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 成功

創業者的10大謊言

Sponsored Ads

創業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價值觀重塑的階段。創業者也是普通人,我們沒必要過分埋汰或神話這個群體。創業者如何審視自己與環境,往往只是這個大環境的一個縮影,但能否真誠對待自己、項目、團隊、投資人也將決定他們能走多遠。

近期,針對創業者的討論(也可以說解剖)愈發血腥了,在妖魔化的過程中很多情緒加入其中,通過社交媒體的發酵也越來越廉價——自然失去了本身討論的意義。我們太熟悉這個套路了,因為此前我們被很多創業奇蹟所感染振奮,為他們在短時間就成為獨角獸而驚歎,也為他們一次次獲得融資也羨慕嫉妒恨:憑什麼他們可以“成功”,按道理我比他們更優秀啊?

Sponsored Ads

事實上,更多普通的人也正在加入創業大軍,因為在“大眾創業”的感召下,表面上看去創業的門檻正在降低。可是,當你真正成為創業者的那一天開始,才發現創業是一個有非常高門檻的事情,在面臨一個又一個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難題後,他們只能用一個又一個謊言來掩蓋能力上的不足。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剪電線”等突破商業道德底線的事情更是不足為奇。

“世界末日就要來了,你們為什麼卻視而不見?”最近看的一部電影《龐貝末日》裡的一句台詞這樣說。

對於體育產業更是如此,當很多人都以為機會真正到來的時候,能夠抓住的人也是少數,因為在機會面前,很多赤裸裸的人性弱點開始暴露:人品、道德、誠信、謊言、吹牛皮等滿天飛,而專心與專注研發產品的卻是少數。

基於此,我來總結下(體育)創業者經常說的10大謊言與吹牛皮。

 

只有成功,沒有失敗

我的微信上經常會遇到希望跟我聊一聊的創業者,但當我跟他們真正坐下來探討的時候,不少人會一直吹噓自己的成功。比如,融資如何如何;項目進展又獲得了多少用戶;又佈局了什麼方面……這沒問題,但從頭到尾也聽不到他在商業方面的反思與艱難。

這極不正常,或許對方有所保留。但一個真正好的創業者更多是每天都在反思自己的錯誤,遇到問題再解決問題,而不是將自己包裝得全是優點的創業者。

今年初,我在一家旅遊新聞網站Skift看到創始人Rafat Ali的一篇文章《我們如何戒掉風投癮從而找到盈利之道》。它對我觸動很大,準確地說它是一篇反思文章,而創始人在自己官網來對全體用戶反思也不多見。在文章中,Rafat Ali提到在早期融資時為了迎合投資人而編造了很多謊言,包括講了很多故事,而且他自己內心也認為這些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

“事後我非常沮喪,”Ali寫道,“當時即便拿到了錢,我也會對自己撒謊說我們會做到甚至說能做到那些事而感到骯髒。”

Sponsored Ads

在融資遇到困難後,Ali開始反思,並將自己之前大平台貪婪的商業模式改得更為細小與垂直,並獲得了第二筆融資。

本來,Ali計劃在那次融資完成後,他會帶領團隊去冰島團建度假。結果,在融資困難時,Ali並沒有改變計劃,他帶領團隊在這次旅行中集體反思,深刻認識到自己團隊的優勢與劣勢,而更加專注在某一個方面。

 

這本來應該融資成功後的旅行,但遇到挫折後,Rafat Ali(前排自拍者)並沒有改變計劃,讓一場旅行變成團隊集體反思。

 

我要幹掉樂視體育

在一個路演活動上,一位90後的創業者做了一個視頻媒體類創業的BP(商業計劃書),他對投資人說:“我要幹掉樂視體育。”

投資人看了他的BP,就是從體育視頻起家,讓用戶自拍自己的體育運動視頻。看後,投資人很驚訝,這位創業者補充說:“即使干不掉樂視體育,我做這個行業的第二。”

這是一部分創業者的心態,當樂視體育沖在前面的時候,很多創業者希望也能這樣切入,並希望在短時間內成為這個行業的第二。他們太小瞧商業上勇敢者的力量了,在體育行業,目前視頻、版權、經紀等各個業務方面都出現跑在前面的公司了,那麼,當再創業時最好是避開他們,跟他們有差異化,只有這樣才可能活著。因為他們在成為準平台的時候,想切入任何行業的時候都相對容易,而創業者能夠抵抗的實力卻有限。

我們也看到了,不管是樂視體育、體奧動力,還是騰訊、阿里、蘇寧、虎撲等,他們都在進行投資或併購,如果你是有價值的小而美的公司,他們肯定會打你們的“主意”。

 

做壟斷性的平台

或許,中國的商業壟斷文化影響到了每一位創業者。所以,我遇到很多體育創業者動輒喊出自己的口號就是:壟斷棒球、橄欖球、足球等。各位要意識到,愈是大平台你做成的可能性就愈低。當然,在體育產業初級階段,很多項目剛剛發展,比如不少小眾項目如以色列格鬥、巴西柔術、馬術、棒球、橄欖球等,這些領域創業屬於准“空白”,但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要做個大平台,壟斷整個體育項目的市場——應該更加細分地切入,這樣你成功的概率才有。

而且,這些小眾項目的創始人經常說一句話是:“這個行業除了我們公司的20人,其他人都不懂(棒球、橄欖球)!”

