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

成年人的自律,是拒絕多巴胺,追逐內啡肽

Sponsored Ads

亞里士多德曾說:「在追求快樂上,和動物相比,人追求的快樂應該更高級和偉大。」

人在追求快樂時,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Sponsored Ads

一種是沈迷於「奶頭樂」弱者,一種是縱欲於多巴胺的普通人,最後是執著於內啡肽的強者。

身為普通人,如何把過剩的多巴胺轉化為內啡肽,將肆意揮霍的時光一一搜集起來,也許我們可以翻看村上春樹的書《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什麼》,從中找到答案。

在《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麼》一書中,村上春樹曾坦言:跑步不僅僅是為了塑造好身材,最重要的是把人體內過剩的慾望釋放出來,在自律中得到滿足,從而獲得長久的幸福。

拒絕多巴胺,追逐內啡肽,是成年人自律的開始

弱者,奶頭樂的囚徒

一位年僅14歲的少女,在醫院倒地,值班醫生趕來時,大動脈已經完全摸不到了,醫生被嚇得冷汗連連,在經過緊急除顫處理後,女孩才慢慢蘇醒,恢復意識。

後來才了解到,女孩已經連續玩手機81個小時,而且中間不眠不休,甚至顧不上吃飯,最終導致室顫,如果不是值班醫生晚來一步,後果不堪設想。

無獨有偶,16歲印度男孩不顧家人阻攔,執意將被卸載的遊戲重新安裝,不吃不喝狂玩6小時後,過於激動,不幸猝死。

事後,家人後悔萬分,聲稱是遊戲害死了自己的孩子,可惜人生沒有後悔藥。

Sponsored Ads

生活中諸如此類的例子比比皆是。

「奶頭樂」無處不在,就像黑洞,稍有不慎,我們就會被其吞噬。

面對「奶頭樂」在生活中橫行,我們不禁產生巨大的挫敗感:「奶頭樂」究竟有什麼魅力,一舉一動都牽動我們內心?

「奶頭樂」理論源於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律斯基。

布熱律斯基發現, 隨著社會發展,競爭必然更加激烈,最終80%的人口將無法避免被邊緣化的命運。

這部分人在被邊緣化後,也就喪失了財富競爭優勢。為了安撫他們的情緒,避免發生動蕩,美國高層想到一個辦法——給他們塞一個奶嘴。

其實就是為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利用肥皂劇,綜藝等帶給人們一時的快感和刺激,營造一種安逸娛樂的氛圍。

最後,這部分人將會主動放棄競爭的權利,喪失鬥志,接受被邊緣化的命運,為那20%的財閥讓路,成為時代的犧牲品。

結局確實很令人感慨,但面對「奶頭樂」的誘惑,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眾人皆醉我獨醒呢?

「奶頭樂」固然可怕,但選擇放縱的,實則是我們自己。

在向「奶頭樂」繳械投降的那一刻,我們已經將生命置之不顧了,接受被遊戲痲痹的靈魂,甘願墮落,最終選擇娛樂至死,走向毀滅。

就像人們經常說:「凡是能讓你爽的東西,也一定能讓你痛苦。」

而大多數人僅僅看到娛樂帶給我們的爽點,卻忽視了其背後的獠牙,沈迷其中,虛度光陰。

很多單身男士喜歡看美女主播消磨時間,甚至有人為了和主播面基,不惜挪用公款在直播間打賞800萬。

800百萬是什麼概念?這可能是大多數人一生都難以匹敵的積蓄。

但僅僅為了追求美女給自己帶來的感官快樂,這位男子就賠上了自己的前途,背負巨額債款,把一手好牌的人生打爛。

其中的代價不言而喻,可謂是:一子錯,滿盤皆輸。

當我們執著於這種觸手可得的低級趣味時,我們就已經在被它慢慢消磨意志。

以至我們面對困境時,竟連下意識的反抗都不想做,一味靠蠶食「奶頭樂」度日,讓人生得過且過,毫無熱忱。

最後這部分人無一例外被打上「弱者」的標簽,成為眾人的墊腳石。

普通人,多巴胺的信徒

多巴胺只追求結果,不問過程。

這也是讓很多人著迷的地方: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獲得感官上的快樂,但也正因為不勞而獲,才會讓我們在快樂之餘倍感空虛,害怕失去,不顧一切想要留住這短暫的快樂。

為了驗證人們對多巴胺的依賴,科學家曾用小白鼠做過一個實驗:

首先用電極刺激小白鼠大腦中多巴胺區域,從而產生快感。

然後,把電極的開關放進籠子,小白鼠會像癮君子一樣不停地觸碰這個開關,從而讓自己產生快感。

當研究人員把這個開關放在更遠處,並在通往開關的路上連上電流,小白鼠也會忍著疼痛爬行,去觸摸開關,只是為了獲得多巴胺帶來的短暫快樂。

Sponsored Ads

看到實驗結果,我們在震驚之餘,也為小白鼠的結局感到悲哀:為了一時的快感,竟不惜忍受電流刺激,用近乎自虐的方式來獲取多巴胺的分泌。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普通人為了追求多巴胺分泌,也是痛並「快樂」著。

一位28歲的小伙,有段時間突然開始便血、頻繁拉肚子,剛開始沒在意,後來工作時整個人疼昏了,才被同事送往醫院。

檢查後,醫生發現他竟然患上了直腸癌。

這讓醫生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如此年輕就被癌癥盯上了?

