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條《上海外企高管失業3年向市長求助》的新聞引爆網絡。
一名48歲的大齡前外企高管,身上滿滿的金光閃閃的標籤:
高學歷、英語流利、外企……
卻在外企工作了20年後慘遭辭退,接下來3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創業又失敗,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他的經歷不禁讓我冷汗直冒:
高學歷、高能力,結局都這麼慘!那我們普通人到了35+,豈不是更沒活路?
其實仔細想想,這位仁兄,包括我們很多打工人,都走上了一條歧路——打工之路。
你在用你辛勤的汗水,寶貴的青春,幫老闆搭建一條賺錢的管道,管道搭好了,臟活累活幹完了,誰還會花重金“養活”你呀?下場不就是兔死狗烹的悲劇嗎?
而我們普通人,其實還有一條賺錢更高效,更保險的路——自己的創富之路。
與其給別人建賺錢管道,不如自己給自己建管道;與其給富人打工,不如自己變成富人。
而我們普通人跟富人最本質的差別,不在於努力不夠,而在於認知模式、思維方式:
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掉的每一分錢,都是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有缺陷。
《塔木德》——整個猶太民族的致富寶典,在書中有3條重要的“富人思維”,一經掌握,便能升級認知模式,開啟高效賺錢的捷徑。
《塔木德》——猶太民族的致富百科全書
猶太人有多牛,看看這串名字:
股神巴菲特、“華爾街之王”摩根、洛克菲勒、索羅斯、“普利策新聞獎”創始人普利策、電影巨頭華納兄弟、斯皮爾伯格、“甲骨文”CEO拉瑞·埃裡森……
美國華爾街有一半以上的超級富豪是猶太人,諾貝爾獎獲得者中30%的人是猶太人。
猶太人能歷經磨難而屹立不倒,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得益於《塔木德》,這本書是由上千名猶太學者,花了十幾年的時間,把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近千年的猶太聖哲之言進行編撰總結而成。而且不斷在增加新的猶太實業家的新的智慧內容。
《塔木德》為猶太人提供了財富、生活、經商、教育等多方面的指南方法。因此,猶太民族也被稱為“一本書的民族”。
在每一個猶太人家庭裡,當小孩稍稍懂事,母親就會點一點蜂蜜在《塔木德》上,讓孩子去吻,目的就是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塔木德》是最甜的。
富人思維一:22∶78法則
在《塔木德》裡,有一條法則被猶太人稱為——永恆的法則,那就是22∶78法則。
自然界中,氮與氧的比例是22∶78;
人體中,水與其他成分的重量之比是22∶78;
整個社會中,富裕階層與普通人的數量比例是22∶78;
而他們所佔有的財富之比是78∶22。
所以猶太人經商奉行一句諺語:
名貴的商品都是給財主們準備的。
說白了就是,錢在有錢人手裡,所以做生意最好是去賺有錢人的錢。
在美國曼哈頓第五大街上,每逢聖誕購物高潮,大多數商店顧客都擁擠不堪,卻有一家商店,重門深鎖,裡面只有一位顧客,這家商店就是大名鼎鼎的【畢堅】。
在這裡一套衣服要賣2000多美元,一瓶香水要1500美元,所以每次只要招待一位顧客就夠了。
美國前總統裡根、西班牙國王卡洛斯、約旦國王侯賽因以及一些著名藝人都曾光顧【畢堅】,【畢堅】對所有的顧客都要保密,“豪紳”的品牌形象,神秘的經營體系,奢侈的商品價格,更提高了【畢堅】的地位和形象。
其實,細心留意就會發現,越來越多聰明的人和公司,都把目標鎖定在了那22%的有錢人身上。
培訓機構的課程顧問會花更多的精力,釋放更多的熱情,去攻單“鑽石顧客”;
我之前運營公司一款燕窩食品,一開始想針對c端用戶銷售,發現起量很慢,於是轉變思路,尋找b端經銷商,藉助經銷商已經鋪好的渠道去銷貨,很快就打開了銷路。
