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

學會說話之:學會含蓄

Sponsored Ads

學會說話之:學會含蓄

史迪文

Sponsored Ads

 

含蓄,一是含有深意,藏而不露。二是不正面說明,而用婉轉隱約的話把意見表達出來。

說話時不把情意全部表達出來,而是用委婉之辭加以烘托或暗示,讓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揣摩,含義越深越遠,因而也就越是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含蓄是說話的藝術,是因為它體現了說話者駕馭語言的技巧,而且也表現了對聽眾想像力和理解力的信任。含蓄是一種修養,一種情趣,一種韻味,缺乏修養,缺少情趣,沒有味道的人,則難有含蓄。在這個不斷外露的年代,含蓄之美顯得更加富有韻味。

 

林彪出事後

林彪出事後,周恩來總理在向各大軍區,省市及自治區通報時說:“在廬山會議上第一個發言的那個人,經常生病的那個人,出問題了,聽懂了沒有?”

週總理不是為了訓練領導們的想像力,也不是因為這樣做要比直呼其名簡單。他既要讓大家聽懂,而有名有姓又不直說,必有難言之隱。要是把那層窗戶紙捅破了,豈不讓人尷尬?這時,含蓄就能幫上大忙。

 

含蓄批評讓人更愛戴你

有一天,查爾斯·斯科爾特經過受他管理的美國鋼鐵公司的一家鋼鐵廠。當時是中午,他看見幾位工人正在抽菸,而在他們的頭上,正好有一塊大牌子,上面寫著“禁止吸菸”。如果你是斯科爾特,你會怎麼做?會不會走上前去,指著那個大牌子說:“你們不識字嗎?”

很多管理者會這樣做的。但是,斯科爾特才不會這樣做。他是這樣做的:他走向那些人,遞給他們每個人一根雪茄,然後說:“各位,如果你們可以到外面去抽這些雪茄,我將感激不盡。”工人們立刻意識到自己違反了一項規定,同時,他們也更加敬重斯科爾特了。

如果你遇到了斯科爾特這樣的總經理,看到你抽菸是違反了公司規定,卻還送給你小禮物,並對你很有禮貌,讓你受到尊重,你會不喜歡這樣的人嗎?

Sponsored Ads

百貨連鎖公司老闆約翰·華梅內克每天都會到費城裡他的大商店去看一看。一次,他看見一名顧客站在櫃枱前等待,卻沒有一位服務員對她稍加注意。他再找,才發現那些服務員正在另一頭擠成一堆,彼此嘻嘻哈哈的。華梅內克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默默地走到櫃枱後面,親自招呼那位女顧客,並把她購買的貨品交給售貨員包裝,然後他就走開了。

當面指責他人,只會造成對方頑強的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則會受到愛戴和喜歡。

很多教別人說話技巧的人或者書,都是這樣說的:在開始批評別人之前,要先真誠地讚美對方,然後一定要接一句“但是”,再開始批評。舉個例子,某家長為了改變自己孩子不專心學習的態度,以為這樣說是最好的:“杰克,我們都以你為榮,你這個學期的成績進步了,‘但是’,如果你的代數更努力一點的話,就更好了。”

可能,杰克在聽到“但是”之前,感覺是會很高興的;而聽到“但是”之後,可能他立刻會懷疑家長的讚揚的可信度。對他來說,這個讚揚只是為了批評他失敗,而事先鋪設好了的一條引線。

其實,要想讓別人真心的接受,並且還會讓聽者對你更加喜歡,我們只要在剛才的說話裡,換掉兩個字,效果就會天壤之別。

只要把“但是”換成“而且”,問題就輕易解決了。請看:

“杰克,我們都以你為榮,你這個學期的成績進步了,而且,只要你下個學期繼續努力,你的代數成績也肯定會比別人高的。”

這樣,杰克就可以滿心歡喜地接受這份讚揚了,因為後面沒有什麼失敗的推論在等著自己。家長已經用一種非常高超的委婉的說話方式,讓他知道父母要他改進的行為。而可以讓人確信的是,他必定會盡力向著這個期望進發。

