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則“四川瀘州小學生留絕望字條跳樓”的新聞,牽動了無數人的心。
字條上寫著:
“我不得不說,我活得太累了。你們從小便希望我如同成人一般。現在,又想讓我把早已遺失的’東西’找回來……”
有網友評論:“一個孩子說的話卻那麼成熟穩重,真想不明白孩子本來燦爛的童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但是,從字條的字裡行間可以捕捉的是,這個孩子背負了太沈重的期待。
《無聲告白》裡說:“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深以為然。
不止我們,我們的孩子也是。
然而許多孩子成為自己的過程,卻像是在渡劫,成長中最大的障礙往往是父母的期待。
01
父母的期待,是孩子的劫
在《你好,舊時光》中,凌翔茜原本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有被保送清華大學的機會。
但是高考前的一次考試,她發揮失常。回到家,母親不問緣由地訓斥了她一頓,還撕了她跟好朋友的大頭貼、信件,弄壞了她的紀念品。
往往一個人背負的期待越高,壓力越大,就越容易做錯事。
以至於在下一次考試中,凌翔茜帶小抄進了考場,背上了作弊的罪名,被徹底取消了保送清華大學的資格。
事發後,校領導請家長到校處理此事,凌翔茜的媽媽在學校領導面前就動起手來,還嚷嚷著:“如果早知道她做出這種事,我就該一巴掌打死她。”
凌翔茜不堪受辱,跑出學校,腦海裡一遍遍重複著多年來媽媽說過的話,淚流滿面:
“怎麼又是第二名啊,你怎麼不看看人家第一名是怎麼考的。
“沒練完不准出來吃飯啊。
“你怎麼又彈錯了,今晚的動畫片別看了,給我練到不錯為止。”
母親多年來的期待,成了凌翔茜內心的傷,也成了她高考路上的一個劫數。
從記事起,媽媽就要求她做一個好孩子,所以她成天要背書做題,考試的等級一定要優秀,考試的名次一定要第一。
爸爸的飯局上,凌翔茜要被拉出來唱歌,說場面話給大家助興,底下的長輩評論哪個孩子最優秀、最大方、最乖巧,凌翔茜一定要佔一個“最”字。
以至於後來,凌翔茜哭著問媽媽:“我一直不明白,你期望中的凌翔茜,到底是我,還是另一個你自己。”
三毛說:“大部分父母,將孩子當作命根,將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延伸與繼續,期望自己一生沒完成的理想和光榮,都能在孩子身上實現,更認為,自己的人生經驗,百分之百都可以轉移到教育下一代身上去,又以為孩子是必須無條件聽命於父母而不可反抗的,壓力便產生了。 ”
02
父母的期待,正在摧毀孩子
美國《華盛頓郵報》和加拿大《多倫多郵報》曾共同講述了亞裔女孩詹妮弗買兇殺親的真實故事。
最初,詹妮弗的父母是以難民的身份從越南逃往加拿大,經過多年努力,躋身於中產階層。
他們對待女兒就像所有父母一樣,給她最好的教育,希望她有好的未來。
高中以前,詹妮弗也的確沒讓父母失望,她學習成績優異,每門課程都是全A,4歲開始學習鋼琴,獲獎無數。她還是一名花樣滑冰選手,曾夢想代表加拿大,參加2010年的冬奧會。
詹妮弗興趣廣泛,她喜歡鋼琴、溜冰,愛好武術、游泳,可是父親更希望她能成為醫生,因此並不支持女兒的愛好。
然而,從高中開始,無論詹妮弗怎樣努力,成績都大多為“B”,甚至高中都沒能順利畢業。
她擔心父母失望,開始偽造大學錄取通知書。“上了大學”以後,又開始偽造文件,謊稱獲得了獎學金。
一步錯,步步錯,她所做的,都是為了成全父母的期待。
大學畢業時,她又謊稱畢業典禮沒有足夠的票,所以父母沒辦法參加了,這讓父母起了疑心,追問之下得知詳情,詹妮弗的父母幾乎崩潰。
她的行為讓父母失望至極,從此父母對她的管理更嚴格了,手機電腦都不能用,甚至不能跟男朋友來往。
