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職場裡,貌似總有這樣一種怪相:你認真工作,對同事熱心幫忙,干著遠超崗位職責的活兒,但是年終評比的時候,領導卻把優秀員工,頒給了那個,活兒不多,也很少給同事幫忙的人。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大部分人應該會傾向於,從外部找原因:公司不靠譜,不能做到人才激勵的公平公正;領導不靠譜,看不到普通員工的價值;同事不靠譜,用非常規的手段獲得利益。不管是哪種歸因,說到底都是所謂的「受害者思維」,結果都是不損人但也不利己。為什麼你幹的多,卻不受待見,而同事干得少,卻很討領導歡心呢?01 干得多≠幹得好
「能者多勞」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俗語。不少的職場人,也正是在這句俗語的指導下,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不管是領導的任務安排、還是同事的幫助請求,統統來者不拒。
這樣的結果就是,事情非常多,工作非常忙。忙碌的生活容易讓我們產生「自我感動」,想當然地認為:我志願地幹了這麼多活兒,大家肯定對我很滿意,領導肯定會對我刮目相看。相應地,如果有更好的工作機會,領導肯定會優先考慮我。
理論上來說,這麼想沒錯。但是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能否升職加薪,多是用員工給企業帶來的價值來評判,而干得多≠有價值。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明明幹的沒你多,卻比你更受待見。因為他的工作少而精,不需要干多少,但是每一項,都是領導想要看到的。比如,某段時間很火的梗:累死累活干不過些PPT的,就是這個道理。好的PPT是領導能直接拿來用的,寫PPT的自然也能被領導注意到。
所以,讓每項工作任務有價值,才能讓自己有出路。
02 幹得好≠領導喜歡
還有一部分職場人,有想法、有干勁、有能力,卻比不過那些資質平平的人。
如果是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太優秀」。優秀到蓋住了領導的光芒。
換位思維一下,如果你是管理者,現在有個提拔下屬的機會。團隊裡的兩個候選人,一個是業務能力強、同事認可度高、對工作有自己的見解,另一個是能力一般,做事以你的建議為指導。你會選擇哪一個?顯然,對你威脅最小的後者,是最好的選擇。
這樣看來,優秀的你反而被「打壓」就很好理解了。
大部分管理者,會把「聽話」作為衡量好員工的標準之一。所以,當你還不夠強大、還需要依附別人的時候,「聽領導的話」總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