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週女同事小敏親自演示了一遍:冬天的早上起不來床,有多耽誤事。
她吃午飯時跟我訴苦:早上鬧鐘響的時候,她連按了小睡5分鐘,按到第3次時意識到上班要遲到了,半夢半醒驚坐起後,手忙腳亂地洗漱穿衣,BB霜都沒擦勻就出門了。
人越趕時間,就越會發現電梯老是不來,紅綠燈過很久才變綠。
她遠看著要乘坐的公交車即將進站,於是以差點平了牙買加飛人博爾特紀錄的速度向前衝,揣在兜裡的手機被顛了出去,她折回去撿時,公交車已經開走了。
冬天的風像後媽的手,她就站在扎臉寒風中等車等了十來分鐘,期間看時間時發現她的蘋果7plus屏幕碎了。
她的倒霉還沒完,打卡遲到,全勤獎泡湯,早餐沒顧上吃,整個人心情沮喪地一進辦公室,各種工作就迎面撲來。
小敏自責地說,如果自己早點起床,就不會在經濟和精神上都損失慘重。
這場水逆給她的深刻教訓是,貪睡幾分鐘,毀掉一整天。
有句古話叫“一日之計在於晨”,有項關於“意志力”的研究結果印證了這個說法。
在早晨,人們更容易完成那些需要個人自律才能做到的事情。
因為起床後到八九點鐘的早晨時分,經過一夜睡眠的調整,我們的意志力和精力相對充沛,情緒更加樂觀,更有鬥志對付傷精費神的事。
曾國藩有雲,“做人從早起起”,因為這是每個人每天所做的第一件事,這件事若辦不好,對接下來的其他事情都有影響。
對於很多人來說,怎樣度過一個早上,基本就怎樣度過一天。
02
晨型人對“一日之計在於晨”的感觸,更是深到骨子裡。
清晨5點起床、晚上10點前睡覺的村上春樹說:一日之內,身體機能最為活躍的時間因人而異,我是清晨的幾小時,在這段時間內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
隨後的時間或是用於運動,或是處理雜務,打理那些不需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日暮時分便悠哉悠哉,不再繼續工作,讀書或聽音樂,放鬆精神,儘早就寢。
6點起床、10點睡覺的孫儷,在接拍《那時花開月正圓》時就跟導演提出不能熬夜。
年輕時還能熬,現在根本熬不住。《羋月傳》有場夜戲拍到晚上11點,平時9、10點就睡覺的她,連台詞都記不住了。
我的作息是朝5晚11,隨著對自己了解的加深,我越來越發現我的精力從早到晚依次遞減。
早晨腦子最活絡、效率最喜人,下午的工作效率明顯不及上午,到了晚上腦子開始發糊,不是轉得慢,就是記不住,處理工作或寫作都相對吃力。
我統計過,早晨和上午的輸入輸出幾乎佔全天的7成。
所以,對我來說,早晨至關重要。
03
針對自己的作息情況和精力分佈,我試圖摸索出美好早晨的公式:
1. 冬天早上說起就起
前幾天,我早上5點半起來看書,隨手發了條看書的微博,結果話題跑偏成冬天如何早起。
我早上都是自然醒的,夏天5點左右,冬天5點半左右,感覺冬天確實需要多一點的睡眠。
冬天晝短夜長,體內調控晝夜規律的褪黑素,會根據眼睛所接受的光照分泌激素,所以睡眠延長也正常。
每個人情況不一樣,不必要求5點必起。雖然咱都用北京時間,但是很多地方有時差,大連的有軌電車4點半就跑著了,西部有些城市7點天還黑乎乎的。
但我特別建議熬夜的人,把要做的事置換成早上做,在保證休息好的情況下,試著循序漸進地早睡早起。
對於醒來但起不來的朋友,我的建議是用按摩或輕拍臉部來增加血液循環,讓自己慢慢清醒。
我的無痛早起還因為北方有供暖,不存在被窩內外溫差大的問題。但我以前都在南方,對那種寒冷天氣早起的感受完全理解,確實需要不小的自製力。
我愛早起,因為像白撿了時間一樣,能做我要做的事和想做的事。
如果讓我選出一天中最愛的時段,我選早上5點到6點半期間,起床後投入到讀書或寫作中去。
這是我一天中最安靜、最高效、最愜意的獨處時間,我享受那種腦力激蕩、靈感活躍的感覺。