1887年3月8日,美國最偉大的牧師、演講家亨利·華德比奇爾逝世。華德比奇爾影響力巨大,被世人評價為“改變了整個世界的人”。為了紀念他,一個演講紀念大會將舉行,而萊曼·阿爾伯特應邀向那些因為華德比奇爾的去世而哀傷不語的牧師們演說。

由於急著想表現出最佳狀態,阿爾伯特把自己的演講稿改了又寫,寫了又改。在作了嚴謹的潤色後,他讀給了妻子聽,讓她給予意見。

妻子感覺寫得很不好,就像大部分寫好的演講一樣。假如她的判斷力不夠,她可能就會說:“萊曼,你寫得太糟糕啦,這樣不行,你如果真的讀了這樣的稿子給聽眾,他們肯定都會睡著了。這念起來就像是一本百科全書。你都已經演講這麼多年了,怎麼還會寫成這樣呢?天哪,你怎麼不能像普通人那樣說話呢?你難道不能表現得自然一些嗎?如果你想自取其辱,就讀這篇文章吧。”

但是,幸好她沒有這樣說,否則,你一定知道類似的後果。當然她知道。

因此,她是那樣說的:“萊曼,這篇演講稿如果刊登在《北美評論》雜誌上,將會是一篇極佳的文章。”

萊曼·阿爾伯特一聽就明白了她的意思,她稱讚了這篇演講稿寫得很好,但同時又很巧妙地暗示,要是把這篇講稿用來演說,將不會有好的效果。於是,他把自己精心準備的原稿撕掉,後來演講時甚至都不用筆記了。

要想改變一個人而又不傷感情,甚至讓對方感激和更喜歡你,最有效的是,用讚美的方式,間接暗示對方,提醒其注意自己犯的錯誤。

 

含蓄與委婉

含蓄,是一種巧妙和藝術的表達方式。在生活中,當我們很想表達一種內心的強烈願望,但又覺得難以啟齒時,不妨藉助於“含蓄”。含蓄是一種情趣,一種修養,一種韻味。缺少情趣,缺乏修養,沒有味道的人,難有含蓄。

含蓄是一種魅力。無論在時裝設計上,在戲劇故事裡,在隨意交談中,含蓄都大有講究。在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含蓄,就沒有藝術。堅實的土地,裸露的岩石,金色的沙灘,有一種直率的美,但這又多麼不夠。輕紗似的薄霧,如泣如訴的雨聲,朦朦朧朧的黃昏,有一種含蓄的美,她給了我們許多美的記憶。

含蓄能夠避免尷尬。運用巧妙的含蓄,好像什麼都沒說,實際上什麼都說了。“不要讓我把什麼都說出來。”藝術家如是說。在藝術中,音樂的語言差不多是最含蓄的了。即使是最明快的音樂語言,其實,還是含蓄的。

鑒賞家這樣說:“如果你把什麼都說出來,我立即就走。”

“真急死人了,他們這說的是什麼啊?”肯定會有人這樣問。丘吉爾說過的一句話讓人很難忘掉:“英國在許多戰役中都是註定要被打敗的,除了最後一仗。”這既表明了英國的力量,也表明了含蓄的力量。

有時候,外交家們可真夠難為的了,他們的口語常常離不開含蓄,他們的書面語又不能含蓄。一旦誰總把這兩點弄顛倒了,黃昏離他也就不遠了。但願我們都是半個外交家。

那麼,為了我們的清晨,我們就揮灑自如地使用含蓄吧。

委婉,是運用迂迴曲折的語言含蓄地表達本意的方法。說話者故意說一些與本意相關或相似的話,以烘托本來要直說的意思。雖然委婉只是一種“治標劑”,但卻是語言交際中的一種極其重要的“緩衝”,它會讓原本可能困難的交往變得順利起來,讓聽者在比較舒適的氛圍中領悟到本意。

林肯一直習慣用具有視覺效果的辭句來說話。對於每天送到白宮辦公桌上的那些冗長的、複雜的官式報告,他感到非常厭倦。他決定提出反對意見,但他不以那種平談的辭句來表示反對,而是以一種幾乎不可能被人遺忘的圖畫式字句說出來:“當我派一個人出去買馬的時候,”他說,“我並不希望這個人告訴我這匹馬的尾巴有多少根。我只希望知道它的特點在哪裡就可以了。”

