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說:“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
就是說:“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是高明的;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是毛病。”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自作聰明的人,總是喜歡靠耍心機來獲利。最終,他們坑的,往往不是別人,反而是他們自己。
這便是不聰明,卻自以為聰明的後果。
別人不傻,只是看破不說破
有的人,總是喜歡通過耍心機來獲利,一旦獲利則沾沾自喜,自認為自己聰明絕頂,暗中嘲笑別人愚笨。
甚至認為,弱肉強食,聰明人吃愚笨的人,是理所應當。
這便是愚不可及了。
為何?
大多數人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
只是有的人喜歡斤斤計較,有的人吃了虧,即使心知肚明,也會選擇隱忍,這類人,是厚道的人,是最值得深交的人。
喜歡耍小聰明的人,卻誤認為厚道之人沒有識破他們的心機,於是,肆無忌憚地繼續損人利己。
直到有一天,厚道之人忍無可忍,徹底攤牌,他們才知道自己悔之晚矣。
有的人,吃了虧,因為顧及對方的顏面,所以不好意思揭露對方的心機。
但是,人情也是有限度的。一味的透支人情,終究會把人情耗盡,最終被眾人厭棄。
所謂金杯銀杯不如口碑,一個人即使再聰明,如果總是肆意損人利己,也終究會走投無路;
反之,一個人即使再愚笨,如果做事本份踏實,也會得到眾人的支持,行穩致遠。
所謂“強中自有強中手”,如果信奉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處於弱勢地位,成為被食的對象。
唯有堅守底線,才能和諧共贏。
別人不傻,只是重感情
有一種人,總是會被誤認為很傻,那就是重感情的人。
利益當前,他們會選擇視而不見,讓給對方。
有的人就認為,他們之所以沒有採取行動,是因為他們沒有發現利益,所以才無動於衷。
這便是自作聰明瞭。
如果這樣認為,就會對別人主動讓出利益的舉動,不但不會心存感恩,反而還會暗中嘲笑對方傻。
如此做法,便是在消耗對方的情意了。
總有一天,情意會被消耗殆盡。
重感情的人,似乎不知利益的重要性,總是慷慨地對朋友付出,不求回報。
有的人就認為,重感情的人是“人傻錢多”,於是肆意地索取,卻從來不肯付出。
結果可想而知,一個人的情義,如果總是被利用,那麼,他便會收起自己的情義,停止付出。
一個人,如果透支感情來謀利,無異於“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如何能夠算得上是聰明呢?
感情一旦消失,利益又到何處尋呢?
厚道,是最大的聰明
老子說:“大智若愚。”
就是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看起來似乎是愚笨的。”
孔子說:“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
就是說:“他的智慧也許趕得上,但是他的愚昧,卻難以趕得上。”
為何他的“愚昧趕不上”?是因為很多人,即使有一點才智,也要使盡,結果卻為自己招來禍患。
利益當前,有幾人能夠按捺住心中的衝動,不耍心機,踏實本份地做事情?
是很少的。
這份心機,在精明的人看來,是“聰明”;但是,在有大智慧的人看來,卻是“愚蠢”。
《菜根譚》中說:“非份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
有大智慧的人,看到不符合道義的利益,心中畏懼,避之唯恐不及;
精明的人,看到不符合道義的利益,趨之若鶩,耍盡心機,結果讓自己掉入陷阱,得不償失。
精明不如厚道。
精明過頭,終究會“機關算盡,誤了卿卿性命”;唯有厚道,才能收穫眾人的信任,得眾人的擁護。
願你我,都能堅守厚道,以厚德載物。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