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的時候,每個人都有崇高的理想,誰都不想成為社會裡的小人物。
可是,離開校園多年,同一個班級的同學,混得良莠不齊,低處高處都有人。
不同的經歷,創造了不同的人生,更重要的是“思維模式”不同。
職場中混得好的中年人,都能看破以下幾個真相。別抱怨,抱怨沒有用;別總是喝雞湯,要紮實行動。
01
強者合作,弱者互撕。
老話說:“目之所及,就是格局。”
人在職場,格局就是包容別人。唯有包容別人,才能利用別人,才能互惠互利。
比方說,一個文章寫得很好的人,天天在辦公室裡悶頭寫材料。各種各樣的材料鋪天蓋地而來,他越來越覺得自己吃不消了。
如果他和身邊的同事合作,那麼就能夠藉助大家的平時的素材,加快寫材料的速度;可以藉助同行的材料,減少“彎路”。
借力使力,才能力大無窮。
Sponsored Ads
俗話說:“獨木不成林。”你單打獨鬥,就是力量再大,也不會有多大的出息。
職場上,地位越低的人,越喜歡互相算計,表面上大家一團和氣,暗中卻在勾心鬥角,誰都害怕對方比自己更強。
沒有合作意識的人,註定要被孤立,前景堪憂。
02
強者寡言,弱者多言。
從前,有一個信徒,想要出家。
他找到一座古剎,希望方丈能夠收留自己。
方丈請他到後院喝茶。
他說:“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得道高僧,然後普度眾生;我還希望能夠雲遊四方,收集到大眾用的智慧,寫出幾本很有價值的書……”
就在他喋喋不休說話的時候,方丈提醒了一句:“喝茶吧,茶都涼了。”
信徒頓悟,馬上閉嘴。
一個連自己的嘴巴都管不著的人,怎麼會有大作為呢?
《周易》裡寫道:“吉人寡言語,躁人之辭多。”
多言的人,其實是內心浮躁,動不動就找人理論,找人訴苦,根本就不能沈住氣,一氣呵成。
任何場合,做人要謙卑,多聽別人說什麼,少發表高見。
03
強者創造機遇,弱者等待時機。
職場上,有一種很高的禮遇——
也就是說,一個有才華的人,走到一個單位上去,單位的領導,會設置一個符合他本身要求的崗位。
好的崗位,如虎添翼,壞的崗位,苦不堪言。
小鳥要起飛,需要穩固的樹枝;雄鷹要起飛,需要陡峭的懸崖;老虎要奔跑,需要廣闊的地方;大魚要跳水,需要大河和大海。
可是,好的崗位表面上是別人給的,其實是自己創造的。
能夠得到提拔重用的人,都是積極的人。只有那些沒有能力和品德的人,才苦苦等待別人提拔自己。
有一個詞語叫“坐以待斃”。坐等機會,其實是沒有機會。
04
強者厚積薄發,弱者快馬加鞭。
《論語》裡寫道:“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你曾經偷過的懶,少走的路,後來都要加倍償還。
速度很快的人,往往就像一輛空馬車,很遠就發出了聲音,讓別人看透了,也暴露了自己的行蹤和目標。
慢慢來,一直蓄力,總有一天,理想就會水到渠成。
有這樣一句話:“想要離開的人,總是很安靜的。”
也就是說,想要離開現有崗位的人,都在積極準備跳槽,而不是天天去找工作。能力足夠了,成績也很突出了,走到哪裡,都不愁沒有工作。
為什麼有的人,離開了單位之後,其他的單位都搶著要。究其原因,就是這個人有特別的能耐,能夠為別人創造價值。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需要穩重行事,而不是跨步走。
年輕的時候,可以誇海口,但是人到中年,還吹噓自己,就真的是“掩耳盜鈴”了。你有幾斤幾兩,還怕別人不知道?
你的經歷,早已暴露了你的真實能力。
求職的時候,你可以把自己的簡歷做漂亮一點,但是你不能把自己的經歷“顛倒黑白”。
“是騾子是馬,拉出去溜溜”,一切都明白了。
05
強者喜歡折騰,弱者活得安逸。
有人問我:“從四十歲開始創業,還來得及嗎?”
我說:“五十歲開始創業,也來得及。”
任何時候開始,都可以有所作為。可惜,很多人,還是四十多歲,就稱呼自己是“老人”。
常常聽到這樣一句口頭禪——想當初。
“想當初,我要是抓住了機遇,也不至於活成今天這個窩囊的樣子。”
“想當初,我再年輕幾歲,我就辭職了,去創業了。”
“想當初,有人請我去大城市上班,我卻顧念家庭,沒有去。”
所有的“想當初”,都是落地一聲嘆息。
聰明的人,總是“騎驢找馬”,不會把自己限制在某個崗位上,也不會限制自己的高度。人啊,要有底線,但是要“上不封頂”。
每個人都可以打破“職場的天花板”。
因為“天花板”僅僅是別人設置的一個規則,而你是可以打破規則的。你突破了自己,你就進入了另一個層次,就適用於另外的規則了。
對於那些按部就班的人來說,就是給他一次跳槽的機會,也沒有用,還不如不給。
每個人都想——工資很高,工作很穩定。哪有這麼好的事情?工資越高,風險越大。
人在職場,不同的思維模式,創造不同的命運。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不想碌碌無為,就別一直溫水煮青蛙。
你改變不了環境,你就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