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你是否感覺到「委屈」?
已經足夠努力了,卻得不到認可;
明明能力很強,卻得不到重用;
自己沒做錯事情,為什麼同事會針對自己……
心裡委屈似乎成了一部分職場人經常會出現的情緒,因為他們習慣了聽不愛聽的話,做不愛做的事,竭力的讓自己在別人面前展現的更好,於是或許成為了別人喜歡的樣子,卻已經成為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習慣的力量很強大,就像那些大拿遇到問題時很輕易地就能拿出多個方案,並非他們真的就那麼厲害,而是理想的思維方式已經成為了習慣,就像1+1=2,不用算就知道,而123×474=?多少你一下子說不出來一樣,需要計算的過程。
所以,改掉以下三個壞習慣,能讓你不再時常感覺到自己「委屈」。
壞習慣一:過度解釋
經常感覺自己受委屈的人,都有這樣一個習慣,那就是喜歡過度解釋。為了保持在別人面前良好的形象,試圖解釋著一切。
比如,有人說:「最近你瘦了。」本來是一句客套話,結果這類人習慣性解釋,最近節食、鍛煉起到效果,甚至還會解釋自己為什麼要節食、鍛煉,為了保持良好的狀態……
事實上,與對的人交談,根本無需解釋,跟不對的人,解釋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尤其是那些與你無關的事情,別人可能只是隨口一說,解釋得越多,說明心裡越沒底氣,不是什麼事情都有解釋的必要。
過度解釋,是感覺「委屈」的壞習慣。因為如果對方在意的情況的話,哪怕你不用解釋,他也能記住,也許會追問,當你主動開始解釋的時候,大多數人會認為你在掩飾什麼。
所以,要養成不過度解釋的習慣,這個度一定要把握好。交談不是請示、匯報工作,沒必要解釋過多,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罷,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甚至可能會起到負作用。
壞習慣二:在意評價
大部分感覺自己受「委屈」的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可能因為別人一句誇贊高興一整天,也可能因為別人的一句評價讓自己好久緩不過勁來,甚至有時自己說過的話,還會想是不是自己說錯什麼,是不是這樣說不好,容易得罪人。
這類人經常陷入「患得患失」的狀態之中,別人的評價往往會影響自己當時的心態。試想一下,一個心態不穩定的人,時常感覺「委屈」也就是常態了。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別人的評價或許有指導意義,但有些純粹就是以自己的立場去評價而已。
想必很多人,都聽過「抬驢」的故事,因為在意別人的評價,自己的驢騎也不是,不騎也不是,怎麼樣都不對,乾脆抬驢了。反而這個時候,沒人評價了,因為他們覺得抬驢這種事情都能做,評價已經失去了任何意義。
「人無完人」你無法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理解你的行為。這就像廚師這個職業一樣,哪怕是再好的廚師,由於眾口難調也無法滿足所有人的口味。
所以,對於別人的評價,要善於傾聽,但不需要太過在意,因為那只是別人的立場,別人的想法。
壞習慣三:同理心泛濫
感覺自己「委屈」的人,還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同理心泛濫」,還總以自己的標準要求別人。
前同事小夏就是如此,由於崗位調整,自己與接替工作的同事交接,他認為不應該有所保留,結果接替他的同事覺得他有些太把自己當回事了。於是同事心裡想:「就你行,就你能,這點小事也需要強調?」
而小夏接替別人工作時,同事有所保留,他認為不應該有所保留,就武斷地判斷對方「人品差」、「怕自己超越他」……
事實上,每個人的認知架構不同,行為也會出現差異,你覺得對的事情,在別人看來不一定對,所以,總是感覺自己「委屈」。
小結:總感覺自己「委屈」的人,或許只是為了展示自己更好的一面,可你是自己的主角,別人同樣也是自己的主角,每個人會在意別人,更多的是關注自己。當然還有一個詞叫做「委屈求全」,所以,「度」的把握十分關鍵,同時也是一場博弈。
「委屈」才能「求全」
一隻狼可以咬死一隻羊,卻打不過一頭獅子,一個人能力再強,如果離開了團隊也無法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各人各樣,無法達到完美的統一,所以只能在一定程度保持平衡,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人與人之間,想要達到那個平衡,就像是人體的各器官的平衡一樣,否則就會生病。比如,嘴不斷地享受美食,胃受不了就會提出抗議,人的身體就會出現不適,那麼嘴就需要「委屈」一下達到平衡,而過於「委屈」營養跟不上,其他機能就會出現問題,胃就需要委屈一下……
如此往復循環,人體各器官適度「委屈」自己,才能「求全」,讓各機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委屈」有時不是懦弱,也不一定是壞事,只是為了「求全」過程中不缺少的一部分。
寫在最後
職場上,如果你感覺到自己總受「委屈」,那麼就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以上三個壞習慣,如果存在,那就加以改進。同時,不要一味地追求不委屈,因為「委屈」才能「求全」,只有掌握好「度」,達到平衡,忍得了「委屈」,才能成得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