委婉通常有三種類型:諱飾式、借用式和曲語式。

諱飾式,是指用委婉的詞語表達不便直說或使人感到難堪的語言方法。

借用式,是指借用某一事物或其他事物的特徵來代替對事物實質問題直接回答的語言方法。

曲語式,是指用曲折含蓄的語言和融洽的語氣表達自己看法的語言方法。

實際上,語言的含義往往是極其模糊的。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查德教授認為:“在自然語言中,句子中的語言大部分是模糊集的名稱,而不是非模糊集的名稱”。利用不確定的或不精確的語言進行交際、公關,常常可以收到精確語言難以收到的效果。特別是在外交場合,如報紙載:加拿大政府限令蘇聯駐加拿大商務處貿易代表於10日之內離開加拿大,因為他們進行了與其身份不符的活動。其中“與其身份不符的活動”就是模糊語言。

 

夾起尾巴做人

有電視節目人物專訪,訪問毛澤東的女兒李敏。其中說到了做人態度方面,毛澤東對女兒的教導是“夾起尾巴做人”。沒有讀過毛澤東作品的人,乍聽到“夾起尾巴做人”,可能會感到疑惑。“夾起尾巴”本是猴子王國的法則,猴子為王時,尾巴總是翹著的,但是被新猴王打敗後,只能象其他猴子一樣,夾起尾巴來。毛澤東把它引申為一種為人處事的態度。共產黨進城後,他以此來教導人們:任何時候都要中正和平,不要張狂,任何情況下都要不丟本色,也就是務必不驕不躁,務必謙虛謹慎。如果理解成像喪家犬那樣,垂頭喪氣、把尾巴藏在屁股底下做人,可就大錯特錯了。

做人要低調一點,尤其是說話,應該盡量婉轉一些,客氣一些,給人一種誠懇的態度,最好不要趾高氣昂,那樣會讓人望而生畏。試想,如果別人話都不想跟你講,你又怎麼可能跟別人搞好關係呢?

性格太直爽,說話有時候太直接了,會讓人難以接受。很多時候,就算你的觀點是對的,但是說話的方式不對,也有可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的。人都是感情動物,創傷了別人的感情,別人自然會覺得不舒服的。同樣的話,換一種說話的口氣,換一種態度,也許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彭德懷同志由於說話過於直率,結果讓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受盡屈辱。雖然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貴在坦誠、直率。但是,他不只是直率,而且也有些草率。

1959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廬山會議)期間,彭德懷寫信給毛澤東,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問題提出批評,結果遭錯誤批判,在中共八屆八中全會上被錯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的首領,免去國防部長職務,為後來的含冤受辱埋下了種子。

真的英雄不是鹵莽行事。彭德懷提意見是大丈夫行為,但是選擇了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地點提出激烈的意見而導致他不順利的前程。

因此,我們就很有必要學習如何通過藝術和巧妙的方式,把真話說出來,讓對方樂意接受,樂意改正。而且,幾乎所有時候,政治上是沒有“直率”空間的,不懂得處事藝術,莽撞行事就會很危險。即便你對人無敵意,也要注意對方的身份,找準時機,才能提意見。把真話放在特定的語境中,真話也可以起誤導作用,所以彭德懷確實直率得有點沒有智慧。他是直率的,他是坦白的,他的用心是好的,但結果是什麼呢,不但沒有糾正別人的錯誤,就連自己也受到牽連。

其實,會有一種更好更明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僅僅用意好是不行的,還需採取一種合理可行的方法來做,這樣對雙方都好。直率是應該分場合的,人都是要自尊要面子的。如果有一個人當眾指出了你的缺點,我真的不相信你會不生氣。

借用一句很俗氣的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樣我們的生活必然會少很多煩惱。

魯迅先生在其短文《立論》裡敘述了一家人生了一個男孩,滿月時,抱出來給客人看。該人家自然是想得到一點好兆頭,一個人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於是他得到一番感謝;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做官的,”於是他收回幾句恭維;還有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死的,”於是他得到大家一頓合力的痛打。

又如某人請三人吃飯,來了兩人,某人說:“該來的還不來”,其中一人生氣離去,某人又說:“不該走的走了”,剩下那人也只好尷尬離去。這都說明,即使是一般的說話也不是隨便亂說就可以的。古人說:“逢人減壽,見物添錢”,這雖說有些圓滑,但也說明說話要掌握聽話人的心理,做到語言得體。

