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8年的年底,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凜凜的寒意。倒閉、裁員、降薪、失業潮……等等字眼無不讓人觸目驚心。
你也許還在等待你的年終獎,有的人卻被告知年終獎減半,甚至沒有年終獎。也許你還在想過完年跳個槽、換個工作,有的人卻在擔心現在的工作能不能保住。
就像很多人說的,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被裁掉的,是不是自己。當時代拋棄你時,連聲招呼都不會跟你打。
事實雖然很殘酷,但是人的確需要有一點危機意識,不能總是待在自己的舒適區裡,除了年紀漲上去,其他方面毫無進步,以致於當變化來臨時毫無招架之力。
理財專家會告訴我們,你要讓你的金錢有抗風險能力,才能保證你的資產不會縮水。其實,我們的人生也是一樣的。你要讓自己有抗風險能力,才能保證在任何環境裡都能遊刃有餘。
當然,說這些話並不是讓你焦慮的。適度的焦慮可以激發你的鬥志,但是過度的焦慮,則會毀掉一個人的前途。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具有抗風險能力呢?是有一技之長,還是有家財萬貫?答案是不確定。沒有人能預測到未來會發生什麼,也不能保證現在的競爭優勢會延續多久。
在《正在消失的職業》這本書中,就記錄了100種已經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職業。這些職業都曾是某個時期的鐵飯碗,如今已經鮮少能見到它們的蹤影。
至於金錢富貴,更是經不起意外和時代形勢的考驗。日本曾經最大的商業集團八佰伴在1997年破產,膠捲行業的龍頭柯達在2012年宣佈破產……任你富貴潑天,一朝風雨,繁華落盡。
一個人真正的抗風險能力,實際上來自於他的底氣。這種底氣就是對自己的信任。他始終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要走向哪裡。他知道自己願意承受一切風險,並會努力實現他的選擇。
02橫尾忠則在成為一個職業畫家之前,從事了大約25年的平面設計工作。像任何一份工作做了很久的普通人一樣,他對這份工作失去了熱情,總覺得是在依靠以前的成績過活。
有一天,他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觀賞畢加索作品展。人潮洶湧,他被擠得動彈不得,只得一直盯著眼前的作品。忽然,他聽到心裡有個聲音在說,我想成為畫家。
這個想法太強烈了,橫尾忠則想也沒想就辭掉了他的工作,走上了畫家的創作之路。生活毫無保障,未來也需要長久的努力,橫尾忠則將自己拋進了一片渺茫大海。
這次追夢就像他與命運的一場豪賭。後來,橫尾忠則的畫作被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他也贏得了日本海報界的安迪·沃霍爾的美譽。
橫尾忠則說,自己以為能看見的道路,其實也是不確定的。既然任何一條路都存在不確定性,何不去勇敢地嘗試一下呢?我們應該主動選擇變化,而不是被動等待命運的推動。
橫尾忠則
再講一個我很佩服的大師的故事。
澤木耕太郎是有名的紀實作家,大學畢業之後,他放棄了進大公司工作的機會,選擇成為一個自由撰稿人。
在如今自由職業流行的時代,他的選擇看起來沒什麼特別的。不過,那可是在四十多年前的二十世紀70年代初。
當時日本經濟正高速發展,一個普通白領的收入就有一萬元左右,能讓他和家人過上非常優渥的生活。要知道,中國當時的人均收入僅有100元。所以,大部分人選擇進入企業,成為“大船”上的一員。放著輕鬆的生活不要,澤木耕太郎可謂是特立獨行了。
一位前輩曾告誡他,如果不在報社或出版社工作過,自由撰稿人的路絕對走不通。但是澤木耕太郎並沒有聽進去,還是堅持走自己的路,一個人採訪,一個人自由寫作。
後來,隨著一系列紀實作品頻頻獲獎,澤木耕太郎終是成就了自己的名聲。他一生都沒有進入過組織,卻趟出了一條自由富足之路。
澤木耕太郎坦言,為了這條自由之路,自己經歷了很多艱辛,也忍受了諸多的不自由,特別是金錢上的匱乏,但是他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澤木耕太郎說,有些事情不去試試是不知道結果的。既然選擇踏上新的道路,就要準備好承受暴風雨的洗禮。
我覺得這才是正確人生的打開方式。主動的選擇命運,努力地去實現自己的選擇,才配擁有想要的人生。
03
巴里·施瓦茨在《選擇的悖論》中提到了兩種人:一種是積極的選擇者,一種是隨波追流的撿拾者。
積極的選擇者了解自己真正需要的事物,他們會積極地思考各種可能性,認真權衡各個選擇的風險和後果,然後做出合理的選擇。他們明白某個選擇對自己的意義,所以在做出選擇之後,想盡辦法讓它變成現實。
而撿拾者往往並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他們常常糾結猶豫,無法做出決斷。他們習慣將選擇權交給他人或時間,然後被命運推動著走出下一步。
矽谷投資教父彼得·蒂爾曾說,不做選擇的是隨波逐流的人,他們讓世界來書寫他們的故事。
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那些影響世界的人物,多半是自己書寫故事的人。他們的領域各異,人生選擇也大相徑庭,但是無一例外都是主動選擇者。
現實中,很多人遲遲不敢做出選擇,恰恰就是因為害怕變化,無法確定自己能否承擔選擇帶來的風險和後果。
不過,成功的人生不應該只考慮風險。難道不應該將更多的精力用來思考,如何將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充實無憾嗎?
逆境和失落都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你不敢擁抱變化。主動選擇你的人生,才會得到理想的人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