2. 早晨做些靜態運動
平時我也就是做幾下伸展運動,只有身體沈重時才會抽20分鐘練個瑜伽。
最近我讀枡野俊明的書,他的書充滿日式禪味,他常年4點半起床清掃寺廟。
他在書裡推薦坐禪,每天早上進行5分鐘就可以。
坐禪時只要注意呼吸就行,“呼”在“吸”的前面,把意念集中在肚臍下方,緩慢吐氣,控制氣息使之綿長,再自然而然地進行下一步的吸氣。
我早上也試著做,發現自己在反覆深呼吸中,心情越發沈靜,感覺身體緩緩下沈,在地上生根。
總用胸部呼吸,心緒會浮躁,而每天早上幾分鐘的坐禪,會讓自己心如止水。
這招太有效了,用沈靜的心來考量今天要做的事,會思維敏捷,頭腦清醒,坐車時不會昏昏沈沈,抵達公司後也能立即集中精力投入工作。
3. 再忙也要好好吃早餐
我有個同事早上總是來不及吃早餐,10點左右就開始餓,中午吃飯狼吞虎嚥,他的腸胃是我們之中最嬌氣的。
對於網上早餐的花式擺盤我看看就好,美好是美好,對我不實用,週末有時間可以試試,工作日我以快捷、簡單、營養為原則。
工作日早餐通常是烤片面包,熱盒牛奶,蒸個雞蛋,兩三分鐘就輕鬆搞定,便捷又美味,偶爾也會和同事約好去外面吃。
我早餐很忌2類,1忌冷食,早上不吃溫暖的東西胃裡心裡都冷清;2忌油大,有次上車前吃了油條,一路上嘴裡胃裡都難受。
早餐是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也是距上一頓間隔時間最長的一餐,身體一直在消耗,如果還沒進食的話,血糖供應不足,對大腦、腸胃都很不好。
4. 每天提前5分鐘出門
上週同事小敏的水逆,我今年3月也經歷過,都是磨蹭惹的禍。
那天我照樣早起,出門前我弄好了空氣劉海才出門,就因為這一耽擱,比平時晚出門3分鐘。
結果一步晚,步步皆晚。我在飛奔趕車時把手機和播放器都摔了,跑完後心跳加速嗓子火辣,沒吃早餐餓得頭昏眼花,工作不在狀態連出幺蛾子,鑰匙忘拿只能瞎逛等著配偶下班。
痛定思痛的我,給自己定下“每天提前5分鐘出門”的規矩。
頭一天就查好天氣,熨燙好衣服,備好物資鑰匙鞋襪,定好出門的鬧鐘。
以後每天氣定神閒地散步出門,早晨的陽光暖暖地照在身上,路上不再奔跑,心情不再焦躁。
車沒來時不用心心念念地看時間,而是看看廣場上練太極的老人,花開花謝的植物,還聽到小鳥輕快的叫聲。
有時覺得到公司還早,便提前一個站下車溜達去上班,有些一直從車窗眺望的商店就在眼前,有時耀眼奪目的陽光從樹杈間灑下。
那種感受和以前著急趕路時天差地別,小確幸需要在不驕不躁時更容易感知到。
5. 通勤路上進入工作狀態
我上班通勤的路上,坐得腰背挺直,從不睡覺打盹,因為一旦睡覺,精神就萎靡了,半天恢復不過來。
再說狀態好也不捨得浪費,我會選擇聽一些增長見聞、提升技能的優質音頻節目,也會聽一些政治、經濟、心理方面的公開課。
我眼睛視力下降,迎風流淚,所以在車上邊聽音頻邊練眼神,有意識地在車上盯住建築一角或空中飛鳥,感覺對緩解眼部疲勞很不錯。
離到公司還有十來分鐘車程時,關掉音頻,腦子裡清零,慢慢回想工作上的要點和進度,對等會上班的待辦事項,心裡大致有個輕重緩急的計劃安排。
這樣到公司時,我已經切換成了工作模式,能輕裝上陣、活力滿滿地開展一天的工作。
04
對我而言,好的早晨是有公式的:
一個美好早晨=自然醒的早起+適度的身心運動+營養便捷的早餐+提前5分鐘出門+通勤時的狀態切換。
當然,沒有早睡的早起,只能是早起毀一天。
一個質地好的早餐,更能承載一個質地好的全天。那種充實感、滿足感、昂揚感、可控感,是對每個用心對待早晨的人的獎賞。
南懷瑾先生說過: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我們怎麼過早晨,就怎樣過一天,也就怎樣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