關於說話,關於做人,關於做事,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既定的方式,我們平時的為人處事也都是按照我們自己的方式去做的,至於這種方式是否恰當,大概很少有人反思過。

 

週恩來的含蓄幽默

周恩來的外交語言是出了名的含蓄、幽默而有智慧,不卑不亢。從他所取得的成績來看,他確實是機敏過人的一代外交大師。

周恩來外交大師的角色絕對是不可替代的。在訪問蘇聯期間,他曾用漢語祝酒而導致當地領導人的質問:“周,你為什麼不用俄語祝酒呢?你的俄語很好嘛!”他立即反應:“那麼我們歡迎你來時以漢語祝酒。”當對方抱怨漢語難學時他回敬:“下午你來使館,我們很樂意教會你!”這又一次表現出新中國的自主獨立。

一位西方領導人問:“請問總理先生,你們中國人怎麼管公路叫馬路呢?”

周總理回答:“因為我們走的是一條馬列主義道路嘛!”

在建國之初,有一個外國記者當面問:“尊敬的週恩來先生,貴國現在一直在大力掃除舊社會的殘渣陋習,那我冒昧地問一個問題,貴國有妓女嗎?”當時所有的人都對這個尖刻的問題為周總理捏一把汗,周總理笑了笑,說:“有,在台灣!”頓時響起滿堂的掌聲。

在某次新聞發佈會上,一位外國記者很鄙視中國,曾經仗著自己國家強大有錢,想羞辱中國的貧窮,他當著許多外國記者的面問總理:你們國家到底有多少錢?周總理很從容地回答:我們國家有18元8角8分。(原來總理把我國當時所擁有的所有面值的錢加了起來,當時還沒有百元面值,意思是對那個外國記者說,雖然我們國家並不富裕,但該有的面值我們都擁有了。)頓時外國記者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喝彩,周恩來的機智幽默的確令人折服,其出色的應變能力也是令人歎服的。

還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說:為什麼你們中國人走路都是低頭,像是垂頭喪氣,哪像我們美國人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多神氣。總理回答:因為你們美國人正在走下坡路,而我們中國人正在走上坡路!

記者一眼看到了總理辦公桌上的美國派克牌鋼筆。記者不懷好意地問:“總理先生,您說您是戰無不勝的中國人民的兒子,那為什麼您還要用美國的鋼筆呢?”周總理:“哦,這是一位參加了抗美援朝的將軍在朝鮮戰場上的戰利品,他將它送給我做為禮物,我覺得很有意義,就收下了!”

記者:“……”

 

含蓄,中國式愛情的主調

有一位男青年與他的女友才見面兩次,就心血來潮,寫了一封長達二十頁的情書,開頭就寫起了“我最最親愛的……”整封信都熱得發燙,姑娘讀了感覺臉紅耳赤、心跳肉麻。這位姑娘透過這洋溢著過分熱情衝動的信的字裡行間,覺得這位小伙子太輕浮,不夠莊重,於是很快就把戀愛發展的電路“剪斷”了。

有文人曾說,愛情是一首詩。愛情很美嗎?經歷過愛情的人都會有不同的回答。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中國式愛情裡,如果雙方都傾吐無遺,很可能使愛情索然無味;當讓愛情朦朧含蓄時,可能愛情就醉人心脾。

事實上,無論東方還是西方,愛情美表現為戀愛方式也是一種含蓄美。含蓄,表面平靜,內在激烈;表面質樸,內在豐富,真正的愛情正是這樣。至少在中國或者東方,愛情中的含蓄美貫穿於戀愛生活全過程。

愛情的表達方式,大致有表情、語言、行為、文字、信物五種,古往今來大同小異。可是,在表達時外露還是含蓄,瘋狂還是冷靜,輕佻還是深沈,卻因人而異了,有時甚至大相徑庭。

在求愛階段,無論是通過交談、書信還是由別人轉告,向對方表示愛慕之情,都要態度自然、誠懇,姿態要溫文爾雅,語言要恰如其分,行為舉止要端莊檢點,不能矯揉造作,裝腔作勢,或污言穢語,甚至咄咄逼人,更不能下跪發誓或閃電式擁抱,否則,嘿嘿,就可能適得其反。

