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酒趁年華,點“關注”,和我一起,以夢為馬,馳騁天涯。
如今全球都已全面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中國的老齡化進程也在飛速發展,
據社會學專家估計,在不遠的未來,人們普遍要工作到70歲。
看看我們的鄰國日本,70歲的老人仍然在參與簡單的工作,
隨著科技進步,醫學發達,人類的壽命普遍提高,老人要面臨的挑戰一點也不比年輕人少。
雖然國家規定60、65歲就可以領取養老金了,但現實生活中,
65歲以後仍要為家庭操勞的老人佔絕大多數。70歲以後仍然未能過上理想的晚年生活的,更是無法估計。
人老了,身體機能下降,很多事情都由不得自己做主了,最大的願望無非就是身體健康,
兒女孝順,但這些福氣並不是憑空得來的,凡事有因必有果,晚年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能不能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都是靠年輕時打下的基礎決定的。
活了大半輩子才明白,進入晚年後,苦日子才剛開始
1)把孩子當成提線木偶的父母,最終成為孩子的噩夢
郝珍已經是5歲男孩的媽媽,但遠嫁外地的她,已經有好幾年在婆婆家過的春節,
不論中秋還是過年,她都不願帶孩子回父母身邊探望。
郝珍說,父母就是自己這一生的噩夢,從小她是個乖乖女,很懂事,
但父母眼裡她永遠是個一文不值的廢物,而且不允許她有任何自己的意見,
買個本子,交個朋友,都要經過母親同意才行。父母一方面對她施行嚴酷的語言暴力,
一方面又打著愛的旗號拼命控制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樣的雙重打擊下,
她從一個敢闖敢幹的孩子,變成一個唯唯諾諾,卑躬屈膝,
做任何事都覺得沒勁的女孩,一度患上了抑鬱症。
好不容易熬到上了大學,她逃命一般離開這個充滿窒息感的原生家庭,
認識了後來的丈夫,嫁往他鄉,連逢年過節都不願回家。
2)重男輕女的爹媽,害了兒子,苦了女兒,病榻前空無一人
胡伯伯和老伴有一兒一女,在別人眼中他們是令人羨慕的,
可胡伯伯年近六旬時生了場病,老兩口才發現自己是最苦命的那一類。
胡伯伯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孩子小時候就明顯一碗水端不平,
兒子可以肆無忌憚地欺負女兒,女兒什麼都得讓著兒子,
兒子犯了錯就寵著慣著,女兒一點小錯非打即罵。
長年如此,女兒的心早已被爹媽傷透,為了供弟弟上學,女兒早早放棄了學業,外出工作。
胡伯伯本以為這樣對兒子,一定能老有所養,沒想到大病如山倒,
兒子藉口工作走不開,一次都沒有去醫院探望過,女兒遠嫁外地,也不願意回來照顧。
病床上,胡伯伯感慨萬千,養兒防老的美夢破碎,病榻前竟無一個兒女。
3)年輕時不聽勸,蹧蹋自己身體,老了成為兒女負擔,備遭嫌棄
林叔叔年輕時身形強壯,退休後覺得該享福了,徹底放鬆了,抽煙喝酒比年輕時更厲害,
學會了智能手機,又沒日沒夜地迷上了短視頻,整天癱在沙發裡一動不動,沒多久三高全來了。
最嚴重的是血糖高,醫生叮囑他要控制飲食,林叔叔完全聽不進去,
明知有糖尿病還對甜食愛不釋手,直到幾年以後,下肢壞死嚴重,只能截肢。
截肢後,林叔叔只能住到兒子家裡,由兒子來照顧自己。兒子白天需要工作,
晚上要輔導孩子學習,根本沒精力照顧林叔叔,只能請保姆。
為此,兒媳和兒子產生不少矛盾,家裡氣氛變得陰沈緊張,孫子也受影響。
林叔叔不願忍受兒子兒媳的白眼,最終只能主動提出去養老院。
進入晚年,老人一定要準備好這些東西
人年輕時總是只顧眼前,看不到那麼長遠,等到真正進入晚年了,
往往發現自己從物質上到心理上,並沒有做好迎接晚年的準備。
這些東西,老人一定要提前準備。
1)養老錢
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不用手心向上朝兒女要,這樣腰桿子才硬朗,說話做事更有底氣。
2)自律
要逐漸讓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不在乎身體的衰老,保持對自己的高要求,
堅持自律,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才能不拖兒女的後腿、
3)好心態
人老之後從知天命到耳順,到從心所欲,一步步走來,要不斷提升自我,
修煉自己的好心態,大胸懷,學會淡定和包容,生活自然就輕鬆得多。
4)興趣愛好
找一兩個自己真心喜歡的興趣愛好,讓自己過得充實而快樂,就不會把目光盯在煩心的事情上。
為兒女操勞太多,對兒女也是個沈重的負擔,不如打理好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己快樂,兒女也跟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