭。
他所謂的英雄,應該如真龍一般,能大能小,能升能隱;或飛騰於宇宙之間,或潛於波濤之內。
曹操指了指劉備,又指了指自己,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劉備確實和曹操很像,同樣是能屈能伸,忍辱負重,志吞天下之人,不管處在什麼位置,遭遇多少失敗,卻始終不改變自己的理想。
但人總是矛盾的,渴望別人理解,又害怕被他人看穿。
劉備聽後,頓時大驚,手中匙箸,不覺落地。
隨後他慌忙解釋道:「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
劉備深知曹操的性格,這一刻,劉備選擇了「認慫」。
他並不是真的害怕曹操,而是不想與他再有糾纏。
只有選擇暫時認輸,才能避免之後的針鋒相對。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若一味爭理,偏要出頭,往往怨氣叢生,牢騷滿腹,最後惹得矛盾激化,得不償失。
有時候,把自己的姿態放低,把自己的情緒放緩,反而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一檔節目中,撒貝南曾問拳擊奧運冠軍鄒市明:
「如果生活中別人踩了你一腳,你會怎麼辦?」
鄒市明回答說:「當然是忍了,再不行,就向人家道歉。」
俗話說:「退一步,乾坤即大;饒一著,萬慮方休。」
真正厲害的人,從來不會彰顯自己的優勢,反而會在最恰當的時候,選擇「認慫」,從而顧全大局。
他們懂進退、知榮辱,明白有些人無需費心,有些事也不用糾纏。
爭強的人,看似贏了當下,卻容易輸掉格局;
退讓的人,看似妥協吃虧,卻容易贏得認可。
敢於「認慫」的人,從來都不簡單。
傲者逞強,智者示弱。
有人說:「傲慢的人總想證明自己,優秀的人喜好隱藏自身。」
傲慢的人,內心充滿了矛盾,遇事便是風浪。
面對問題,他們不想結果如何,而是更願印證自己的選擇。
赤壁後期,呂蒙白衣渡江,關羽被殺,荊州被奪。
劉備大怒,拒絕了孫權的割地求和,不聽諸葛亮的勸導寬慰,一心要滅掉東吳。
當時呂蒙已故,東吳失去了統領大局之人,孫權無法,只有將陸遜推至臺前。
書生拜將,在劉備看來簡直是笑話,自己戎馬半生,豈會怕一無名小輩。
劉備一攻再攻,陸遜一退再退,直至夷陵、猇亭處,陸遜才停了下來。
不斷逃避的陸遜,成了劉備眼中的膽小鼠輩。
但對陸遜來說,這一切隱忍,卻是為了示敵以弱,消耗蜀軍意志,等到最後一刻,反戈一擊。
恰逢盛夏之際,天乾物燥,而蜀軍為保證正常補給,將營寨相連。
陸遜突然襲擊,火燒蜀軍連營七百餘裡,使得蜀軍大敗,丟盔棄甲者不計其數。
劉備一生,凡事退讓,萬般忍耐,最終打下來自己的江山,可卻因為自己的傲慢與偏見,最後落得「白帝城託孤」的下場。
其實,無論是立身處世,還是做人做事,都要讓自身保持一個平和的狀態。
在《奇葩大會》上,面對馬東、高曉鬆和蔡康永這些情商、智商雙高的存在,趙又廷倍感壓力,而他緩解壓力的方式,便是「認慫」。
趙又廷說:
「認慫,可能從字面上來看,好像有點負面,有點消極,但我覺得,認慫不是認輸,也不是放棄,而是一種很積極的自我認知。 對於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好地做好,但是在范圍之外的,就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順其自然一點。」
生活中,有很多人沒有這樣的認知。
他們錯估了自己的能力范圍,對事情的判斷往往會出現偏差,結果也會偏離最初的方向。
而真正厲害的人,都有自知之明,這份自知之明會使人頭腦變得清醒。
遇事波瀾不驚,知道何事該為,何時該退。
所謂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退讓是為了以後的希望,此時看似丟了面子,卻會在以後收穫更多的裡子。
真正的聰明人,從不會在乎一時成敗,一地得失。
因為他們知道,逞強,很容易丟掉自己的優勢;
示弱,反而會贏得想要的結局。
放下如利刃,斬斷爭勝心。
有時候,一個人成功與否,與能力無關,勝負的關鍵,往往在於格局。
西元234年,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上。
臨死前,他將軍隊交給了楊儀統領,要求大軍撤退,並讓魏延斷後。
若此刻,魏延聽從諸葛亮的安排,忍耐下來,他依舊是蜀國的擎天立柱。
然而,他卻覺得蜀國無人可壓制他,他要殺掉楊儀,奪得軍權。
最後不但丟了性命,失了忠義,還背上「反賊」駡名,被世人厭棄。
魏延從沒想過造反,他只是想要贏,想要得到本該屬於自己的權力。
可他萬萬沒有想到,只因自己一時爭強好勝,卻落得如此境地。
爭勝心太重,並不是一件好事。
它會蒙蔽一個人的雙眼,讓人只看重眼前,而忽略掉未來。
電視劇《平凡的榮耀》中,蘭芊翊這個角色深受大家的喜歡。
她是金宸資本能源組的新人,與能源組那些懶散的職場老油條不同,她一進部門就充滿了鬥志。
她為了儘快證明自己,經常不聽領導的吩咐,做一些職責范圍之外的事。
因為性子太直,總是與領導持不同意見,這使得領導很不待見她,甚至不讓她加入任何項目。
這讓她在公司寸步難行,於是蘭芊翊嘗試改變,以退為進。
她去找經理申請加入可燃冰專案,承諾只要允許自己加入,什麼髒活累活她都願意做。
蘭芊翊 「認慫」了,她的讓步,讓領導看到了她的誠意,於是領導同意她加入專案。
在之後的日子中,她放下了爭勝心,穩紮穩打,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但得到了部門所有人的認可,最後更贏得了出國深造的機會。
俗話說:「退一子而窺全域,登峻嶺而觀天下。」
一個人若執著於勝負,往往會影響自己的步伐,從而失去更進一步的機會。
內心有光的人,不會糾結今天的渺小,只會執著未來的高低。
人生苦短,不只是因為每個人都被苦難所糾纏,更多是因為名利、勝負面前,世人爭得太多,搶得太盛,便會失了人品,忘了初心。
選擇放下,是一種氣度,也是一種勇氣。
它如同利刃一般,斬斷了自私狂妄的慾望,露出了淡定從容的真心。
正如劉震雲所說:「生活本沒有輸贏,但如果你一旦有了勝負心,那你便是輸家。」
寬一寸,福一分;忍一時,進一世。
人生海海,難免有起有伏。
有時候,爭一時,便會失一世;急三分,便會丟七分。
越想贏的人,往往越容易輸;太用力的人,往往也得不償失。
《菜根譚》說:「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其實,生活的困境,往往在於雙方的僵持不下,若有一方「認慫」服軟,事情便會很快得到解決。
退讓,並不是軟弱;認「慫」,也不是認輸。
委身低處,忍一時,便會從容一世;
身在平處,淡一分,便會知足常樂;
位居高處,放一下,便會通透豁達。
餘華曾在《活著》中寫道:
「活著,在我們語言中充滿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喊叫,也不是進攻,而是忍受。」
一忍可為百勇,一靜可抵百動。
那些懂得藏鋒守拙,看淡得失的人,才是真正厲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