其實,中國式愛情,還是跟西方不一樣的。身為中國人,在愛情的階梯上已走到了第幾級,就應該表達什麼樣的情感,千萬不要肆無忌憚地胡縐一通。就算要成為親密的伴侶了,也最好用含蓄而耐人尋味的詞句來表達自己的愛情。

Sponsored Ads

事實上,那些很有素質和水平的西方人,也深知含蓄對愛情的巨大魅力的。

相傳,馬克思和燕妮相愛已久,但誰也沒有先說出那令人心顫的三個字。一天黃昏,馬克思和燕妮同坐在河畔的草坪上談心,馬克思凝視著燕妮輕聲說:“燕妮,我已經找到愛人了!”說著把一隻精製的小匣子遞過去。燕妮打開小匣子,恍然大悟,原來匣子裡是一面小鏡子,鏡子裡映著燕妮那微微泛紅的臉蛋。這一戲劇性的變化,既含蓄,又不虛假,從中領受到更深沈的魅力。當一方愛上了另一方並深知另一方也愛自己,但又怯於表達時,宜採用戲劇性的方式,寓愛情的表露於戲劇性的變化中。

男女雙方戀愛的過程,其實就是各自向對方顯露優點、才華、能力的過程。戀人間的談情說愛,在注意對方的心境和交談場合等前提下,應把握好時機和選擇好話題。初次約會,男士應該主動尋找使對方感興趣的話開口,儘早結束“冷場”局面。談興被引起後應把大片的“空白”留給對方去“開墾”和“填補”。雙方交談的話題既不能寬泛無邊,又不能過於狹窄。讚美對方要恰如其分,言過其實,只會引起對方厭煩,甚至導致不歡而散。

有的人與對方剛見過一兩次面,就把自己的“家底”和盤托出,對方一下就被鎮住了:見多識廣、才華橫溢、能力非凡、智慧超群,真是“天下無雙,人間少有”的意中人。然而,當他們的愛情體驗逐步加深時,卻再也無法向對方提供美好的珍品了,總是在重複最初見面時顯露過的一切。總是單調地重複,會令優點也成為缺憾,從而導致對方的不滿和厭倦,缺乏新鮮感之養份的“愛之花”便枯萎了。所以,戀愛中的男女向對方顯露自己時一定要適度,做到“細水長流”,讓愛情像一條隧道,曲折而幽深,給人以永不枯竭的追求興致,使神聖的愛情永遠充滿新鮮感。這就是最有魅力的中國式愛情。

 

忠言“順”耳利於行

忠言非要人聽了難受嗎

中國聖人孔丘曾說:“聞過則喜”。然而,生活中有幾個人能夠做得到呢?

民間還有一句名言叫:“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是,為什麼良藥就非要苦得讓人難以下咽呢?忠言為什麼就一定要讓人聽了難受呢?醫藥科學發展至今,許多“良藥”或包糖衣,或經蜜炙,早已不苦口。語言科學發展至今,講究批評的方式方法與語言藝術,也可做到“忠言不逆耳”,老少皆喜聽。那麼,究竟有什麼其他的辦法,可以良藥不苦口,忠言不逆耳呢?

在某個企業裡,一個職員因為不小心做錯了一件事情,經理便批評她,還要扣發她的獎金,結果那位職員自殺了。在某小學裡,一個學生被老師批評後,為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於是用紅領巾上吊自殺了。在某個家庭裡,兒子由於受不了父母的批評指責,揮刀將他們殺死了。

批評的本質是懲罰,是對人的一種否定。要想改善人的行為,鼓勵總是比懲罰效果更明顯。千萬不要濫用懲罰,因為懲罰是消極的,尤其是過度的懲罰,不但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還會扭曲被批評者的行為,剛才提到的殺了父母的兒子就是這種情形。

良言一句嚴冬猶暖,惡語半聲酷夏猶寒。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之一,如果被批評者能真正理解到批評者批評中的好意,他自然會從善如流。然而,批評者往往好心卻難以獲得好報,原因是那個被批評的人沒有真正意識到其中的“好”,反而認為批評者的話對其是有害的。

