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在苦難中得來,苦難在智慧中消解。
中醫常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身若此,心也如此。
想通了,悟透了,人生的痛苦就會消弭很多。
茫茫苦海,煩惱隨生。
要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必須提高自己的認知和境界。
智慧通達,人生自然才能不痛不傷,自在安然。
01情通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人是一種情感動物,一生之中,都在為情所感,為情所迷。
可情隨事遷,世事無常。
情,是幸福的開始,也是傷痛的根源。
得到的時候越幸福,失去的時候就越哀傷。
蘇軾19歲娶了16歲的王弗,夫妻二人恩愛彌篤。
可好景不長,王弗在27歲這年猝然離世,只留蘇軾一人在世間漂泊。
鴛鴦失伴,梧桐半死。
蘇軾心中鬱結,在茫茫的山崗上,種下三萬棵雪松,以示思念。
「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
妻子去世之後,蘇軾人生一路下滑,接連貶謫,狼狽不堪。
短短十年,兩鬢已白。
一個午夜,妻子入夢來見,卻也已認不出來他來了。
二人相視無言,淚流千行。
夢醒之後,蘇軾卻說: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崗。
想來每年這個時刻,兩人都會在那個長滿松樹的山崗上重逢。
在悼亡的結尾,蘇軾在講生生世世的重逢。
相對於情傷難愈、31歲病亡的納蘭容若,蘇軾生出了另一種豁達。
蔣勛說: 深於情,而不困於情。
人要深情,但是不能困頓其中。
生離死別,是所有關系的終點,沒有誰可以一直陪著我們。
告別,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看懂這一點,人就會豁達一些。
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
珍惜每一分擁有,珍惜每一個當下,未來才能少一分遺憾。
02人通
王弗在世的時候,是蘇軾的賢內助。
經常幫助蘇軾識人斷事。
很多時候,蘇軾在前廳接待客人,王弗就在屏風後面旁聽。
有一次,一位同僚來家裡做客。
蘇軾和那人暢聊許久,引為知己。
那人走後,王弗卻說,這人一直在順著你說,完全沒有自己的態度,顯然是刻意結交你。
這樣的人,親近的快,將來疏遠的也快。
蘇軾不以為意,最終還是在這人手上吃了虧。
蘇軾性情率直,對朋友向來是十分熱腸,真心相待。
為此,被很多假朋友傷透了心。
烏台詩案之後,蘇軾被貶黃州。
昔日好友避之不及,唯恐和他扯上關系。
沒有來信不說,甚至連回信都沒有。
蘇軾第一次感到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
其中壓抑淒涼,只有他自己才知。
他說: 世事如今臘酒濃,交情自古春雲薄。
人和人之間的感情像薄薄的春雲,總是比不過名位和利益來得濃烈些。
從此之後,那個見誰都要交託真心的蘇軾不見了。
在他的後半生,雖然朋友依然很多,但真正被他引為知己的,不過寥寥數人而已。
王立群老師說: 真正的朋友是很少的。
不必把所有人都請進自己的生命裡。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擦亮眼睛,用時間去篩選人,用行動去識別人。
餘生歲月裡,只與那些真正值得的人相伴。
03路通
蘇軾小時候和母親一起讀書,讀到《范滂傳》的時候,蘇軾深受感動。
他對母親說,將來要做范滂那樣的人,為國為民,捨生取義。
兒時的這句話,刻在了他心裡,整整記了一輩子。
被貶到黃州,他最大的痛苦並不是官位和名利的丟失,而是他的理想破滅了。
仕途無望,治國安民的這條路走不通了。
蘇軾說: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
遠離君王,報國無門,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還有什麼意思。
直到有一天,蘇軾在黃州城散心。
他發現當地有溺死女嬰的惡俗。
他心中不忍,於是給當地的官員寫信,希望可以救助一二。
很快,在他的牽頭下,建立了「育兒會」。
他自己出錢,也向當地富戶募捐,為那些貧困的孩子送佈送米,讓她們得以活命。
幾年下來,當地溺嬰的習俗被革除,成千上萬的嬰兒得以活命。
蘇軾也因此了悟,踐行自己的理想,不只有仕途這一條路。
山不礙路,路自通山。
只要初心不忘,人生總能找到各種通往理想的路。
被貶惠州,他自己出錢,修了兩橋一堤,造福當地百姓。
被貶儋州,當地不曾開化,九死一生。
他心裡想的卻是:這是一次傳道的機會,他要把中原的文化和技術帶過去。
貶謫之路,變成一次傳道之旅。
自蘇軾起,儋州才算開了文脈,出了歷史上第一個進士。
條條大路通羅馬。
通往理想的路,從來不只有一條。
境隨心轉,路由心生。
只要內心無礙,人生處處都是路。
只要內心不放棄,人生處處皆坦途。
04心通
沒有人天生通透豁達,蘇軾也是如此。
剛到黃州,他說: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他不甘心,依然保持著對抗的姿態。
夜裡睡不著,他跑到寺廟,聽著寺廟的經文、鐘聲,才能勉強入睡。
到了寒食節,他說:也擬哭涂窮,死灰吹不起。
自己的心,就像是燒盡的紙錢灰撲在濕地上一樣絕望。
他的錢用完了,開始在東坡開荒種地。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日復一日的勞作,讓他的心一點點安定下來。
他跟著朋友一起出遊,路上忽然下起了大雨。
朋友們慌不擇路,匆忙跑到前面避雨。
蘇軾趁著酒勁,拄著枴杖,從容前行。
過不了一會兒,雲收雨歇,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一樣。
蘇軾因此寫下了千古名篇《定風波》。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哪裡有什麼晴天雨天,哪有什麼順境逆境,都只不過是內心的幻象罷了。
萬法唯心所現。
想明白這一點,人就不會被外物所系縛。
萬事萬物都在人心裡。
內心通透無礙,就抵抗世間所有的不安與躁動。
修好這顆心,安好這條命,心靈寧靜,寵辱不驚,自然可以做到「也無風雨也無晴」。
▽
佛家講:開悟是痛苦的終結。
一個人如有足夠的智慧,就能化解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煩惱和痛苦。
智慧在苦難中得來,苦難在智慧中消解。
人生是一場修行。
把問題想通,把執念看淡,內心澄明通透,自然平靜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