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任何事情,都不是空穴來風的,都是有起因的。
想要別人對你好,你就要主動對他好一點,永遠別坐等。
你的付出,不一定馬上有回報,但總不會落空。
按照因果定律去分析,就會發現,聰明的人,總是抬人。
01
愚者,踩人。
哲學家黑格爾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農民,每天趕著驢子運貨。
有一天,他嘗試加了一些重量,驢子沒有什麼反應。
接著,農民每天加一點重量,試圖讓自己少走一趟路。
日積月累,驢子終於受不了,倒下去就再也沒有起來。農民因此損失一大筆錢。
《千字文》裡說:「禍因積禍,福緣善慶。」
一次欺負別人,別人不一定會反抗,而是會選擇忍受。
但是你一次次欺負人,那就把對方逼成兩種結果:倒下去,讓你再也沒有可以欺負的對象;狗急跳墻,反手就給你好看。
任何一種結果,都不是你想看到的,都會讓你把關系徹底弄丟。
事實上,多數的人,會選擇第二種應對方式,畢竟人不是不會說話、沒有智慧的驢子。
東漢末年,禰衡在孔融的舉薦下,投靠曹操,做了一個小官。
有一天,曹操舉行宴會,安排禰衡擊鼓,他遲遲不到,還穿著乞丐衣服。擊鼓時,把衣服也脫掉,非常不文雅。
曹操覺得禰衡過分了,但是忍耐了,把他推薦給諸侯劉表。
劉表把禰衡,推薦給黃祖。
有一天,黃祖問:「禰衡,你說說看,這世上有沒有你看得上的人?」
禰衡說:「除了孔融和楊修,我誰都看不上。」
黃祖又問:「我,如何?」
禰衡斜斜地看一眼,說:「你就是一個擺設,和泥菩薩差不多。」
「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類似的俗語告訴我們,在禰衡心裡,黃祖的地位有多差。更要緊的是,禰衡吃的用的,都是黃祖提供的。
「做我的手下,卻爬到我的頭上」,這樣的情況,黃祖是忍受不住的,因而一怒之下,就對禰衡問斬。
有句俗話說得好 :「聰明反被聰明誤。」
當你的聰明,凌駕在別人之上的時候,那麼你反而會變得愚蠢。人際關系,就弄丟了。
職場上,你比上司聰明,上司就會提防你,往往不會提拔你。
親戚群裡,你先聲奪人,大家要麼頂撞你,要麼孤立你。
同學相聚,你吹捧自己,誰都知道你很虛偽。
在小區,你張牙舞爪,大家只能防備你,而不是佩服你。
大街上,你什麼都要摻和,提出建議,會捲入是非之地,麻煩不斷。
平時,你詆毀孩子,就得罪了家長;你貶低老人,就是不孝順,人品有問題。
02
智者,抬人。
《幽蘭操》中說:「合作如蘭,揚揚其香;採而佩之,共贏四方。」
你想和人搞好關系,就要讓人家如蘭花一樣,香味散發出去;要別人讓路,就要學會給別人搭橋;要自己有面子,就永遠不要給別人添堵。
人與人是相互成就的,而成就的開始,是你比別人多走一步。
常說貴言,學會表揚別人。
春秋時,子貢做生意很厲害,並躋身在富豪榜;他還是外交家,關鍵時候,讓攻打魯國的齊國將士,都去和吳國對抗了。
有一天,魯國的大臣叔孫武叔問子貢:「你和孔子比,你應該更加厲害。」
子貢笑著說:「這樣說吧,如果我家的圍墻,只有肩膀高,一眼就可以看透,那麼孔子家的圍墻,有幾丈高,不是從門裡進去,都看不到裡面的風景。並且,能從門裡進入的,都是賢惠的人。」
子貢又說:「孔子如日月明亮,什麼都傷害不了。」
後人聽了子貢的話,對孔子更加佩服了,因而孔子的名氣更大。
難怪,子貢是孔子的高徒,孔子過世時,也是子貢牽頭安排葬禮。
孔子過世之後,子貢在孔子的墳墓旁邊,建立小屋,住了六年。
有一位哲學家說過:「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是常事。但是弟子誇誇其談,自吹自擂,就永遠不會超越老師。
唯有謙卑的弟子,才比老師厲害。他一直會從老師那裡,得到智慧。
把人情 比喻成流水,你總是抬人,就說明你的在低頭,位置 比對方更低——人情,一直往你這裡流入,人這一生都會溫暖,都會得到大家的幫助。
高抬貴手,及時給人幫助。
北宋易學家邵雍說:「能斟時事高抬貴手,善酌人情略撥頭。」
年紀輕輕的邵雍,就學會了《周易》裡的精髓。他還寫了十萬字的感言,能夠推斷很多事情的發展。
有一天,他和兒子在家烤火,屋外很冷。
村里有人來敲門。
他趕緊想了想,對兒子說:「人家來借斧頭,你趕緊去準備。」
說完,他打開門,讓村民拿著斧頭,趕緊回家,避免在路上耽擱、受凍。
把手抬高一些,就是托舉別人,也可以說是放過別人。這就是「助人為樂」的具體表現。
平時,身邊的人犯錯了,你應該 幫助改正,而不是掐住錯誤不放手。
有人落入低谷,你應該拉一把,托舉一次,讓人走向高處。借錢給人、幫人介紹工作、幫助人家處理難題,給人介紹對象……你是貴人,也會處處遇到貴人。
03
黃執中曾說:「人生的困擾,十之八九都出在人際關繫上。」
如果你也因為不會社交而煩惱,那就靜下來思考,是不是常常讓 別人難堪,還嫉妒仇恨別人,處處要爭強好勝呢?
學會躬身,然後抬舉別人吧。你笑著低頭的樣子,最好看了。
關系不是天生就有的,是源自你溫暖的手,慈悲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