現實中,象唐王李世民那樣,對魏徵說的批評能夠從善如流的畢竟少得可憐,何況,有時候魏徵式的批評,李世民也不一定受得了。因此,我們還是不要做魏徵那樣的“忠臣”或“諍友”為妙。批評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動,批評方法若是得當,能夠做到事半而功倍,否則,方法不當事倍而功半。

對事不對人是批評人的一個重要原則。這樣可以緩解被批評者的心理壓力,要是把矛頭指向當事人,很容易在無意中給其造成傷害,於事無補。當批評別人時,我們要時時刻刻反問自己:“我是否針對當事人了?”“我是否忽略失誤本身了?”“我是否在人身攻擊了?”。

怎樣的批評能夠做到忠言也順耳呢?以下是語言大師們多年以來總結的一些原則,希望能夠幫助你在批評別人時,既能提醒到別人的錯誤,但又不至於讓對方不高興,甚至因為理解你的批評從而與你的關係更加融洽。

原則一:真誠。在善意地批評別人時,用這樣的話開頭,可能效果更加好:“我曾經也犯過這樣的錯誤。”“可能你也不明白什麼地方出了錯。”“這件事情你也盡力而為了,雖然結果還是出了錯。”真誠往往最能夠打動人。

原則二:適度。批評最好點到為止,既往不咎。“事情不發生也發生了,我們最重要的還是從中吸取教訓吧。”

原則三:理解對方。誰願意犯錯誤呢?特別是當事人內心已經很自責時,他們更加需要別人的心理支持。因此,多說說這樣的話,遠比批評更重要:“我想你現在可能很難受。”“抽空,我們找個時間,一起分析一下失誤的原因好嗎?”“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會做好的。”

原則四:切勿指責。指責只會讓人與人之間陷入惡劣的情緒之中,導致影響理智和判斷力。這樣的話最好以後不要再說了:“我都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你為什麼總犯同樣的錯誤呢?”“我看你真的是無可救藥啦!”

原則五:委婉暗示。面對直接批評時,任何人內心的第一反應都會不舒服,因為批評就是懲罰。暗示如同苦藥丸外面的“糖衣”,利用含蓄的委婉的方式,更能達到治病救人的最終目的。

原則六:分清場合時機。批評的時機與場合十分重要,千萬不要進行批鬥會式的批評。

原則七:分清對象。跟什麼樣的人溝通,肯定要說不同的話。對長輩說的話跟晚輩不一樣,男性跟女性不可能都一樣,對朋友與對對手更是立場不一樣,對家人與對同事考慮的問題不一樣。千萬不要使角色混亂,說出不合適的話,否則,批評的效果不但達不到,還傷了和氣。很多話本身並沒有問題,但用在不同場合、不同對象身上,就有可能鬧大笑話。

例如,一個很自卑的人犯錯時,我們給予其適當的安慰會勝過千言萬語,因為他本身已經非常自責。對於一個很愛面子的人,我們一邊批評一邊給其下來的台階,他會及時糾正自己的失誤。而對於一個心服口不服的人,我們沒有必要死抓不放,重要的還是看他的行動。

很多溝通失誤,其症結在於角色不清。

 

委婉批評,改善管理的良方

會說話是一門藝術,作為說話的一部分,批評不會例外。批評是改善管理的重要手段,懂得如何去批評,更能提高下屬員工們的績效。當然,我們由始至終都會強調,本書所說的批評,是一種委婉的批評,讓別人聽了之後,很樂意地接受,並在行動中改正錯誤。

GOPLA在管理心理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很多組織之所以死氣沈沈,機制僵化,組織成員們缺乏積極性與創造性,都是批評不當造成的結果。

如果管理者懂得如何應用批評,讓批評比讚揚對員工的工作更起到激勵的作用,無疑,批評就起到了改善管理不力狀況的奇效。

批評是一門藝術,批評也是一門科學。因此,要利用好批評,以利於促進管理的績效,我們就必然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與技巧。

1. 原則和目的。

批評與任何事情一樣,要用出效果,都需要原則和目的。很多人僅僅是把批評簡單地理解為工作以外的事情,並不把它當作完整的一件事,從而往往造成管理的混亂與迷失,導致批評無效或帶來不良後果。

