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你總感覺掙錢那麼難?
和十年前相比,中國的經濟顯然好了很多,所以我們的平均生活質量也提升了不少。
但是我們的幸福感並不僅僅來自絕對的生活質量,還在於比較。假設你的生活質量是過去的三倍,一開始或許覺得挺爽的,結果一看周圍的人居然比過去好了五倍,就沒那麼自在了。
所以現在的人不管怎樣,都會想著法子給自己多掙點錢。可惜的是,想法很多,真正能實現的卻不多。就算掙了點錢,過程也異常艱辛。
不少人感嘆,中國賺錢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嫉妒生於改革開放初期的那一批人,羨慕房價還沒漲起來就已經工作的那一批人,總覺得現在最糟糕,自己最不幸。
其實,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掙錢紅利。別人掙大錢或許有運氣的因素,自己掙錢很辛苦卻一定有自己的原因。
一、你只靠工作來掙錢
大部分人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打一份工。時間久了,思維便受了局限,即便想多掙點,也沒逃脫工作的範疇。
所以,有些人想辦法結交人脈,搞關係,甚至是拍馬屁,做孫子,就為了能不斷往上爬,從而提高收入。
還有些人天天努力學習,考這個證書考那個證書,然後盯准收入高的行業,跳槽過去,拿個讓自己心滿意足的Package。
這些都是有上進心的表現,卻往往收效甚微。一方面,只要你還在打工,收入便非常有限;另一方面,不管是升職還是跳槽,實施起來週期都很長,弄著弄著,猛然發現自己已經老了。
二、你只靠賣時間來掙錢
心思稍微活絡點的人,會很快意識到靠工資致富是不太現實的,開始想著如何利用好工作外的時間來掙點錢。
所以有人去做翻譯,做開發外包,有人做微商天天發朋友圈。做的好的,確實一個月能收個幾千甚至幾萬,然後就發現遇到瓶頸,很難繼續擴大了。
這種局面也非常尷尬,因為每個月多賺個幾千塊,並不足以讓你的生活有質的變化,反而因為犧牲了大量個人時間,讓你感覺似乎過得更加糟糕。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些活都是靠你的個人技能和時間來賺錢,屬於作坊式經營的小生意。它們一方面收入預期及其有限,另一方面也不太可能持續增長,因為人一天就24個小時,即便全部用來做兼職,又能賺多少?
三、你只關注主動收入
勞動致富的理念深入人心,導致每個人都覺著,如果我要賺錢,必須每天持續做點什麼。
事實上,只要稍微有點根基積累,除了主動收入之外,還可以有很多被動收入,這才是最爽的。
比如好一些的信託產品,年收益可以達到12左右。房產投資,在過去很長時間的年化收益都相當可觀。如果你積累了足夠的粉絲和流量資源,一個公眾號的被動廣告收入都可以嚇死人。
真正的財務自由,不是說你一定要有持續的勞動才有收入,而是有足夠多的被動收入渠道,以後天天躺著都餓不死。而想要建立這樣的被動收入渠道,就要求你一開始就不能局限於“勞動掙錢”的思想範疇,主動去研究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