詹妮弗因此萌生恨意,加上長久以來壓抑的憤怒,最終買兇殺了母親,致使父親重傷。
詹妮弗說:“我感覺自己就像輪子上的倉鼠,總是在忙於滿足完全由他們決定、也總是無法達成的各種期待。”
背負著沈重期待的孩子,不僅容易傷害他人,更多的是傷害自己。
幾個月前“西安9歲高空墜亡女孩遺書”的新聞衝上熱搜。
年僅9歲的孩子,因為完不成老師佈置的作文,留下兩封遺書,跳樓自殺。
兩封遺書的內容分別是:
“媽媽對不起,這是我的決定。”
“為什麼,為什麼我幹什麼都不行。”
當自己所能做到的與所承受的期待相去甚遠時,這個孩子崩潰了。
《為何家會傷人》中說:“發生在家庭內部的種種事件裡,雖然沒有直接的血腥味,但對個人精神的損害甚至絞殺已是巔峰。 ”
這“種種事件”,無疑包含了父母對子女的期待,而這份期待正在摧毀我們的孩子。
03
放下期待,成全孩子
知乎上有網友發問:“又快過年了,怎麼才能讓我媽放過我,不用去相親?”
一個高讚回答:“難,因為你媽覺得那是為你好。”
深以為然。
為人父母很難放下對孩子的期待,因為他們以為自己期待的、要求孩子去做的,都是在為了孩子好啊。
然而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母親說:
“作為父母,你可以教你的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但是你無法幫他們決定他們未來想做的事。”
著名的情商課導師黑幼龍,就是一個從不以自己的期待去束縛孩子的父親。
他的第二個兒子黑立國,高二以前成績都很糟糕,如果班上有五十名學生,黑立國通常排在四十八名。
黑立國考了“鴨蛋”回家,父母從不責怪,只是告訴他下次就會進步,考十分,一根油條再加一個雞蛋。
到了高中,黑立國成績仍然不見起色,他不明白為什麼要上大學,垃圾車司機賺的錢比老師還多兩倍。
父母告訴他:“以你的體格,考垃圾車司機絕對沒問題。”
到了高二,黑立國因為摔跤隊教練的鼓勵,開始對學習感興趣,成績也一路攀升。
然而臨近高中畢業,黑立國竟然想去當兵,父母當然不同意,但也沒有強行壓制,而是帶他去見了新兵招募的負責人,讓他自己去了解情況。
當得知當兵就不再自由的時候,黑立國放棄了,學業上也彎道超車,最後進了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後來成了美國華盛頓大學附屬聯合診所最年輕的院長。
黑立國說:“我的父母,他們從來沒有逼我讀書,或是要求我當聽話的乖乖牌。很神奇的是,正因為這樣,我的人生髮生了突變。”
作為父母怎麼會對孩子沒有期待沒有要求呢?
黑幼龍夫婦他們只是告訴孩子什麼是正確的,卻從不以自己的期待去要求孩子。
與那些處於焦慮中心、期待孩子成龍成鳳的父母相比,真正能夠成全孩子的,正是黑幼龍夫婦這樣的父母。
04
若要用一個詞概括父母的期待,我想沒有比“聽話”更恰當的了,只要孩子聽話,父母萬事可為。
可是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青少年太聽話不是好事。”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兩個叛逆期,一個是一歲半到三歲,另一個是從十二三歲開始直到青春期結束。
武志紅說:
“正常情況下,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會表現出較強烈的叛逆來,不聽父母的話。他們這樣做,只是為了完成必須完成的任務:脫離對父母及重要親人的依賴,走向獨立的自己,在18歲左右形成一個完整的’自我’”。
願每一位父母都能適時放下自己的期待,在孩子尋找自己的過程中,助他們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