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將葉嘉瑩看成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她站在講台上,美得就是一首詩。
她將那些不朽的詩篇之美講給學生,她講得很美,講得很認真,她想讓人們去看到詩歌裡那不朽的精神,想讓人們的靈魂因此得到滋養。
可是,越來越多的人問她:
「葉先生您講的詩詞很好聽,可對我們實際生活有什麼幫助呢?」
葉嘉瑩很不解,她講了這麼多有意義的東西,人家卻覺得這沒用?
她無奈、嘆息,然後回答這樣問的人:
「你聽了我的講課,當然不能用來評職稱,也不會加工資。
可是,哀莫大於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詩詞中蓄積了,古代偉大之詩人的所有心靈、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
誦讀古典詩詞,可以讓你的心靈不死。」
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有用,這是一種時代現象,也是一種時代悲劇,因為單純追求有用,只會讓人成為有用的工具,成為一個機器,而不是一個完整的人。
可悲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都被困在有用的籠子裡。
01
莊子說:
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
所以,有什麼用?成了很多人做事準則,也成了衡量的標準
怎麼才是有用呢?
在很多人眼裡,能賺錢才是有用,能讓自己加官進爵、升職加薪,那才是有用,否則,就都是無用的。
莊子的有個朋友,叫惠子,他種了一種大葫蘆,卻因為這大葫蘆沒啥實在的用處,就覺得是廢物,擺在那裡還會讓他心情不好,所以,他把葫蘆砸了。
那麼大的葫蘆,為什麼沒用呢?
因為葫蘆皮又薄又脆,用來裝水不行,切開當水瓢也不行。
在惠子眼裡,這玩意活著浪費空氣,死了浪費土地,他向莊子抱怨:
「因為它無用,我把它砸了。」
可莊子並不覺得葫蘆無用,他很唯心,很浪漫,他說惠子笨,有這麼大的葫蘆,居然不用來做腰舟,浮游江海。
莊子的話,讓惠子很不服氣,就像他家那棵臭椿樹,大而無用,一點實際用處都沒有。
原來,惠子還有一棵很大的臭椿樹,但既不合規矩,也不中繩墨,在木匠眼裡,毫無用處,連看都懶得看。
這種毫無用處的東西,在它身上浪費時間幹嘛,他覺得莊子的話就是這樣。
可莊子覺得,這棵樹雖然沒用,但也因此可以好好活著,長成大樹,夏天人們還可以在樹下乘涼,這怎麼能說是沒用呢?
人活著,就是為了能像這棵樹一樣,活得好。
這棵樹為什麼活得好?
就是因為無用,它不是良材,就沒木匠打它的主意,所以能不受傷害地成長,不像那些可以成為好材料的樹,要被砍去賣了,這就是它求有用的下場。
同樣的,一個人追求有用,想賺錢,他就要為錢而苦,他想成名,就得為名而累,他追求有用,就得為有用所累。
在你拼死拼活賺錢的時候,可能忘了好好享受生活,在你擔心自己利益受損的時候,你就得費心維系,等你真正獲得了這些東西,你又擔心有朝一日會失去。
02
人生在世,要想活著,你不考慮物質,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每個人活著,都需要吃喝拉撒睡。
隻看到無用,只追求無用,是不可能活下去的。
在《山木》里, 莊子和弟子在山間行走,看見大樹,因為無用而長得大,莊子對弟子說:
這棵樹因為無用而得享天年。
從山裡出來,莊子帶著弟子前去朋友家,朋友盛情招待,家中有兩只鶴,打算殺一隻款待莊子,僕人問:
一隻鶴會叫,一隻不會叫,殺哪一隻?
朋友說:
殺不會叫的。
離開後,弟子問莊子:
山裡的大樹,因為無用而得享天年,可主人家的鶴,卻因無用而死,我們該如何做人?
莊子說:
在有用和無用之間,順應道德,隨意漫遊。
有用,是生之所需。
無用,是意之所遊。
單純求無用,人是沒法活下去的,所以還是要有點用,就像莊子,釣魚,沒錢的時候,回去找人借,他還做過小官員,這些都是有用。
人追求有用,是為了獲得生活的需要,可人活著,需要的不僅僅是麵包,所以在有用之外,還要追求無用。
無用,是為了讓我們活得更好。
我們所讀的書,我們所持的正義,看起來雖然沒什麼用,但它卻讓我們的精神更加豐富,讓我們靈魂更加飽滿,從而獲得更好。
就像蔡康永說的:
「人生最重要的東西,其實大都沒有什麼用:愛情,正義,自由,尊嚴,知識,文明。」
這些無用的東西,是讓我們在有用之外,獲得精神的享受,不被物質奴役,不被有用所困。
03
放眼世間,大多數人都為物質所累。
他們想要更多的物質,就要想讓自己變得更有用,這就讓人的生活越來越卷,因為當你身邊的人都更有用了,而你如果不變得更有用,就會被淘汰。
而他們一旦得到了,就又放不下,擔心失去。
內卷因此產生。
追求物質,是沒有盡頭的,有多少都覺得不夠,有多少都覺得還差一點,他們擔心生病了沒錢看,擔心出現意外沒飯吃,當然,他們也不敢想像自己可以換一種方式活著。
魯王貴為異國之君,卻經常煩惱,可是市南宜僚一介布衣,身無長物,卻很逍遙,他去見魯候,問魯候為何憂慮?
魯王說:
我學習先王的治國之道,敬鬼尊賢,事事親力親為,不敢有所懈怠,可即便這樣,仍然不能免除禍患,這是為什麼?
