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

你「處理問題」的能力,暴露了你的格局!

Sponsored Ads

美國作家埃爾德里奇·克裡佛曾說過一句話:

「你不能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一個人格局的大小,決定他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水準。就如一個池子,只有當它的方寸夠大時,不管往裡倒多少水,都能兜得住水。願你提高自我的格局,遊刃有餘地處理問題。

Sponsored Ads

站得高:見識的高度,決定做事的高度

一個牧場主人的鄰居是個獵戶。

他院子裡養了一群兇猛的獵狗,經常跳過柵欄,襲擊牧場的小羊羔。 

牧場主人幾次請獵戶把狗關好,但獵戶不以為然,後來忍無可忍的牧場主人去找鎮上的法官評理。 

法官聽了後對他說:

「我可以處罰那個獵戶,也可以讓他把狗鎖起來,但這樣你就失去了一個朋友,多了一個敵人。」 

牧場主人聽了後很疑惑,於是法官給他出了一個主意。

牧場主人聽了後,就連忙回家挑選了3隻最可愛的小羊羔,送給獵戶的3個兒子。 

孩子們看到小羊後,如獲至寶。

因為怕獵狗傷害到兒子們的小羊,獵戶做了個大鐵籠,終於把狗鎖了起來。 

Sponsored Ads

當你只考慮自己的利益時,你的麻煩和困擾與他人毫無干係。

只有站在他人角度,給他人好處,彼此才能成為利益共同體。

春秋時期,魏國和楚國相鄰,兩國的村民都喜歡種瓜。

不巧,這年春天天氣比較幹早,瓜苗由於缺水,長得很慢。

於是魏國的一些村民,每天晚上要挑水去澆瓜。

連續澆了幾天,瓜苗長勢明顯好起來,比楚國村民種的瓜苗要高很多。 

楚國的村民見此非常嫉妒,有些人晚間便偷偷潛到魏國村民的瓜地裡去踩瓜秧。

魏國人準備以牙還牙時,有一個叫宋卻的大夫說:

「如果你們一定要去報復,最多解解心頭之恨。可是,以後他們也不會善罷甘休,如此下去,雙方互相破壞,誰都不會有好的收成。」

然後宋大夫帶著村民們,每天晚上去楚國人的瓜地澆水,至此以後,兩國村民冰釋前嫌。

在外交上有一句話:

「國際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

在遇事時,真正的高手,懂得化敵為友,而不是反目成仇。

不必執著於眼前的輸與贏,也不必糾結於當下的結與怨。

互相對峙,只會兩敗俱傷。

緩解衝突和矛盾,才能讓彼此受益和得利。

謀得遠:目光有多遠,路就能走多遠

有一句古話說:

「小不忍,則亂大謀。」

一個人走得遠不遠,不是看他的能力有多大,本事有多強,是看他忍得住多少氣。

張耳和陳餘都是魏國的名士。

秦國滅了魏國以後,用重金懸賞捉拿這兩人。

兩個人只能喬裝打扮,改名換姓逃到陳國。

一天,一個官吏因為一點小事就用皮鞭抽打陳餘。

陳餘想起自己以前在魏國是多麼受重用,哪裡受過這樣的侮辱,怒不可遏,當即想起來反抗。

張耳在旁見狀不妙,便用腳踩了陳餘一下,陳餘終於沒吭聲官吏走後,陳餘還怒氣未消。

張耳便數落他一頓:

「當初我和你是怎麼說的?今天受到一點小小的侮辱,就去為一個官吏而死嗎?」

真正成大事的人,不會在小事上較勁。

有時,讓局面變糟的不是遇到的人和事,是你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和情緒。

曾國藩在長沙嶽麓書院讀書時,曾與人同住一間寢室。

寢室內的書桌距離視窗好幾尺遠,為了方便讀書,曾國藩便將書桌移動到窗前。

室友見後大為惱火,說:

「你的書桌放在窗口,把我案頭的光線全給擋住了!」

曾國藩聽後沒跟他計較,反而和氣地問他:「我的書桌應該放到哪裡呢?」

室友指著床邊:「就放在那兒吧。」

曾國藩笑一笑,按照他的意見放了。

到了晚上曾國藩用功讀書,這位室友又說:

