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說:“未被佔據的空間和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未被佔據的時間具有最高的價值。”
週國平也曾說:“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
獨處,是一個人最難得的修養,它把人對外界的渴望,轉為了對內心的渴求。
這種對內心的渴求,能夠修養自身,練就專注,培養人的智慧。
01
獨處,能夠修養自身
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種缺陷,而缺乏獨處的生活卻是一種災難。
網友小張在大學時代曾認識一個朋友。
在朋友的影響下,小張學會了打麻將。
有一次朋友神秘地對小張說:“帶你去個好地方。”
小張很好奇:“什麼地方呀? ”
朋友小聲說道:“去了就知道了。”
結果一去小張才發現,“好地方”是一個地下賭場。
朋友對小張說:“手氣不錯的話,可以賺不少,新款球鞋、新手機,都能到手。”
小張聽後,心裡癢癢的,也想大賺一筆。
剛開始兩局,小張贏了幾百塊,信心大增,賭注也越下越大。
誰知,局勢急轉直下,小張開始輸了。
就這樣來來回回,小張輸掉了一個月的生活費。
朋友見狀還對小張說:“富貴險中求,沒事,過幾天咱再來,準能贏回來。”
小張覺得對方說得有道理,於是回家準備找父母借錢,想一次性翻個本。
父母警覺起來,因為自己孩子從來不這麼大手大腳地要錢,追問下,小張才道出實情。
父母聽完對小張說:“孩子,做人要腳踏實地,天上不會掉餡餅。”
一句話點醒了小張。
交友不慎,你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和精力,有時,甚至會賠上你的人生。
劣質的人際關係可以說是對自身的一種損耗,聰明的人懂得擇友而交。
獨處修養自身,更明智。
江疏影,2004年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考入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她的同學都積極投入演藝圈,但她沒有。
她選擇繼續深造,隻身一人,遠赴英國。
最初江疏影的留學之路也並非順利。
她說:“學英語讓我感到一種挫敗感,我連入學考試的試卷都看不懂。”
為了克服語言障礙,她選擇去餐廳打工。
用她自己的話說:“為的就是有一個語言環境可以練習口語,站一天下來腳都磨破了,我不在乎。”
整整兩年半,她獨自面對求學的艱辛。
終於,她在英國的東英吉利亞大學拿到了傳媒經濟學碩士學位。
2018年英國駐華大使館在官邸舉行“靈動青春”項目啟動儀式,江疏影受邀作為項目大使出席,並由她接待了當時的英國首相——特蕾莎·梅。
新聞一出,火遍全網。
一個人的求學之路或許孤獨,但也成就了一個更好的江疏影。
學會獨處,修養自身,收穫更好的自己。
02
獨處,可以練就專注
德魯克有句話:“如果你計算一下你的時間,就會發現自己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沒意義的事上。”
真是一語中的。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故事。
網友阿明參加同學聚會,同座的菜頭跟阿明寒暄。
“老同學現在哪裡高就?”菜頭跟阿明碰杯。
“小公司,談不上高就。”阿明笑笑。
還沒聊開,同學就三三兩兩跑過來給菜頭敬酒。
阿明才知道,這個曾經成績不如自己的菜頭,很早就開始做生意,
現在已經有幾十家分店,最近連大公司也找上了他,想跟他談合作。
這個聚會阿明感到十分尷尬。
回到住處,阿明反思自己,覺得自己實在太失敗。
阿明覺得自己必須改變,於是他制定了一個計劃——一個月看50本書。
可每每他翻開書時,不是想刷朋友圈,就是被網絡綜藝吸引,幾個小時就這樣過去了。
一個月期限到了,阿明一本書也沒讀完。
很多時候,你沒達成目標,並不是外在的事物阻礙了自己,而是自己沒有練就專注的能力。
無法專注,也就無法實現個人目標。
在《城市鄉巴佬》這部電影裡,角色A對角色B說:
“人生的秘密就是只做一件事,就一件。只做一件事,其他的都不值一提。”
有的人把專注做到了極致。
李健,2002年水木年華火了以後,他淡然退出組合。
在一處簡陋的四合院裡獨自搞起了創作,一待就是五年。
每天就是讀書、彈琴、聽曲、寫歌。
後來他寫出了《傳奇》《風吹麥浪》《異鄉人》等優質的歌曲。
《我是歌手》節目之後,李健成為爆紅的“清華哥哥”。
記者採訪他:“你覺得你能從小眾歌手進入主流視野,這裡面有什麼秘訣嗎?”
李健說:“這個世界太浮躁,大家都很心急,急於看見成果、看見收穫,
卻沒有耐心把時間花在耕耘上,我能成功只是我甘於寂寞、敢於寂寞。”
當你選擇獨處,專注做最重要的事,在時間的沈澱下,會結出豐碩的成果。
專注,方得始終。
03
獨處,可以培養智慧
蘇格拉底曾說:“無知是最大的惡。”
缺乏智慧而導致的無知,帶來的後果真是糟糕。
1995年,美國有個叫麥克阿瑟·惠勒的中年男子,單槍匹馬搶了兩家銀行。
但當天晚上警察就抓住了他。
警察問:“你到底有什麼作案動機?”
惠勒卻很驚訝地問警察:“你們是怎麼看見我的?”
警察:“攝像頭拍得非常清楚。”
惠勒:“那不可能啊,我明明已經塗了檸檬汁在臉上啊。”
警察莫名其妙:“那又怎麼樣呢?”
惠勒大喊:“什麼那又怎麼樣,我隱身了呀,檸檬汁可以隱身!”
沒錯,檸檬汁是可以做隱形墨水,用它寫在白紙上,乾了以後,字跡就看不見了。
惠勒顯然誤解了隱形。
據說惠勒的愚蠢後來驚動了康奈爾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叫戴維·鄧寧,他對此做了一項研究。
他們發現,越是愚蠢的、缺乏智慧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
當你對現狀無法評估、無法決策、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時,可能是因為你的智慧不夠用了。
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在安靜的氛圍裡,內心會安定下來,這樣安定的狀態下,可以培養智慧。
台灣大學校園裡有一口鐘,是校長傅斯年設立的,它每天只敲21下,
傅斯年說:“人一天其實只有21個小時,剩下有3小時是用來沈思的。”
古羅馬時代,常年戰亂,皇帝幾乎數年都在外領軍作戰。
奧勒留,古羅馬時代的皇帝,在位二十年間,都疲於應對與蠻族的戰爭。而他獨處時,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沈思。
他的思考關於宇宙,關於神明,關於所處混亂世界自己的感受。
他獨自一人,執筆思考,這幾乎成為伴隨他終身的習慣。
最終,他寫出了《沈思錄》。
時隔千年,這本書已成為哲學流派中斯多葛學派的里程碑,影響至今。
有位作者曾說:“高質量獨處,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特立獨行,而是為了讓自己內心充盈起來。”
所言極是。
獨處培養智慧,讓自己隨時處於明白且通透的狀態。
04
村上春樹熱愛跑馬拉松,他非常享受跑步時與自己獨處的時光,
他說:“目下我的世界,從此處起向前三米便告完結,更前面的事情無須去考慮。”
這就是獨處的好處,沒有人打擾,也不必去回應任何事情。
當你學會獨處的時候,你就學會了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由此,你可以修養自身,練就專注,培養智慧。
最終你收穫了篤定的自己。
獨處,是人生最難的修養,值得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