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你說話的樣子,暴露了你的情商

Sponsored Ads

孔子說:“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從一個人的言談中,就可以知道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Sponsored Ads

有多少人因不知人,導致嫁錯人、交錯友、選錯合作夥伴等,悔恨一生。

又有多少人因為自己的言語不當,得罪人而不知,從而影響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事業的發展。

由此可見,做一個知言之人,何其重要。

01 傾聽,是知言最好的方式

古人云:“聽言觀行,知人之良方。”

歷史上曾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據說王獻之和他的兩個哥哥子猷、子重一同去拜訪宰相謝安,在交談中子猷和子重說得比較多,且談論的多為世俗之事,而子敬只是在開始寒暄了幾句之後,就沒再多說話。

等他們走了之後,有人問謝安:“您認為他們哪個更好”。謝安回答說:“最小的子敬更好”。

客人不解,謝安答道:“

Sponsored Ads

的確如此,一般言語少的人,大多內在修養比較高,他們更讓人信任。

而那些話多之人,急於表現和證明自己,性格急躁,他們做事大多不靠譜,毛毛躁躁。

古人云:“言者心之聲”。

一個人的言談後面,反映的是他真實的內心世界。

比方說:花言巧語之人,多虛偽;背後說人壞話之人,多是非;輕易許諾之人,多失信……

講諍言者,多摯友;不善言辭者,多樸實敦厚……

俗話說:“德厚者無卑詞。”

一個人的言談中,隱藏著他的人品。

無論是與人接觸、交往,還是工作、生活,都離不開語言,我們不僅要學會傾聽,還要把握好說話的分寸和時機。

比方說,我們可以為受窘者,說句解圍的話;對受挫者,說句鼓勵的話;對受苦者,說句暖心的話;對病患者,說句寬心的話……

仁心出語善,厚德語必柔。

傾聽,是知言而知人的最好方式。

你說話的樣子,暴露了你的情商

02 知言,就能分辨忠言與讒言

俗話說:“忠言逆耳利於行”

《史記》上曾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秦朝末年,劉邦率軍攻佔咸陽後,見宮殿高大雄偉,宮內美女如雲,珍寶無數。

此時的他,不再想去勞苦奔波的去打仗了,打算住在宮內享受。

有人勸他以天下為重,雖擺明利害,但此時的劉邦,已經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對此不以為然。

後來,謀士張良進一步勸諫,最終劉邦聽從了勸告,不僅獲取了民心,也贏得了天下。

Sponsored Ads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是啊,別人不了解我們,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薛瑄曾說:“萬事差錯,只是是非顛倒。”

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和珅雖數次在乾隆面前說紀曉嵐的壞話,但他並不為之所動。

正是因為乾隆明辨是非,不聽信讒言,才有了歷史上的乾隆盛世。

世上不乏奸佞小人,但也有眾多的忠貞良臣;不僅有讒言妄語,也有諍言摯語

只要我們能夠抵制誘惑,顧全大局,有正確的是非觀,就一定能成就自己的人生盛世。

你說話的樣子,暴露了你的情商

03說話謹慎,不多言

老子說:“善言無瑕謫。”

意思就是說誰都不是說話的把式,挑不出毛病的話是沒有的。要說有,那就是不言之言。

曾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小國進貢了三個做工和重量一模一樣的金人,並問哪個金人最有價值?

有一位老臣,用三根稻草來檢測,第一個金人,稻草從左耳進,右耳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稻草直接從嘴巴里掉了出來;第三個金人,稻草無聲掉進了肚裡。

老臣說:最有價值的是第三個!

俗話說:禍從口出。

一代戰神白起,因一句怨言,激怒了秦王,隨後伏劍而死。

才華出眾的楊修,因賣弄小聰明,被曹操以“造言亂軍”之名誅殺。

隋朝名將賀若弼,其父雖“錐舌戒子”,也沒能擋住他輕言妄語,最終被隋煬帝以誹謗罪處死。

歷攬前事,因一個字或者一句話,而丟了性命,自古以來,不勝枚舉。

其實,何止是古人啊,就是現在,因言惹禍的人,也大有人在。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謹言慎行。

一個人的人品好壞、格局大小、境界高低,從他的一句話中就能做出判斷,說話不能不慎啊。

“知言知人”四個字看似簡單,但其中卻蘊含深意。

我們只有真正的認清自己,才能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判斷,也才能知己之不足。

當我們有了自知意識,我們對人跟事的理解和認知,就有了無限性和客觀全面性,我們自然也就有了敏銳的洞察力。

所以,知言是在傾聽的前提下,明辨是非、謹言慎行。

Sponsored Ads

一個人有了知言的能力,自然是“

你說話的樣子,暴露了你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