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本質上並不大,但因為經濟條件的不同,被金錢劃分成了多個階級,籠統的來講就是富人和窮人的區別。
經濟條件讓人形成了各自的思維模式,富人永遠不會把錢看得太重,及時行樂、敢於投資是他們的人生態度。
而對於窮人來說,利用所有的時間和機會來賺錢,就是生活的最終目標。只有賺了足夠多的錢,才敢停下來歇一歇。
從一個人對待錢的態度,便能看出他是富有,還是貧窮。
因為富有而帶來的自信是掩蓋不住的,而富人所擁有的經濟基礎和人脈也讓他不會害怕失敗,即使一條路走不通,還可以另外開闢一條路。
窮人從骨子裡所帶的悲觀和自卑,就讓他的人生有了很大的局限性,讓他不敢冒險,不敢奮不顧身,只能在安穩中求平淡。
富有的人用錢買時間,窮人用時間掙錢
在現實生活中,只要牽扯到錢,從態度中就基本能斷定一個人的消費水準在什麼層次。
佛蘭克林曾經說過:「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註定貧窮或一定老死於貧窮的思想。」
對於窮人來說,最寶貴的就是金錢。所以會利用一切時間來掙錢,用自己的勞動力或者是時間來換成錢,比如利用週末的休息時間去做兼職。
更有甚者,為了省錢,可以不計自己的時間成本。
而富人的時間是不夠用的,他們忙著提升自我,忙著做項目,談投資,不斷優化自己,讓自己可以躋身於金字塔的頂端。
所以,他們會將很多不重要的事情轉手他人,比如請人打掃家裡的衛生,請保姆料理生活起居,請司機跑腿等等,用錢給自己買來了更多的時間,讓自己可以去做更多重要的事情。
富人和窮人對待錢的方式不一樣。富有的人用錢買時間,窮人用時間掙錢。
富人用錢買舒服,窮人存錢換安全感
富人有了足夠的經濟條件,會徹底地解放雙手雙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自在愜意。
而經歷過底層生活的人們,他們的安全感全部來自於口袋裡的錢。有錢心裡才有底,才會有勇氣繼續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下去。
在電視劇《小捨得》中,南儷和夏君山夫妻倆給予了他們的女兒歡歡一個相對和諧幸福的家庭,不斷用金錢為其前程鋪路。
平時家裡面吃得穿得都十分精緻,三四百的套餐,說吃就吃,歡歡可以毫無顧慮地買喜歡的小裙子,只要自己高興就好。
而米桃一家三口,住在一個小弄堂裡,環境非常差,她的父母起早貪黑地幹活,吃穿從簡,就是為了多攢點錢能讓一大家子在上海的生活更穩定。
面對自己喜歡的裙子,米桃卻在擔憂明年的時候就會不合身了,這樣一筆錢花了出去,卻沒有盡到最大的價值,終歸是不劃算的。
兩個家庭鮮明的對比很好地詮釋了窮人和富人對於花錢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窮人每花一筆錢,要考慮得太多了。
富人和窮人在花錢的觀念上不一樣。富人用錢買舒服,窮人存錢換安全感。
富人捨得用錢投資人脈;窮人交友少,減少支出
富人和窮人在擇友上不一樣。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並不無它的道理。富人的圈子裡都是非富即貴的人,他們在這個圈子裡應酬、結交、彼此引薦,尋求更多的利益和成就。
而窮人一面要應對生活的壓力,一面要節省不必要的開支。所以他們只會儘量避免社交,以此來減少人情費用,狹隘的交友圈將其困於原地,沒有提高的空間。
富人捨得用錢投資人脈,結交比自己厲害的人,從而開拓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能力。
這也就導致了現實社會中一種無法否認的現狀:富人越富,窮人越窮。想要跨越階層,似乎變得難於登天。
擇友觀念的不同,決定了不同的人生。
和安於現狀的窮人在一起只會越來越窮,因為沒有一個思想更高階的人來打破這個常規。
而富人會合理利用資源,與高學識、高修養的人為伍,能夠抓住更多時代中的機遇,不斷壯大自己的隊伍,奠定一份基業。
一個人對待錢的態度,便是他對待人生的態度。
在如今的社會中,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有人認為這就是命運,註定了有這兩種極端的存在。
但是這個世界上也有窮人一躍成為富人的事實,歸根結底是在對金錢的利用和態度上的方式方法造就了兩個不同的群體。
窮人的思維模式,讓他們只會機械般地重復著安穩度日的工作,在那個絕對的安全圈內守護內心的一份踏實感。
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這是公平的。但如何利用時間,直接決定了一個人未來能達到的高度。
想要縮短與富人的差距,並不是沒有可能,一旦決心改變自己的人生,大膽去做,未來也一定是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