如果是這樣,做壟斷性的平台更是一個“謊言”,如何跨界讓其有更多玩法,抓住用戶的痛點,這才是關鍵。

 

造假自己大公司的履歷

我們經常遇到不少創業者喜歡吹噓自己大公司的經歷,比如百度、騰訊、阿里等,他們說很多年前是一名高管,而且在公開場合與媒體報導都去說。但實際上,一旦去核實的話會發現,不少人之前頂多與這類公司有合作,別說高管了,連正式員工都不算。

Sponsored Ads

這裡面就牽扯到創業者人品的問題了,更主要的,創業跟出身與出處關係並不大,並不是說你來自某某機構或公司,你創業成功的概率就很高(當然,某些投資人喜歡聽這樣的故事)。我之前在一篇專欄就提到了,在體育行業,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只要你敢於豁出去,全力以赴,找準用戶的需求,你的公司就可以活著。反之,在信息無比暢通的今天,造假只能讓自己醜態畢露。

 

我跟某某局的局長“熟”,政府願意大力支持

我完全可以理解,在2014年10月份46號文件發佈後,體育產業才真正誕生,這裡面仍然講究資源與關係。但這種資源與關係能否經受得住考驗,卻很難說。裡面有一個風險,一些創業者創業的初衷就是跟某某局的局長“熟”,他一旦創業這個項目政府願意大力支持。我相信現在國家層面願意支持創業者,但一個好的正規商業公司寄託在外力上,總是不靠譜的。

而且,在反腐的暴風驟雨之下,各地方的體育局也開始愈來愈正規化,他們肯定會將資源與資金用在最有成效的地方——那種沒有穿越時間考驗的關係,就是一個假設。

 

最痛苦的,就是沒有競爭對手

很多創業者正在經受體育行業“沒有競爭對手”的煩惱,實際上,這是假象。如果你所處的行業只有寥寥幾個創業者,只能說明這個行業還比較落後,離商業比較遠,很多人壓根沒看上。這個時候,你的競爭對手就是你自己,這時候必須逼著自己做很多規劃,從房地產、娛樂、影視行業的視角來看到自己與公司。

創業就是一件拼體力的事情,當你體力不支的時候,你的競爭對手或許就騰空而出,踩著你的頭而往前衝,那時候或許就只能收穫一個殘酷的結果。

 

體育創業迎來最好時代,因為“5萬億與80億”

幾乎所有的體育創業者商業計劃書上都會寫道:5萬億與80億。這兩個數字一次又一次刺激著創業者,在他們的規劃裡,5萬億的大市場,他們至少可以分一杯羹。但我們都忽視了一個事實,這個5萬億是計算出來的數字,而不是真正發展的實際情況。也就是說,未來可能會有5萬億,也可能少得可憐(體育發展並不會那麼快)。那麼,依靠這些數字給自己打雞血,以及決定自己對未來的商業判斷未免不太理性。

我們看到一撥又一撥的創業者倒在血泊裡,本來他們的“犧牲”應該使行業更加冷靜,可惜,我們的文化決定只迷戀成功者,而不願傾聽或尊重失敗者。這是個惡性循環,因為比起成功者來說,失敗者更值得傳播與尊重,他們的努力、得失、悔恨等,也是對繼續努力的創業者的一個借鑒。

 

 

規則我來制定,未來擁有近億的用戶

在體育產業發展初期,很多競爭並沒有像互聯網那樣慘烈,這就導致一部分創業者有個誤區,他希望自己創業的領域實現“壟斷”,然後自己制定規則,再然後說自己未來擁有幾千萬甚至上億的用戶。如果一個運動項目是某一個創業者來制定規則的話,那麼在向全球推廣甚至更多人參與方面肯定弱了很多。體育本來就是在自由、平等的情況下,讓更多人參與,只有全球化、市場化的項目,作為創業者才有更多機會。

跟上面的5萬億一樣,你未來的上億用戶也只是個假設,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它們跟你沒有任何關係。

 

等拿到錢了,我就出來

之前,體育行業創業者並沒有那麼多,這就造成不少擁有資源與平台的准創業者在融資時會承諾:一旦拿到融資就辭職出來(而不是先辭職再創業)。但實際上,一部分創業者並沒有這樣做。這就意味著,他們隨時給自己留了“退路”。這種責任並不能只怪創業者,投資人也有很大責任。

顯然,在拿到融資後,沒有辭職的創業者在遇到困難時,內心想到的就是退縮或妥協,而創業一定會遇到問題的,每天都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然後還得逼著自己去解決。

在這種情況下,最終留退路的大部分創業者都選擇了保守:“創業太難了,我不玩了!”

投資人與創業者都懸在半空中。

 

身價幾千萬甚至上億

創業講究的是速度,更講究耐力,包括在商業回報也是。當一些公司在融資完成後,他們的心態完全變了,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在家裡與公司都認為自己的身價上漲了,是幾千萬甚至上億。

這種心態的發生,也直接導致在創業執行力、困難的認可、招聘、員工團建方面,都會潛移默化認為自己就是一個“成功者”了。實際上,創業者還是拿著很少的工資,還得節衣縮食,還得每天都擠地鐵,然後在地鐵座位上閉眼休息,還是捨不得吃一頓大餐,還得週末加班……

創業是一個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重塑價值觀的階段,創業者也是普通人,我們沒必要過分埋汰或神話這個群體。 “95後創業神童”王凱歆的故事只傳播了半年多,與其說這是一個“神話”,還不如說這是一場共謀的“災難”:媒體、投資人、看客們一起上演了一個魔術表演。

王凱歆渾然不覺地上演了這種“行為藝術”。

Sponsored Ads

對此,曾將王凱歆帶入創業圈的投資人林勁峰深有感觸。他在接受GQ雜誌採訪時這樣說:“(王凱歆)穿上那個紅舞鞋,會跳舞跳得很漂亮,但是停不下來。她一直跳一直跳,開始很高興,然後外面下雨了——沒辦法,停不下來,有人看她在跳,沒人看她也在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