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

如果一個人越來越沈默,不愛跟人「打交道」,意味著三件事情

Sponsored Ads

假如一個人,越來越沈默,在人群裡不愛說話,平時不愛接觸人,這並不是一種「怪病」,而是事出有因。

大多數人,如果身上出現這個特點,往往因為3件事。

Sponsored Ads

01 太累

現實裡,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消磨在工作和日常生活裡,自然,就沒有富裕的精力,再消耗在別人身上。

一個成年人,身上的擔子是很重的。往往在忙完生活後,沒有多餘精力,只想安靜待一會兒。

這並非是他性格怪癖,而是一種自我保護。希望自己的精神壓力,能得到緩解,減少消耗。

舉個例子。

有些時候,我們工作太累。忙完下班後,只想躺著玩手機,一句話都不想說。

就是洗頭洗澡,都感覺到累。這時候,如果還有人,強行要求我們跟他聊天,就會很煩。

沒有這個精力,去忙活這些事情。

而當我們遇到節假日,整個人狀態好一點了,就會願意跟人社交。

Sponsored Ads

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精力管理問題。

現實裡,一個人越來越沈默,可能首先是跟精力不夠有關。

這沒什麼奇怪的。

02 對周圍的人,不感興趣

現實裡,有些人之所以沈默,不願意跟周圍人來往聊天,那是因為:從周圍的人際關系裡,缺乏正反饋。

換一句話就是:他跟周圍人,說話不投機。大家不是一路人。

他的內心,很可能出現一種曲高和寡的感覺。

Sponsored Ads

這種情況,很容易出現在職場,還有久未謀面的親戚。

也有些人,是跟周圍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思維認知不同。自然,也不願意搭理周圍人。

比方說,我們都有幾個長年不見的親戚。跟他們呢,沒什麼共同話題,只有沈默以對。

而且有時候,他們說的一些話題,很讓我們厭煩。

我們,更不愛搭話了。

還有些單位同事,說話做事也讓我們厭煩,也不愛說話。

而跟周圍人呢,可能是生活方式不同。比如,有些人喜歡攀比,我們不喜歡。有些人喜歡喝酒,我們不喜歡。

所以不合群,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現實裡,多數人面對好朋友,都十分熱情,愛說話。變得很有口才,侃侃而談。

這是源自於合群,也是一種親密。

而面對陌生人,這些人可能立刻變成了一個極為內向、寡言寡語的人。

這,就是源自話題是否投機。

03 看透了人際關系,覺得沒意思

現實裡,有些人對人際關系無感,無非是看透了人際關系。

覺得充滿了利用,評估和打量。

各種眼色、各種偏見,都層出不窮。讓人十分厭煩。

舉個例子。

許多人年輕時,都曾想過,好好處理人際關系。

但是上了歲數之後,就會放棄。這就是因為:看透了人際關系。

無非就是價值交換,互相利用,等等。

少接觸一些,反而煩惱少一些,清凈。

Sponsored Ads

現實裡,一個人如果越來越沈默,可能就是跟這3種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