市南宜僚說:
您消除禍患的方法太淺薄了,狐貍因為自己的毛皮,即便小心謹慎,也不免遭到禍患,其實它沒什麼錯,可是自己的毛皮卻給它帶來災難,如今,這魯國不就是為您帶來災難的珍貴毛皮嗎?
一句話,你把魯國塞在自己心裡,怎麼能不憂慮呢?
市南宜僚還告訴魯君,有一個地方,人們淳樸善良,寡欲少私,生活自由自在,你要是在這裡覺得煩惱,那就去那裡吧。
魯王開始擔心了,那個地方那麼遠,我沒車沒船,怎麼去啊?
市南宜僚說,這不是問題,只要不貪戀權勢財富,人人都可以去。
解決了一個問題,魯王的擔心卻又多出來一個,路途遙遠,我沒有朋友,沒糧食,怎麼辦?
市南宜僚告訴他,減少花費,節制慾望,就可以自給自足,人人都不用假求他人,人人都可以到達。
魯王就是當今的我們,追求有用,擔心各種問題,所以他活得一點都不開心,而莊子想告訴我們的,就是我們要想活得開心,就要有點無用之心態。
換句話說,只要我們願意,我們隨時都可以享受生活。
可大多數人都不敢,因為他們捨不得,因為他們放不下,因為他們還沒有看到「無用」之美好。
04
人活在世間,單純求有用,人就成了有用的奴隸,活得太累,單純無用,生活又如同無根之木。
怎麼辦?
以無用之心,做有用之事。
就像莊子說:
人能虛己以遊世,其孰能害之?
簡單點說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有些事情,你做好了就行,至於結果如何,要坦然接受,因為並不是你做了,就能有好的結果。很多人的煩惱,不是因為物質缺乏,而是因為他們虛榮,他們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他們想炫耀自己。
孔子被困在兩國之間,七天七夜不能生火做飯,大公任去看他,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種鳥,叫意怠,它飛得很慢,就像不能飛一樣,所以它不會飛在最前面,也不會落在最後面,棲息時也跟其他鳥擠在一起,吃東西的時候不會先吃,所以不會受到排斥。
大公任還諷刺孔子:
你用心裝扮自己,顯示自己的才幹,想驚醒愚頑之人,你注重修養,想讓別人看見自己的污濁,這就是你為什麼會被困在這裡的原因。
你特意展現自身的優越,就會有人嫉妒你,他們嫉妒你,就會害你。
可究其原因,還是你自己害了自己。
人一旦執著於外在的東西,煩惱就會不斷,因為外在的東西,今天是你的,明天可能就是別人的,任何人對於它們來說,都只是過客,物質如是,權勢如是,名聲亦如是。
05
莊子說自己處於有用和無用之間,順應道德,順應自然,故而無所用,也無所不用。
他參與這世間的活動,卻從不為這些俗事所累。
人家見國王,恨不得把自己裝扮得更好,以免丟了面子,可莊子見魏惠王,卻跟平時一樣,穿著打補丁的衣服。
一方面,是因為他真的很窮,沒有更好的東西。
但他也不在意,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反正生活只是自己的。
魏惠王看見莊子衣服這麼破,問莊子:
你怎麼如此窮困潦倒的?
莊子也不客氣,直接回魏惠王,我這單純就是窮的,有道德不能實施,是困頓,沒錢時窮。
生活在這樣的國家,怎麼會不困頓,他把文明社會看成是道德的荒漠,有德性的人在這裡都會困頓。
事實上,以莊子的才華,要是他追求有用,那是很容易的,但他不願意,有一次他在濮水釣魚,楚王派遣使者去找他,想讓他入朝為官。
莊子繼續釣自己的魚,還給使者講了一個故事:
楚國有一個神龜,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精美的布把它包起來,供奉在神龕上,你說,這只龜是願意在爛泥中自由自在地遊,還是願意死了把骨頭留在神龕上顯貴?
使者說:
「寧生而曳尾涂中。」
莊子說,那你們回去吧,我也願意這樣自由自在地活著。
莊子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他只是不願意被束縛,該有用的時候,他去釣魚,去謀生,而無用就是他的心態,無用之心態,就是心裡空空蕩蕩,順其自然。
這樣,你就可以坦坦蕩蕩做你自己。
06
人們追求有用,因為他們覺得,那可以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可什麼是有用?
每個人都是由精神和靈魂兩部分構成,一個在內,一個在外,而很多人所看到的有用,之兼顧了外在的部分。
學一門技術,那是有用的,因為它可以讓我們獲得物質,獲得生活的資本,藉此可以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如果不考慮靈魂,這當然沒有問題,因為動物也將自己照顧得很好,他們只考慮生存和生殖,也一代代活下來了。
但正因為這樣,它們是動物。
人不一樣,人如果不關注精神,就會被慾望控制,而慾望,是沒有盡頭的,你的生活明明已經挺好的,但是你和更好的人一比,就覺得自己竟如此差。
怎麼辦呢?
做些無用之事,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成為自己,比如閑暇時讀讀書,看看那些經典作品,不會讓你賺更多錢,但卻可以讓你的精神飽滿,從而活得更好。
有些東西看似無用,但卻可以讓我們活得更好,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我們卻因此活得更加有滋有味。
有用的東西,可以讓我們活著。
但有些無用的東西,卻能讓我們活得像一個人,而不是一個木偶,一架機器。
莊子是一個奇葩,在舉世皆求有用的時候,他看到了一個無用的世界,在人人都追求成功,追求名利的時候,他告訴我們,你可以不成功。
一個人活得好不好,不是看他有多大的名聲,不是看他有多少財富,而是看他在多大程度上對自己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