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事?每個人都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也一直在探索,最近終於找到了答案, 要想成事,關鍵不在埋頭努力,而是看破一些關鍵的真相。
所謂 弱者喝雞湯,強者看真相。
只有早一天看清職場真相,才能早一天佔有主動,將自己的命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那都有哪些真相,需要早一些了解呢?
「幹啥啥成」的馮唐,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馮唐是誰?
25歲拿下醫學博士,32歲又棄醫從商。 37歲成為麥肯錫公司全球董事合夥人,40歲成為華潤醫療集團創始CEO,44歲當上了中信資本高級董事總經理。 期間,用業餘時間寫了二十幾本書,又登上了作家富豪榜。
就是這麼個「入一行,成一行」的猛人,去年將自己幾十年在職場摸爬滾打的經驗,進行匯總歸納,寫成了一本書,就叫《馮唐成事心法》。
在這本書中,馮唐提到: 凡是混得好的中年人,都早早明白了3個職場真相,比傻努力可管用多了!
如果你正為看不清前途而迷茫,或者已經意識到問題,卻沒有好辦法轉身,就不妨根據這3個真相重新梳理下自己,從而儘快走上正軌,積累出更多的財富,過上好日子!
01 聰明人都會挑工作
你可能會覺得,馮唐這人真沒準譜,一會兒幹這個,一會兒幹那個。好在運氣好,都做成了。
其他人可就「沒這麼好的命」了!
其實, 馮唐雖然跨了很多界,但這些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先有一個主業。
你只有具備了足夠堅實的核心競爭力,才有資格去跨界,為自己擴展更多的可能。
球隊都喜歡在主場作戰,因為這樣勝算大;同樣,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競爭,你才不會浪費自己的優勢,自然就更容易成事了。
所以啊, 你真不能「領導讓幹啥就幹啥」,而是得自己先有個規劃。
這樣一來,即使領導安排的和你的計畫有出入,你也可以通過溝通,慢慢調整到自己的核心領域,從而快速成長為專家,後面的發展也就穩了。
那怎麼做這個計畫呢?
各行各業差距很大,但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則,就是: 分清慾望和志向。
很多人錯把慾望當成了志向,結果爭了半天,只掙了個「寂寞」。
我之前有兩個徒弟,一個性格外向能說會道,一個喜歡鑽研少言寡語。
話少的這個人很有心路,一入職就找我談過幾次,說想成為技術專家,以後走技術升職的路線。
那另外一個人呢,卻總是明裡暗裡地和自己的這位同伴較勁。
「我出去跑了一天,累死累活的,他可倒好,在單位坐了一天,就算上班了。」
「我拉來這麼多單子,憑什麼他當勞模?」
……
很明顯,這位朋友被自己的「好勝心」牽著鼻子走,完全忘了自己的志向與計畫。
結果可想而知,那位沈默寡言的同伴,現在是公司的扛把子,而他,還只是個跑業務的。
別覺得這是個特例,很多有能力的人,都是因為只看到眼前的名利得失,而放棄了長遠發展,從此泯然眾人的。
所以,請你現在就拿出一張紙,將自己【喜歡做,能做好,還能換得社會價值】的領域,羅列一下。
再根據現有工作進行一個對比,後面該怎麼調整,你心裡就有數了。
02 以笨拙為本份
馮唐說:「不著急,緩稱王,才是正確的態度。」
凡事成大事的人,都不會太早暴露鋒芒。
畢竟,誰都會有一個積累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你不需要表現得太聰明,反而,應該「以笨拙為本份」。
就說 你剛才梳理出來的「核心競爭力」吧。
如何才能做到領域頂尖,成為公司裡不可替代的人呢?
這不是隨便說兩句,就能做到的,而是真的需要下苦功夫,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幹出來的。
比如說,「跨界能手」馮唐在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時,用了3個非常接地氣的方法。
首先,知道該領域的100個關鍵字。
馮唐曾做過一個關於「移動通信計費」的項目,學醫出身的他,對於通信知識基本為零。
於是他就找了100多個相關的關鍵字,在家裡反復研究了兩天多,第三天從家裡出來,他就基本能跟專家對話,問出相當專業的問題了。
其次,你還可找到3~5個專家,和他們聊個半天、一天的。
別害怕自己的問題傻,不敢提問才是真傻。
拉住你能接觸到的專家,一個個地聊,從第一個問題開始,一層層深入地問下去……等你連續問過幾個人後,你會發現他們的回答中總會有幾個共同點。
這些,就是你從入門到精通的關鍵。
最後,找3~5本專著,仔仔細細地看完。
馮唐主業做的是諮詢,會接觸到各種奇葩專案。
有一次,他接了一個關於液壓挖掘機的項目,全公司都沒人了解這是怎麼個事。
他就買了兩本液壓挖掘機的書,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從頭到尾地讀完了,再去判斷這個項目的市場需求,心裡就非常有把握了。
但這,還僅僅是入門,想要做到專家級別,你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重復,積累經驗,探索新知……都說馮唐是個牛人,可誰知,他的牛都是這樣一步步積累出來的。
莊子說:「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如果積累不夠,即使一時有了名氣,也不會支撐太久。
別怕萬一我下了苦功,領導卻提拔了別人,那不是白費力氣了?
本事長在你的身上,能成事時則成事,不能成事時,則繼續躲在某處修煉。
只要你的能力有價值,總有一天會派上大用場,只不過是個早晚的問題。
03 看破不說破
心眼兒剛上班時,自持智商不低,看事看得透。於是對於某些人的「暗箱操作」非常看不慣。
其實跟我沒什麼關係,但我出於「正義」就把事實告訴對方,提醒他小心有人在背後捅刀……結果,不但沒落好,我還漸漸地被孤立了。即使是我幫過的人,也都遠遠地躲著我。
為什麼呢?
後來我才明白: 看破不說破,原來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成熟。
畢竟公司存在的意義,是要獲得利潤,維持運營,給員工發工資。有些手段是策略性的,是必須的,而不是某人個看到的「不公平」。
所以,馮唐建議我們—— 眼睛要能容沙子。
千萬不要放太多注意力在別人的「陰謀詭計」上。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是組織的常態,你要是接受不了,就註定混不好。
而且,也會讓自己越來越痛苦。
與其將精力花在這些「必然」存在的事情上,不如多花些時間提升自己,挖深自己的護城河,來的更實際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