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手裡有糧,心裡不慌。」
誰都想狠狠賺錢,發大財。可是,錢卻總是青睞別人,和你就像仇人一樣,水火不容。
事實上,錢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的,只是你不懂得如何「花錢、存錢」,導致金錢從你手裡過了一次,就匆匆忙忙地離開了。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語:「越窮的人,越大方。」
「窮大方」像一個魔咒一樣,讓窮人越忙越窮,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學會高瞻遠矚。
要懂得,不管你收入多少,都要學會摳門,留住以下三筆錢,致富才有希望。
不盲目投資,留住「致富的資本」
很多人,在窮困的時候,會很慌亂,然後出現了「病急亂投醫」的情況。
總想著,能夠一夜暴富就好;要是別人有投資項目,非得去參與,然後讓自己借力發力;靠投機取巧,狠狠賺一筆。
有一段時間,柳江區興隆市場賣豬肉的廖立峰成為了熱門人物。他從吉林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公務員。
2019年,廖立峰輕信了朋友的話,湊了80萬元給朋友,用來投資。本想「挖一桶金」,不料朋友血本無歸,虧了2000多萬元。
為了儘快把80萬元的債務還清,他辭職了,靠賣豬肉為生。雖然日子很辛苦,但是收入卻是之前的好幾倍。錢,讓他再一次燃起了信心。
股神巴菲特說:「一定要在自己的理解力允許的范圍內投資。」
很多窮人,不是收入特別少,而是辛辛苦苦積累多年,有了一筆錢,然後因為一次錯誤的投資,就全部沒有了,不得不重頭來過。
在遇到投資專案的時候,第一時間,不是拿出錢,馬上行動,而是摀住錢袋子,認真思考,認清現實。
靠誰,不如靠自己。你要想投資成功,就得自己去摸索門路,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不是把命運交給別人,任由擺佈。
不「錢養」孩子,留住「教育的資本」
俗話說:「再苦不能苦孩子。」
很多家庭,堅持要富養孩子,他們並沒有理解「富養」的真實含義。
富養,不等於花錢去供養,而是讓孩子的心靈變得富有,道德變得高尚,學到賺錢的本領。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你給孩子一百萬,如果孩子不爭氣,也會迅速花光。
我的一個朋友阿正,為了兒子能夠上更好的學校,他舉債幾十萬,在學校門口買了房子;送兒子去學播音主持,前前後後花了五六萬;暑假的時候,為了帶兒子見世面,一次就花兩三萬。
結局呢?讓阿正特別失望,兒子在高中時,復讀兩年,也只是考上了一所普通的職業大學。
正如有的家長所言 :「花那麼多錢,只是培養了孩子的‘攀比心’。」
你收入再多,也不要培養一個大手大腳花錢的孩子,更不要做「有求必應」的家長。
在孩子需要花錢的時候,你要認真算賬,讓孩子從小就知道,錢應該如何花出去,才能實現最大的「效益化」。
古人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奢靡的生活,雖然讓人很享受,其實是一種「惡」。窮人變富了,生活會特別好過;富人變窮了,生活就特別的痛苦。
留下一筆錢,保證孩子能夠上大學,衣食無憂,就是最明智的做法。而不是在孩子尚小的時候,就拼命花錢,然後靠貸款來供養孩子上大學。
不參與吃吃喝喝的社交,留住「健康的資本」
吃一頓飯,花不了多少錢,但是每天吃吃喝喝,就真的可以敗家。
按照普通城市的消費標準,十來個人在酒店聚餐,起碼要花七八百元。大部分的人,一天的收入,一兩百,甚至更少。
無用的社交,就是「錦上添花都會來,雪中送炭沒有人」。
有一個深圳的朋友,抱怨:「月收入1.5萬,但是活得不如狗。」
認真算一算,他的開支巨大。每個月吃吃喝喝要花三千左右、租房要四千、打車上班要一千多、家庭開支五千、健身要一千多……到了年底,他不僅沒有存款,甚至可能要借錢回老家過年。
聰明的人,租最便宜的房子,堅持擠公車,健身去大街上奔跑,極少和朋友吃吃喝喝,對親情也很淡漠。
住在高樓裡的人,不一定比住在平房裡的人更幸福。最不幸福的人,都喜歡做一件蠢事——人比人,氣死人。
把社交減到最少,吃喝的錢,就可以成為存款。
人吃五穀雜糧,難免會生病。有了這筆錢,應付生病,應該是夠了。起碼不會交不起第一筆住院費。
真正能致富的人,都是「一邊摳門,一邊花錢」。
摳門和花錢是對立面,也是相輔相成的。
比方說,一百塊錢可以買很多根冰棒。你要是把冰棒全部吃掉了,錢就沒有了。如果你把冰棒賣出去,賺了十幾二十塊錢,再去買冰棒吃,一百塊錢就還在你口袋裡。 摳門和花錢,一舉兩得。
有句話說得好:「你永遠賺不到你認知之外的錢。」
首先,錢是一塊一塊省下來的。只要你每天堅持存幾塊錢,假以時日,你就有了發家致富的底氣。
然後,賺錢是需要智慧的,所有的急功近利,本質上是亂花錢。你要往哪一方面發展,就學習哪一方面的知識,你成為了行家裡手,然後開始行動,就是「厚積薄發」。
最後,摳門可以,不要心窮。做一個善良正直的人,你就會感悟到「得道者多助」的喜悅。
記住一個觀點:錢不僅僅是「一元、兩元」的數字,也是有利用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