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事非干己休多管,話不投機莫強言。生活中的紛紛擾擾,大多源於一顆愛管閒事的心。
愛管閒事,美其名曰“熱心腸”,其實往往給別人帶去困擾。
少操別人的心,管好自己的事,別人舒心,自己自在,何樂而不為呢?
有一種忙,叫幫倒忙
現實中,最令人啼笑皆非的狀況是,不掃自己門前雪,愛管他人瓦上霜。
多少人,放著自己千瘡百孔的生活不管,孜孜不倦於關心別人的生活,以為自己給人幫了大忙,其實很可能是在幫倒忙。
《莊子·應帝王》有一則寓言:
南海之帝為倏, 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忽乃相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
倏與忽謀欲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意思是,南北海有兩位帝王,名叫倏和忽,他倆常常去中央的帝王混沌家做客,受到熱情款待。
倏和忽很感動,商量著說: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個竅孔,用來看、聽、吃、呼吸,唯獨混沌沒有,不如我們幫他鑿開七竅吧。
當倏和忽鑿完七孔後,混沌竟然一命嗚呼了。
本來,混沌沒有七竅過得很舒坦,倏和忽非要“己所欲,施於人”,硬生生把混沌搞死了。
人與人之間最好的禮貌,是不多管閒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舒服的生活方式,有人棄之如敝屣,有人卻甘之如飴,沒有什麼對與錯,只有自己願不願意。
生活中我們所碰到的各種各樣的事情,歸根結底只有三件事兒:老天的事兒,他人的事兒,自己的事兒。
我們唯一有資格、有權利去管的,就只有自己的事兒。別人的事兒,不要輕易去管。
有一種蠢,叫自命不凡
自視甚高,不去了解事情的真相,輕易對他人評頭論足,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呂氏春秋》裡有一段,講孔子周遊列國,因兵荒馬亂,被困陳蔡之間,三餐不濟。
好不容易弄到一點白米,飯快煮熟時,孔子看到顏回抓了些白飯往嘴裡塞。
孔子假裝沒有看見,起身說,夢到了父母,要用乾淨的米飯祭祀。
顏回一聽,連忙說:使不得!這飯不幹淨,剛才煮飯的時候,有柴火灰掉進了鍋裡,弄髒了米飯,我抓起來吃掉了。
孔子聽了,恍然大悟,對自己觀察錯誤,不信任顏回,感到愧疚。
俗話說,眼見為實,實際上眼見也未必就能完全掌握真相。
自命不凡的人,總是懶得看清真相,強行介入別人的生活。
還要論是論非,指指點點,想給別人的人生“一錘定音”。
自己都活不明白,反而跑去當別人生活的指揮官,豈不可笑?
自己都是盲人騎瞎馬,卻熱衷議論別人,豈不是譁眾取寵?
所以,別太把自己當回事,遇事時心存一份善意的沈默,是一個人最高的教養。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少管閒事,活好自己
宋代詩人陳鬱《苦吟》:閉門不管庭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張。
別人的生活,不管是糟糕還是美好,維持淡然就好。
別人的事,有法律監管,有道德束縛,用得著你來說三道四?
對於別人的事,進行道德說教,更是大可不必。道德用來約束自己,是高尚;用來約束他人,叫偽善。
最好的生活態度應該是,過好自己,悅納別人。
對於別人,則始終保持一分距離和關注,但不必過分打擾。
哪怕是助人為樂,也要學會審慎思量、不能魯莽行事,不越界,不踰矩。
有理性、有原則的幫助,不僅是對自我的一種保護,更是對他人應有的尊重。
所以,不如把管閒事的時間,用來充實自己,專注走好眼前的路,活出了自我的精彩。
《菜根譚》有言,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
少管閒事,少操閒心,生活就沒有那麼累人。
點個贊,不自找麻煩,多把心思花在自己身上,才能在喧囂的塵世中,活得氣定神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