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 勵志 成功

無論時代怎麼變,賺錢的邏輯永遠不變!

Sponsored Ads

前段時間,美圖老闆蔡文勝火了一把。關於傳統股權投資和幣圈割韭菜哪個更高級,可以說非常真心了:

“說實話,只要是成功投資人,都是有參與成功的IPO,也就是參與割韭菜,因為大部分IPO以後都是再也回不到IPO價格的。股市裡面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上市完股東套現走人,能夠繼續幹活給投資人回報的公司真不多。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股民要買股票?因為有亞馬遜的千倍神話,有騰訊的600倍神話,很多人還是希望自己能買到這樣股票。”

Sponsored Ads

如今能像蔡老闆這樣,坦誠自己是在割韭菜的投資人,真的不多了。在去年,米筐寫了很多文章,分析新時代已經來臨:消費成為拉動GDP主力,服務業將佔社會主導,要從賣產品走向賣服務。但不得不說,無論時代如何變更,由人構成的社會,賺錢邏輯從來沒有變過。

就像網上的一個段子,說當下中國最好的生意,概括起來無非就是:

向少年賣娛樂;

向少婦賣仁波切;

向老女人賣青春;

向中年男人賣鄙視;

向老男人賣健康;

向上班族賣焦慮;

向屌絲賣性暗示;

Sponsored Ads

向玩知乎的賣知識;

向看微博的人賣無聊;

向玩遊戲的人賣裝備;

以及向中產階級兜售生活方式。

都說商人賺錢是要滿足社會供需,研究人的需求。其實,這麼說還不夠直接,應該翻譯一下:賣給客人他沒有的,如果他覺得自己什麼都有,就創造概念,讓他覺得自己沒有。

1

能力打壓

有一種說法,叫一個人的財富就是認知變現,但個人覺得,也對也不對,因為從賺取財富角度來講,還是講究能力正匹配的,而能力不僅有認知,它包含:認知加執行力

 

但認知並不是知道的越多越好,而是在這個混沌無序的世界,看誰對世界的理解更接近真相。不論社會如何發展,我們按照認知結果和執行力,可以將人分為四類:

A:接近真相且執行力強;

B:接近真相但執行力弱;

C:認知模糊但執行力強;

D:認知模糊且執行力弱;

這就使大家在賺錢時,有了千差萬別。

A類就是優秀玩家贏者通吃,但這類人往往不會訴諸真相,因為真相可能極度殘忍、逆人性;

B類可能不會太慘也好不到哪去,每天想法不斷卻不斷哀嘆;

C類總認為自己認知的是對的,卻不知過得好是因為執行力強,卻總在認知這一塊偶爾跳出來唱反調;

最終,A、B、C都會發現,我們三個之間相互賺錢太難,還是大家一起賺D的錢吧。不管是賣商品還是兜售知識,你看,賺錢的邏輯,終究還是個人綜合實力的打壓。

Sponsored Ads
2

賺取落差

春節剛過,有朋友在米筐知識星球裡提了這樣一個問題:

“請問一下最近從春節旅遊來看,比往年都異常火爆,由於人們的收入都比以前多,還是其他什麼更深層次的原因呢?”

一開始想抖個機靈,說是因為今年春節聯歡晚會太難看了,後來還是從多個角度來說:

1、中國人還是有錢;

2、國民消費單一性的可怕共振;

3、景區和遊客間極度的供需不平衡;

誰都不能忽視中國有13億人口。不論網上再怎麼吐槽,這億萬人口每人稍微花點錢,就足以迸發出強勁的動能。而國民消費指向並沒有呈現多樣性,單一導嚮明顯,所以買什麼都是一陣風,呼啦啦的,上到買股票買基金,下到買皮草,開個黃燜雞、炒酸奶,都是如此。

無論微觀怎麼解釋,宏觀層面,永遠繞不開:賺錢就是賺人們的體驗落差

中國的商業史,就是一部國人體驗落差的歷史。農村人想要過上城裡人的日子,到城裡人體驗農村人生活,滲透衣食住行。

最開始的絕大多數人,都是一窮二白,粗茶淡飯。落差的另一端就是山珍海味,各種商品。於是,在改革開放前幾十年,高端商品成為主流,一家美國家庭全景圖,就是每個國人的奮鬥目標:冰箱、彩電、沙發、汽車……

而到今天,隨著城鎮化到中後期,越來越多人已經住進城市,落差又產生了微妙的變化。城裡人又想體驗農村人的生活,於是,買農家菜、土特產,回到鄉野旅遊,住農家樂,開始興起。

你看那些直播平台,什麼挖田鼠,逮野兔,都成了熱門,一個個城裡孩子在屏幕前敲著“快逮個田鼠,我給你打錢”,這是農村出身的孩子無法理解的。社會落差在改變。

所以,發展到今天,13億人口已經不能用單一落差來歸類了。因為中國人可能已經分為:

未脫離農業的人口;

半脫離半城市人口;

完全城市化的人口;

所以,他們的體驗落差各不相同:

依然期待山珍海味的農業人口,買各種高大上;

偶爾買些高大上,偶爾回歸田野的,結果兩頭都想有,好像兩頭都沒有;

體驗鄉野生活,看農家殺豬也是個稀罕,學手工織造;

所以你看,建設特色小鎮和做消費升級,都是在盡可能擴展落差的兩端。越往後,落差的大頭也將會在最後一條,因為中國的商業已經觸及了人類社會的天花板,向上已經無多大空間。所以很多做工業化商品生意的,生意不如以前了,反而那些田間地頭的東西,非常火爆。

Sponsored Ads

一切,都是人口結構主導的落差。時代在變,不管過去還是將來,賺錢的邏輯,從未變過。因為參與商業買賣的,永遠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