要是你僅僅把批評當作不滿情緒的發洩,那就乾脆不用使用批評了。因為批評的目的是要得到什麼而不是失去什麼。當批評走到了相反方向,就將會不利於未來工作的開展。

管理者在批評手下時必須要明白,下屬原本就是不如你的。在某些方面,他們可能比你出色,但整體上還是比不上你,比如資源和經驗不足等等。要清楚批評的目的是什麼,要通過批評對將來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當明白了這兩點後,你的批評將會比較有效果。

2. 實施步驟。

在批評中,首先要肯定當事人所做的事情中好的部分。要把它看作是他日後工作的積極性和動力。否則,銳氣磨掉只能讓他不敢承擔責任,不敢挑戰自我,難以主動突破。

其次,明確、直接和客觀地指出當事人的不足或錯誤。並說明這種不足和錯誤對組織和其個人都將造成什麼後果。但也要說明,不足是可以彌補的,錯誤是能夠改正的。應該給他指出方向,但僅僅是方向。不要具體告訴他應該怎麼做。這樣,他才不會養成依賴性,不敢自己思考。或者只是上司思想的操作工具。

再次,注重人的培養。個人在組織中追求的一個目標是成長。教會下屬如何成長,是對他的最大激勵。這種境界的提高,往往能夠消除他受到批評以後的不良情緒,反而給他帶來更足的動力。

3. 適度原則。

其他章節已經有所敘述,在批評時,一定要注意批評的藝術,注意批評時的環境場合、時間、方式、語言、客觀性和是否到位。

4. 規避風險與消除不良影響。

任何批評都會造成不良情緒,作為管理者,我們必須學會如何讓當事人知道錯誤,又盡可能不帶來不良情緒。最有效的規避不良影響的方法,在很多地方都已經提過,那就是對事不對人。批評時,一定要針對事情本身,不要針對人。誰都會做錯事,做錯了事,並不代表他這個人如何如何。錯的只是行為本身,而不是某個人。一定要記住:永遠不要批評“人”。

5. 先有解決方法再去批評。

批評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當你批評對方時,你在說對方做錯了。在這同時,你必須要告訴對方怎麼做才是正確的,這才是正確的批評方法。不要只是“指手畫腳”。一定要當事人明白:你不是想追究誰的責任,只是想解決問題。而且,你有能力解決。

6. 系統性。不要把批評與環境、形勢發展割裂。

批評是心理戰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用以精神控制的有效措施。管理的真正成功,就是不要錯過任何洗腦的機會。

使好批評這把雙刃劍

如何批評了上司還能獲得提升?

這裡要談論的是,如何用好批評,以提醒你的上司或者老闆,讓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與不足。

批評是一把雙刃利劍,既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當你迫不得已要拿起這把劍去救你的上司時,你恰好跟一般人那樣,用到了這把雙刃劍的“殺人”一面,你最後極有可能獲得的結果是,加薪無望、升職無望。不過,要是你能巧妙地提出批評,用到了劍的“救人”一面,會使大家心裡都皆大歡喜,你的升職還會遠嗎?

那麼,怎樣做到委婉地“批評”到了上司,用“批評”這副良藥讓擁有權威的上司不感到苦口,還美滋滋地接受了呢?不妨可以使用以下的法子。

救人利刃一:把“批評”轉變成提醒。

案例:上司自己把文件撂在一邊,既不翻閱,也不簽字。當有關部門追究時,他反而質問下屬為何不提醒他或早點給他。作為他的下屬,你必定和任何人一樣,感覺非常氣憤。因為你的上司似乎在有意推卸責任,雖然那樣既沒有道理,也沒有道德。

然而,即使這樣的上司三番五次地犯同樣的錯誤,你也不要反唇相譏、直指其非。畢竟,你只是他的下屬而不是他的上司,即使是老闆,也有可能只對董事會股東們負責;畢竟,他實際上早就知道是自己做得不對了,只是礙於面子,不願意面對現實承認錯誤而已。作為下屬的你,要是不了解到這一點,卻去直接點破“機關”,無疑是在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

懂得說話技巧的下屬,會把批評的話語吞到肚裡,變成日常的提醒。如每天象很關心上司似的提醒他有一份報告還沒簽,或者表現得好像害怕報告沒到他手上似的,故意提醒他。如此這般,上司為了免得忘記,就會主動把文件弄好。這樣,不但能夠保證工作如期完成,也保留了上司的自尊和麵子,還增加了你對他的重要性。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如此使用“雙刃劍”的救人一面,你的晉升之路還會迷惘嗎?