「白天不念書,夜深了卻來打擾人嗎?」

曾國藩便改朗讀為默讀。

不久,曾國藩考中了舉人。

有一句話說:「將軍有劍,不斬蒼蠅。」

遇到小人的糾纏時,置之不理是最好的回復。

Sponsored Ads

遇到他人的刁難時,暗自發力是最好的報復。

不要把時間和精力,耗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

想要實現更遠大的目標,就要學會吃得眼前的虧,才能走好前方的路。

處得寬: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

有一則故事。

北宋韓琦是一代名臣,有一天晚上,他正在看書,旁邊幫他執燈的士兵不專注,分了神,不小心把他的鬢髮燒到了。

當下他頭也沒轉,順手就把這個火給滅掉。

過了一會兒,他發覺有點情況,轉頭一看,那個士兵已經被換掉了。

當他問剛剛那個執燈的人,去了哪裡?

底下人說,他把將軍的鬢髮燒到了,就把他換掉了。

結果韓琦命令手下,把那個士兵找回來,因為他已經知道怎麼不燒到人了。

後來,這件事傳遍軍營,令士氣大增,都為其盡心效勞。

有一句話說:

「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凡事不必苛太盡,凡理不可責太過。

心寬聚人心,心窄失人心。

官渡之戰前,袁紹手下有一個謀士陳琳,他曾為袁紹作檄文,不僅大罵曹操,還連曹操的祖輩及家世都罵了。

戰後,陳琳被擒,曹操考慮到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不僅沒有加罪於他,還讓他加入了自己的文書寫作班子。

對於袁紹轄區青、冀、幽、並四州的名士,曹操也儘量招到自己的幕府任職,

這些人感激曹操的不殺之恩,不僅盡心為其出謀劃策,也替他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有一句話說:

「做人做事,話不說滿,事不做絕,才能夠通達人情,進退自如。」

在這個世上,狹路易相逢,冤家終路窄。

有些錯,如果迫於無奈,何必去翻舊賬。

有些仇,如果時過境遷,何必去掀老底。

你手下留的情,會變成他人還的義。

當你給他人留了出路,也是在寬自己的路。

想得深:思考的深度,就是成功的深度

在生活中,人與人的差距,在思考的深度。

有些人見微能知萌,有些人見端就知末。

還有些人等到走投無路時,才會幡然醒悟。

有一天,紂王長夜飲晏,不理朝政,竟忘了日期,詢問左右。

大臣們面面相覷誰也不知,便派人去問箕子。

箕子對徒弟說:

「君主忘日則天下忘日,不是好兆頭,商之天下到了危險關頭。一國皆不知而我獨知之,我也極其危險。」

令徒弟告訴來者:「太師醉了也不知道。」

以後箕子多次進諫,紂王充耳不聞,我行我素,驕傲恣肆,專橫撥扈,使箕子非常失望。

他裝瘋賣傻,以避迫害。

不過五年,紂王就被周武王所滅。

在遇到問題時,許多人輸在後知後覺中。

在果上尋根問底,不如在因上找蛛絲馬跡。

任何禍患,在最開始時就有苗頭和預兆。

深入去觀察和思考,才能巧妙地避禍躲難。

《左傳》裡,有這樣一件事。

西元前699年春,楚武王派他的兒子屈瑕進攻羅國,鬬伯比為他送行。

屈瑕剛打過一個勝仗,心高氣傲,走路把腳抬得很高。

鬬伯認為這表明主帥心神不穩,以他為帥,此戰必敗。

於是進見楚武王,建議增派軍隊。

楚武王先不同意,後來經過夫人鄧曼勸說,同意增派軍隊追趕屈瑕,但沒有追上。

後來屈瑕的軍隊大意輕敵,遭到羅國和盧戎的軍隊兩邊夾攻,楚軍大敗,他也吊死在荒穀。

每一個人的行為背後,都有著很深的邏輯。

一個人是浮,還是沈,透過言行見端倪。

一個人成事,或敗事,透過細節見分曉。

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防微杜漸,以防後患。

一棵桃樹,種在花盆裡,再怎麼生長,最多不過一尺有餘。

如果把它放在庭院裡去種,就可以長到枝繁葉茂。

真正難住我們的,不是問題的大與小,而是格局的大與小。

韓寒說過一句話:

「一個人年輕時的容量比什麼都重要,這決定了一個人生命的寬度,決定了你將來能建立的格局。」

一個人格局太小,就容易框住自己。

只有放大格局,才能拆掉思維的牆,打破自我的局限和天花板。

Sponsored Ads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