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

心理學:為什麼有些人看上去很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Sponsored Ads

現代人生活在社會當中,每天都要進行大量的社交活動,每天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性格活潑開朗,身邊的朋友眾多。

也有些人性格較為內向,不善於社交,但身邊也總是有三兩個朋友。

Sponsored Ads

然而也有一類人,他們為人謙遜有禮,看起來十分友善,但是每天獨來獨往,身邊沒有任何朋友的陪伴。那麼這些人為什麼每天都是一個人生活呢?

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的數據研究和實驗後發現,這類人大多屬於內傾向型性格,他們並不善於社交,也不喜歡參予社交活動,甚至在社交場合當中會顯得比較被動,但是出於禮貌和修養,對任何人的態度都十分友善,既不會顯得十分冷漠,當然也不會顯得十分熱情。

但若是能夠與這類人長期接觸,並且進行更加深入的交往,你就能夠明確地感知到,他們雖然不善於社交,但是卻能夠真心誠意地對待自己身邊的任何人,

尤其是他們心中認定的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甚至會不顧自己的利益,盡全力幫助自己的朋友。

他們雖然不像其他人一樣能說會道,甚至表現得有些靦腆,但是他們的行為舉止卻總是規規矩矩的,做事認真且踏實。

心理學家曾經指出:「外向的性格是上天的一種恩賜,而內向的性格則是上天對於個體的保護。」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對於性格內向的人總是保持著錯誤的認知。

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曾經指出,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內向的性格也絕不是一種缺陷,這只是個體對自己的一種保護機制。

性格內向的人通常心思更加細膩和敏銳,能夠注意到更多的生活細節,同時面對外界刺激的時候,也會更加地敏感。

當性格內向的人遭受嚴重的刺激時,他們的感受將會被更早地喚醒,程度也會更加強烈,對於他們內心的影響更大。

Sponsored Ads

因此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自己遭受嚴重的刺激,以至於情緒和心理崩潰,性格內向的人更喜歡選擇獨來獨往,減少自己的社交時間,盡量避免自己受到他人的影響。

因此,性格內向的人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反省和思考,他們的注意力更容易被集中,也不會因為過多的外界刺激而受到干擾。

實際上,大多數性格內向的人並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和評價,長期遊離在社交群體之外,也不必為了融入集體而費盡心思改變自己。

Sponsored Ads

他們完全可以順應自己的內心需求,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心理學家曾經指出,性格內向的人與性格外向的人獲取力量的方式不同,精力的來源不同。

性格內向的人精力更為有限,然後他會過多的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時候,就會耗費巨大的經歷,產生極度的疲憊感,因此,他們會盡量地遠離大型社交場合。

一旦必須參加某些社交場合,在結束之後他們需要一段時間的獨處來恢復自己的經歷。

性格內向的人更傾向於獨處,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集中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思考。

也正因如此他們的人生通常擁有更高的層次,更有深度,他們可以將自己的全部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並且深入探索,直至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除此之外,美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家馬蒂•蘭尼通過實驗研究後發現, 個體的性格之所以會呈現出不同的特徵,並且在行為舉止方面產生不同的表現,是因為個體大腦當中的神經遞質激活不同的自主神經中樞的原因。

性格外向的人通常對多巴胺並不敏感,因此為了讓自己感受愉悅,他們需要通過外界因素刺激腎上腺素的分泌,並刺激大腦分泌更多多巴胺。

而性格內向的人通常對多巴胺更加敏感,因此他們的體內會分泌更多的乙酰膽堿來增強自己對於幸福的感知和愉悅。

而腎上腺素的分泌需要受到外界因素的自己,因此,性格外向的人需要大量的參予社交活動。

而乙酰膽堿去能夠讓人們從興奮當中慢慢平靜下來,因此,性格內向的人在獨處的過程當中能夠獲得更強的幸福感。

性格內向的人需要大量獨處的時間,以恢復自己的精力,因此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對於他們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而想要管理好自己的精力,第一需要做到的便是學會拒絕。而獨來獨往恰恰能夠滿足他們的這一需求。

Sponsored Ads

綜上所述,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都是正常的性格特徵,內向的性格也絕對不是一種性格缺陷,尊重自己的性格特徵,尊重自己的內心需求,尊重自己的生命,才能夠最大程度的提升自己的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