救人利刃二:當眾讚揚,私下批評。

乍一看,有人會覺到這有搞兩面三刀之嫌。事實並非如此,與那種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的人相比,有本質上的不同。

每個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話,尤其是這種話當眾聽到,會更加覺得有面子。反之,有關批評的話最好私下裡說,這除了能照顧到對方面子外,對自身形象也能產生良好的影響。另外,在批評別人前,要先從對方角度想一想,為什麼他要那樣做。有時候,對方可能是有難言的苦衷,沒有辦法,又不願意向別人透露隱情。批評時的語調也非常重要。人們常說,“一樣話,兩樣說”,即使是同樣一句話,用不同語調說出來,讓人聽起來的感覺往往是大不一樣的。

要切記,批評不是聯歡會,能控制在最小範圍是最好的。被批評可不是一件什麼光彩的事,沒有人希望在自己受到批評時招開一個“新聞發佈會”的。所以,為了被批評者的“面子”,在批評的時候,要盡可能的避免第三者在場。不要把門大開著,不要高聲的叫嚷,似乎要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在這種時候,你的語氣越“溫柔”越容易讓人接受。

特別注意:批評絕不是發洩不滿!

千萬不要把批評當作發洩不滿情緒的方式,批評不是發洩感情,除非你是惡意的批評。善意的批評是為對方著想的,而不是純粹表達自己的憤怒。被批評者在接受批評後,可能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一種是很快意識到對方是在為自己好,是善意的批評;另一種則是認為對方在找人發洩心中的不快,是惡意的批評。在這兩種不同的感受之下,人們對批評所接受的程度會完全不同。因此,當你拿起“批評”這個武器時,一定要記著批評的原因,不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讓對方感到批評是有益的勸導,這樣就會很容易接受。

特別提醒:盡量避免批評老闆和上司,除非你不想幹了!

批評老闆和上司是最不明智的做法,一定要盡量避免。因為,要是你曾經批評過他,那麼當他不愉快時,就會想起你、憎惡你;在加薪時,要是你曾批評過他,讓他有了不良印象,你就會被排除在加薪者的行列,即使迫不得已給你加了薪,加薪幅度也不會高到哪裡去,至於升遷機會,就會比大海撈針還要渺茫。

 

 

吻後再踢

有一位父親非常喜歡賭博,已經到了痴迷的地步,這樣的結果自然是輸得家徒四壁。他的長子終於不能忍受父親的墮落,一天,他當著父親的面,把桌子掀了,把賭具都毀掉。然而,父親依然如故,天天繼續賭博。

他的次子看到了這種情形,終於在某一天走到父親面前,低聲道:“我在學校裡,老師教導我們,在學校裡,我們要尊重師道,回到家裡來,就要聽父母親的話。尊師訓我可以功成名就,但是,聽父言我可以獲得什麼呢?”次子的話還沒有說完,父親已經淚流滿面。父親痛心疾首地說:“孩子,你說的話言輕意重,爸爸知道錯了!”從此戒賭。

長子“掀桌”勸賭激怒了父親,而次子勸父,說出兒子在學校學到了什麼,在家跟父親能學到什麼,入情入理,因而感動了父親。

中國兵書上有至理法寶:欲取之必先與之。

長子次子勸父戒賭的不同效果,讓我們看到了採取不同的批評方式得到不同收效的道理。在批評別人時,千萬不要一上來就開始你的“牢騷”,先創造一個盡可能和諧的氣氛。做錯事的一方,一般都會本能的有一種害怕被批評的情緒。如果很快地切入正題,被批評者很可能會產生不自主的抵觸情緒。即使他表面上接受,卻未必表明你已經達到了目的。所以,先讓他放松下來,然受再開始你的“慷慨陳辭”。有一句話說的很好——Kiss and Kick(吻後再踢),這樣往往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Sponsored Ads

每個人都需要真誠的讚美,也需要善意的批評。讚美是鼓勵,批評是督促;讚美如陽光,批評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因此,要想對方改正錯誤,就必須掌握好讚美與批評巧妙結合起來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