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職場中,不要讓自己敗在了“毛毛蟲效應”中

Sponsored Ads

科學家通過研究,把跟著前面的路線走的習慣稱之為“跟隨者”的習慣,把盲目跟從習慣和思維慣性而做出反應導致失敗結果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

職場中,很多人為了避免“踩雷”,逐漸成為了一條聽話的“毛毛蟲”,每天按部就班,找不出什麼差錯,三五年過去,卻沒有任何成長進步,讓曾經對其抱有很大期待的人,都只能搖頭嘆息。

Sponsored Ads

對於這些人來說,升職加薪似乎成為了遙不可及的奢望。

職場中,不要讓自己敗在了“毛毛蟲效應”中

01

盲目從眾,你將“一事無成”。

同事阿明,碩士研究生學歷,作為高學歷人才引進,在這個十八線小縣城,阿明自帶“優越感”,對於分配的辦公室工作,一直嚷著“沒什麼技術含量”,一副輕蔑不已的態度。

可不是,讓他當文字秘書,一來不熟悉情況,二來文筆太差,寫過幾次之後,領導就直搖頭,再也不找他寫。

剩下能交給他做的事情,無非就是些瑣碎的、耗費時間的“小事”,比如開會時做記錄,會議之後整理成會議紀要;比如文件校對、分發;比如會場佈置,公務接待等等。

阿明覺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也常常漫不經心。很快,他就因為打錯了名字牌,接聽了重要電話沒有及時匯報等被狠狠地批評了。

心高氣傲的阿明更加覺得委屈,索性跟著一些“不做事”的人,學起了推諉拖拉那一套,但凡需要動腦筋、責任風險大的工作,就再三再四推掉。

阿明選擇了一條看似“輕鬆”的路,每天說著無關緊要的話,做著無關緊要的事,踩點上班,準點下班,從不加班,好不瀟灑。

Sponsored Ads

但領導對他基本上已經放棄了,原本想要指導他學習公務寫作、學習職場交流的同事也不再和他多說一句話。

轉眼,三年過去了,阿明的事業還停留在最初的模樣,基於他的表現,也沒有同事為三十來歲還沒有女朋友的他牽線搭橋,介紹對象。

至於阿明還能“混”多久,走多遠,大家心裡都沒底,只是覺得,他浪費了三年時光,失去了去大城市闖蕩的鬥志和基礎,也融入不了當下這個職場,他就是一個妥妥的“邊緣人”。一旦裁員,他必定是首當其衝的那一個。

職場中,不要讓自己敗在了“毛毛蟲效應”中

02

學會拒絕,別甘願做“毛毛蟲”。

法國心理學家約翰·法布爾做過一場試驗,他把許多毛毛蟲放在花盆的邊緣,圍成一個圈,然後在花盆的旁邊放了些他們最喜歡的松葉,一天過去了,毛毛蟲一直保持著開始的隊形轉圈,根本不去理會在他們身旁的松葉,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後餓死在最喜歡的食物旁邊。

Sponsored Ads

職場中,很多人受制於各項規章制度,不知不覺間,就成為了一條循規蹈矩的“毛毛蟲”。當然,這本是無可厚非的。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可問題就在於,人們在熟練地掌握當下的遊戲規則之後,洞悉了其中的優點和缺點,是否有勇氣做出改變,拒絕該拒絕的,修正該修正的,讓自己得到更充足、更全面的發展。

比如,同樣是做一個統計報表, 明明你查找出了一些漏洞,並做了相應的改進,但上司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如何都不認同你的創造,徒勞地爭辯是沒有用的,一味地忍耐也會讓自己受不了。

勇敢的人,就會開始尋找新的出路,尋找一個能夠認可自己並且能給自己提供更廣闊發展空間的平台。

在意識到自己,有跳槽的強烈願望,以及可以提升的空間之後,原本陷入職業倦怠的自己,也會重燃激情,開始努力為找到更好的平台而努力學習,提升技能,結交人脈。

職場中,不要讓自己敗在了“毛毛蟲效應”中

03

敢於“破局”,才能找到新的出口。

古人說,不破不立。也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哲學家告訴人們:“量變引起質變”。想要在事業上大展宏圖,在累積到一定程度之後,往往會迎來一個質的飛躍。有人能順應變化,勇敢“走出去”;有人卻死守“陣地”,止步不前。不同 的選擇,就是不同的未來。

比如,面對著數字化的衝擊,曾經風光無兩的膠片行業步入了寒冬,就連一些知名膠片企業也宣告破產。

可每一次危機中,也孕育著新的生機和商機,一些有遠見的企業,早在行業的“寒冬”到來之前,就開始嘗試與數字化有關的新業務,雖然佔比很小,最終卻成為絕地重生的“救命稻草”。

如果當下的你,不滿意工作環境,覺得隊友的素質也很低,如同被困在了牢籠裡,不妨追尋心中的夢想,大膽地說“再見”,開啟新的征程吧。

這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在過往的歲月裡,已經在有意無意地打破當下的條條框框,積蓄了知識和經驗,當一個恰當的時機到來,勇敢地抓住,命運也就改變了。

職場中,不要讓自己敗在了“毛毛蟲效應”中

不要羨慕別人總在跳躍式發展,每個人都有成功的可能。關鍵在於,有人敢於去拼去創,有人一輩子也不願走出“舒適區”。

Sponsored Ads

身在職場的“打工人”,千萬不要敗在了“毛毛蟲效應”上,你的前途,在你自己手中,向左還是向右,都要靠自己轉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