普通人想要實現圈層躍遷,要明白一個道理:
造汽車的就是比造自行車的賺錢;
做金融的就是比超市賣大米的賺錢。
……
同樣的職業,天壤之別的收入,根源就在於我們服務的客戶,是富人還是普通人~
你所在的區域是“高價值區”,抑或是“低價值區”。
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就要向這樣的人靠近,
佔位比努力重要,
進入那條,精英林立,黃金遍地的“22%”的高速路,
你才能更快的積累財富,階層躍遷。
富人思維二:盯緊“有錢人”的流行趨勢
在《猶太企業家協會2001年覽》中有這樣一條信息:
在富有階層流行的東西,一般經過2年左右就會在中下層流行起來。這個時間差正在日益縮短。
“人往高處走”,人往往羨慕上流社會,在交朋友的時候也希望結識更厲害的“上流人士”。因此有錢人的吃穿用度,流行趨勢,往往會演變成整個社會的流行風尚。
猶太人就是巧妙的運用了這種“向上看”的經商手段。
猶太富豪羅斯柴爾德的發跡史,就是促使收藏古錢幣,從上流社會向普通大眾普及。
日本的漢堡大王藤田的發家史,也體現了這種流行觀。
藤田不僅經營漢堡,而且還做女人和小孩的生意,比如鑽石、時裝、高級手包等。在經營的過程中,他首先觀察上流人士的流行趨勢,然後按照有錢人的喜好,去設計研發服裝的款式、鑽石的樣式、手包的色彩搭配……結果他的商品不僅暢銷,而且20年經久不衰。
人人都嚮往更奢侈的生活,可是卻沒有多少人能實現這一願望,就只能在跟風“有錢人”的流行風尚這一點上,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因此,每一次“有錢人”身上的流行端倪,往往都孕育著巨大的商機。比如iPhone手機、盲盒、摩托車……
不知道“有錢人”在“迷”什麼?經常翻翻高端時尚雜誌,也許不經意間,就會迸發出絕妙的商業良機。
富人思維三:信息裡找錢
世界上沒有比猶太民族,更看重信息的商業價值的了。
西姆思拉比在《塔木德》中說“信息是有價的”。
希伯來語中的“語言”一詞就包含了:產品、經營活動,和“信息”三個詞的含義。
深諳《塔木德》要義的猶太人查理·亞巴斯在1832年在巴黎創立了亞巴斯通訊社,直接靠販賣信息賺起了錢。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訊社,如今的法新社就是由它發展而來。
猶太人朱利甚斯·羅伊特在亞巴斯通訊社乾了一段時間,就在英國創辦了路透社,這兩大西方新聞通訊社,每年都要靠販賣信息,賺錢一桶又一桶的“黃金”。
伯納德·巴魯克是美國著名的猶太裔實業家,他總是能把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聯繫起來,並從中謀取暴利。
1899年7月的一天深夜,當巴魯克從廣播中聽到了美國海軍打敗了西班牙艦隊的消息,第二天一早他就包下了一趟火車,以19世紀末最快的速度趕到自己的公司,吃進大量股票,結果輕輕鬆鬆實現了一夜暴富的奇蹟。
蘇世民說:
信息是最重要的商業資產,掌握的越多,擁有的視角就越多。
美團創始人王興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瀏覽器,同時開幾十個窗口去瀏覽最新的商業訊息,這也保證了美團把握住了“生活服務類電商”這個風口,成為互聯網公司中的新貴。
更不要說在互聯網上,靠整合資源,用“信息差”賺到錢的人,比比皆是。比如某知名博主,在短視頻剛剛流行起來的時候,把從不同渠道掌握的短視頻運營方法,總結成10堂課,在網上銷售,輕鬆賺了幾十萬。
如果你很厲害,可以利用信息製造商機;如果你不是很厲害,也可以利用信息差,輕鬆實現商業變現,帶來副業收入。
你還知道哪些富人專屬的思維方式嗎?哪種思維方式打開了你的眼界,提升了你的認知?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繼續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