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久前,見了前亞馬遜的副總裁張思宏老師。
他玩笑間講起自己在愛奇藝做圓桌直播時被90後觀眾調侃一事。
“我們討論如何幫助年輕人跳槽的話題時,看到彈幕的留言區有90後的觀眾留言說:感覺像是一幫70後,80後打著幫助90後的名義在自嗨。”
他感慨說,互聯網時代,不經意間年輕人就佔了半壁江山,他們思想活絡,有主張有見解,年少有為的人太多,自己也不由得生出幾分對於知識和時代的恐慌感。
一直特立獨行的貓在文章寫道:有些年輕的小孩,自己組建團隊,產品做得棒,收益一年百萬都不是問題,小小年紀就靠自己買房買車,周遊世界。每次遇到這樣的,我都不敢多想,生怕自己嫉妒。
一個公眾號都可以融資上百萬的互聯網時代,湧現出太多年少有為的年輕人,他們年紀輕輕就年收百萬,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和講師,出任各大公司的CEO,VP,總監。優秀到光芒四射。
二十幾歲太著急優秀,三十四十歲鹹菜豆腐!
在這種優秀的比較之下,很多人都產生了動搖和攀比。
看到別人比自己薪水高,就想方設法換工作,看到別人有各樣閃瞎眼睛的光環,就想創業融資個幾百萬。
拿著別人優秀的標準作為自己的基準線。以此衡量自己是否夠好,帶著恐懼又積極的心理,誠惶誠恐發誓要改變自己。
於是有一些人真的靠跳槽換來了更高的薪資,靠著所謂的“單幹”過上了短暫心安理得的生活,但卻沒有發現,這種表面程度上的改變和心理安慰,正在一點點挖空他們自己。
02
一位在海外創業的女讀者向我傾訴她的問題。
她畢業於英國知名大學,在國內曾經有很好的工作,但卻沈不下心來,當自己還是職場小白的時候,看到自己的校友已經通過創業上了各式知名雜誌,反觀自己的生活,覺得自己不該如此平庸,於是毅然放棄了好工作,赴英創業。
第一二次創業都折騰了很久,未果。礙於經濟原因選擇繼續回到企業上班,又因企業束縛自己,沒過幾個月又辭職做起了自媒體。
自媒體不懂漲粉套路,面對內容生產的恐慌,終日焦慮,又看不上其他所謂的成功案例,放不下身段學習,沒過多久,又轉頭向其他行業開始發展。
聊天過程中,我很認可這個女孩的能力和思維,也願意相信憑藉她的努力和嘗試終將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是不得不承認,在面對很多問題時,她內心的空虛沒有辦法通過逞強的回答掩蓋過去。
人會在與他人的比較中迷失自己,是什麼讓人們無論怎樣努力折騰都會覺得空虛沒自信?是沒有賴以生存的技能,以及讓自己自信的結果。
以她的資質在一個崗位上做個三四年有突飛猛進的起色不成問題,但看到她因為與人比較而胡亂選擇,浪費了才華,有很好的學習能力卻沒有有效的積累,基本功不扎實,追求了一圈自己想要的東西,到頭來卻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麼。
這樣真的很可惜。
03
在愛奇藝工作的時候,部門總監是個狠角色。
最讓人佩服的是,她的知識面廣,考慮問題很周到,工作能力超強。策劃世界大會,主導各式項目,經常可以對我們的策劃案提出一針見血的責備和指正。
當時組內有哈佛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的成員,大家每次開會都會被她問到面面相覷。
旁敲側擊聽而來她的工作經歷,在最辛苦的媒體工作8年,跟著最嚴苛的老師學習,領了五年低薪水,經手了無數知名的傳播項目,才練就了這這一身專業本領。
“我領了很多年的5000塊,面對無法升職的瓶頸,但是我現在並不後悔,因為我學到了所有我想要學到的東西。”
所以她不急不躁,不不盲目跟風,慢慢在工作裏蒸蒸日上,得到了周圍人的敬重。
一個人真正對自己的肯定來源於內心真實的收穫和內化下來的結果。
崗位不自由,換,崗位沒有錢,換。這似乎成為人們恐慌自己被時代的標準拋下的表現。
很多人都會去追求高標準的生活與工作的狀態,卻忽視了職業的基本功。基本功不扎實,擁有再多的光環和短暫的高收入,也終究經不起歲月的考驗。
04
紙上談兵,就是不如那些在實際崗位上有過真槍實戰訓練的人。
長在人身上的本事是我們真正的價值。
讀過的書、見過的人,只有內化成自己為人處世的能力、做事的專業性,才有可能真正的心安理得。
現在的你,可能對比其他人,拿的錢少,光環不夠,但是本事是長在自己身上的。那些對於事情應對的辦法,專業性的態度也都最終會讓自己受益。
那些外界賦予人們的光環會隨著時間淡化,但是長在人們身上的本領一樣也不會少,促成質變的量變少一樣也不行。
別急著優秀,那樣反而會變得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