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人生99%的痛苦,源於跟自己過不去

Sponsored Ads
1%的轉念改變99%的人生。
01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忙著追求他人的愛、認可和欣賞:父母的關愛、戀人的溫柔、老闆的器重……

Sponsored Ads

在追求這些關係的道路上,我們付出種種努力,充滿憧憬,跌跌撞撞。

然而事與願違的是,大多數人都在走彎路,並常常因此受困,處於痛苦之中。

和他人的關係,一直是我們普遍、古老的焦慮源。

拜倫·凱蒂在《轉念》中指出,很多時候,我們受困於人際關係,是因為一直以來我們學會的尋找愛和認可的方式,最終只會導致失望。

她認為,讓你痛苦的,其實是你的念頭,如何與自己的念頭相處,不僅決定你生活中的一切,還將決定你如何與他人相處。

拜倫·凱蒂曾親身體驗到痛苦是如何產生與結束的,三十來歲時,她患上重度憂鬱症,每況愈下。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了悟,她感到痛苦的根源,是她堅信“我的丈夫應該多愛我一點,我的孩子應該多感激我一點”的念頭。

而當她不相信這些想法時,她找到了心中的平靜。

她發現,造成自己抑鬱的並不是這個世界,而是她對世界的看法。

Sponsored Ads

與其絕望地試圖改變世界來迎合自己,不如質疑這些想法,接受現實,體驗前所未有的自由與強大。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學會轉念,才能解開尋找愛、認可以及欣賞的結,活出完整、內在安寧的自己。

02

我們常說相信自己的直覺,但不知這是走上彎路的第一步。我們總是輕易相信那些自我想像的,但可能並不真實存在的錯誤念頭。

有這樣一個新聞:

雙十一之前,女生把看了一個月,準備要買的東西加入購物車。

某天晚上,女生看到購物車全被清空了,得知是男朋友做的,十分生氣,提出分手。

然而次日回到家,女生看到家裡被快遞堆滿,以及一張男朋友留下的紙條,大意是:給她清空的購物車其實都用自己的賬號買了。本想給她驚喜,沒想到鬧成這樣。

女生向男朋友道歉求複合,男生沒有答應。

女生感覺痛苦:如果愛自己,不是應該就勢下台階嗎?男朋友是不是趁著這次機會分手,是不是外面有人了?

在愛情中,人們總是患得患失,陷入爭吵、痛苦的怪圈裡。

前面的女生,在得知男朋友清空自己購物車的時候,不聽解釋,堅信男朋友不懷好意,不去思考是否有別的可能;求複合時,認為戀人不愛自己了,或者另有新歡。她深陷這些負面念頭,成為念頭的奴隸。

很多人也是如此,如果對另一半的表現感到失望,首先猜測是不是自己表現不好?對方是不是根本不愛自己?從而鬱鬱寡歡。

對此,拜倫·凱蒂提出,我們最先要做的,是問一問自己,這個念頭是真的嗎?我們真的做的不好嗎?戀人真的不愛自己嗎?

答案其實並不確定,你只是在為無謂的執念自我折磨

試著反轉你的念頭,將自己不夠好反轉為你已經做得很好了,從而擺脫自責和緊張。

將戀人不夠好讓你失望了,反轉為應該是有別的原因,我可以原諒,不必因此受影響,陷入痛苦。

拜倫·凱蒂說:“要麼相信那些念頭,要麼質疑那些念頭。而後者則是一個更加仁慈的選擇。”

03

Sponsored Ads

對大多數人來說,贏得他人的愛與認可的念頭是根深蒂固的,並為此投入全部精力。

《被嫌棄的松子一生》,松子童年時期缺少足夠的關愛,從小就沒有被認可的感覺。

為了填補內心的空缺,她不斷討好遇到的每一個人,以換取別人的關愛和承認。

松子把自己的人生價值建立在被別人肯定、被別人需要上面,付出全部的自己,卻無法避開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的命運。

在追尋愛與認可的過程中,松子錯在沒有好好愛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價值,失去自己的追求,也就無法說服他人愛自己。

某種程度上,我們與松子一樣,為追求他人認可,吸引他人注意,給他人留下好印象,甚至不自覺地取悅他人。

我們太急於展現自己,甚至塑造一個可能不是自己真實模樣的形象

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方法,無法讓你達到目的,只會讓你失去真實的自己,過得不快樂,別人一個皺眉的動作就可以毀掉你的一天。

我們親手為自己建了一個牢籠,變成念頭的囚徒。

做到真正的身心解放,就需要通過轉念,將自己從希望得到他人認可的魔咒中解脫出來。

好好問自己:“你真的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嗎?”找到你內心真實的需求。

接著,將“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反轉為“我需要得到我自己的認可”。接納真實的自己,學會愛自己,為自己而活

而隨著你觀念的變化,不再刻意追求得到認可,與他人的相處自然也會輕鬆起來,從而建立親密關係。

永遠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因為除了自己,沒有人可以拯救你

04

很多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們總把事情往壞處想,並執著於自己認定的念頭,最終錯失真相。

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孩子手上拿著兩個蘋果,媽媽問孩子是否可以跟自己分享一個。

孩子看著媽媽,把兩個蘋果各咬了一口。

媽媽的內心頓時陷入失落,但忍著沒有說什麼。

孩子嚼完後,把左手的蘋果遞給媽媽,說:這個最甜,給媽媽。

我們通常都已經有一個既定的看事情的角度,卻忽略了我們的想法其實只是諸多想法中的一種。

你所理解的真相,往往只是一個未經質疑的念頭。一切思維都是你自己的投射,是說給自己的假象。

好好思考,你的念頭是否可以信任,是否還存在其他可能,將這個念頭反過來認真考慮一下。轉念之間,就是另一種可能。

拜倫·凱蒂提到,可以運用到四個提問和一個反轉:

真是這樣嗎?

你能確定真是這樣嗎?

當你堅信這個念頭時,你會有怎樣的反應?

假如沒有那個念頭,你會怎樣?

然後把那念頭反過來。

當你練習多了,就會發現給你帶來痛苦的正是這些你深信不疑的念頭,它們阻礙你找到真正想要的生活

張德芬說過: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

05

古話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我們常常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覺得別人不應該做什麼,應該做什麼。

而當你學會不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去要求別人,學會關注自己,你才能活得輕鬆愉悅。

梭羅說:一個人若能自信地向他夢想的方向行進,努力經營他所嚮往的生活,他是可以獲得通常還意想不到的成功的。

Sponsored Ads

希望你一生努力,一生被愛。想要的都擁有,得不到的都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