經過醫生一番詢問後,才得知,原來他經常加班熬夜,常常忘記吃晚飯,就習慣性去大排檔吃個夜宵,再回家睡覺。

漸漸地,小伙也習慣了這種飲食方式,加上大排檔的燒烤油香酥脆,讓人欲罷不能,一天不吃,他都覺得很難受。

就這樣小伙為了滿足自己口欲,每天都吃這種重油重辣重鹽的食物,導致體內致癌物質累積,身體機能直線下降,沒有轉圜餘地。

可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正是小伙對口欲一次次滿足,對多巴胺一次次妥協,才讓內心防線徹底淪陷,墜入多巴胺陷阱。

貝多芬曾說:「順境使我們的精力閑散無用,使我們感覺不到自己的力量,但是障礙卻喚醒這種力量而加以運用。」

人作為高等動物,勢必不能將自己沈浸在蜜罐裡安然度日,我們需要在逆境中磨礪自己的意志,掙脫多巴胺的束縛,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快樂。

順境很容易痲痹我們的神經,壓抑我們的力量,甚至是我們人生的一種設限。

只有走出多巴胺陷阱,才能更好做自己的人生舵手,掌控喜怒哀樂。

強者,內啡肽的擁護

內啡肽的難能可貴在於它是反人性的,只有在我們長期堅持並完成一件事後,它才會分泌,帶給我們成就感、滿足感。

綜藝節目《變形計》中,來自農村的高佔喜,初入大城市,就看到遍地繁華,在最短的時間內,他就體會到騎腳踏車,遊樂園,打遊戲這些在農村從來沒有的娛樂。

在城市生活的每一天,高佔喜都在被多巴胺極致拉扯,不過是一次普通的理發館洗發,就能讓他激動得泣不成聲,因為這是他從未感受過的服務。

不僅每天不用幫家長做農活,收拾家務,還可以得到零花錢,城市和農村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讓他忍不住沈淪。

但夢終究會醒的,當高佔喜得知父親受傷時,就不顧工作人員勸阻,毅然離開城市的溫柔鄉。

一句「我的麥子熟了」,讓所有人落淚,原來他從來沒有入局,從來沒有被多巴胺打敗,這場交換僅僅讓他看到更大的世界,並激勵自己默默努力,爭取配得上這一切。

這個少年清楚地明白只有依靠自己雙手打造的未來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與其一邊貪婪地享受與自己格格不入的城市生活,不如回到農村韜光養晦,以看來日。

城市父母也被他的執著感動,選擇無償資助他讀書,最終,高佔喜不負眾望以全省第一考入211大學。

少年不懼歲月長,彼方尚有榮光在。高佔喜捱過黑暗,抓住了屬於自己的光,他可以坦然地享受自己彌足珍貴的大學時光,因為這是他自己爭取的,他值得。

這又何嘗不是內啡肽給他的嘉獎,經過高度自律,自省的求學生活,他終於可以滿懷憧憬面對未來,不再是當年初入城市的彷徨少年。

真正執著生活的人,從來不計較多巴胺的得失,反而更擁護內啡肽。

羅翔多次倡導年輕人:「向上看看內啡肽,別老盯著多巴胺。」

俞敏洪和生物博士尹燁也曾達成共識:多巴胺是一種刺激,積累到一定量,會讓人中毒,而內啡肽是一種成就,是我們尋得內心平和的途徑。

董宇輝更是在直播坦言:

「打遊戲、刷短視訊當然很爽,但爽完後是極度的空虛;早起跑步、看專業書當然很累,但累完後是滿滿的幸福。」

越來越多的人都在向我們揭示:越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越廉價。

在擁有內啡肽之前必先苦其筋骨,勞其體膚,最後才能享受它帶來的幸福,寧靜。

羅翔老師說過:「當你沈溺於低級快樂,你其實沈溺的是動物的快樂,你忘記了人類所應該有的快樂,你天天在動物的快樂中吃喝拉撒睡,卻忘記了人該有更高地追求。」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想要擺脫多巴胺的低級樂趣,體驗內啡肽的快樂,就必須接受自律的洗禮,否則望梅止渴永遠無法解除生活困頓。

內啡肽是吝嗇的,也是持久的,它通過自律塑造我們的意志,讓我們的生活狀態漸入佳境,從而遇到更強大的自己。

Sponsored Ads

人生漫漫,願你追逐內啡肽,收獲幸福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