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模型,幫你迅速找到職業方向
轉眼間,2017年快過去一半了。
對於很多應屆畢業生來說,他們即將迎來求職的高峰期;
對於很多職場人來說,他們在思考這份工作到底適合不適合自己,如何找到合適的工作進行發展?
做電子雜誌的初衷,是因為我的精力時間有限,諮詢能幫助的人畢竟有限,所以,對於一些愛動腦勤思考的讀者而言,他們能從書籍或雜誌中學會思考方法,從而自己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作為一名職業生涯規劃師,我非常推崇職業定位這件事,因為不論從我的親身經歷還是從大量的職業諮詢案例來看,我越來越堅信這樣一個規律,那就是,對於很多職場人而言,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興趣領域或者優勢領域,才可能避免無效的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
本期電子雜誌,我就和你聊聊我在職業定位方面的實操經驗,同時也會介紹給你一些好用的定位模型,幫助你儘快地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
首先,職業定位能夠給我們一定的方向感,這種方向感足以抵消我們在具體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情緒,從而會避免我們做出衝動的非理性決策。
職業定位的意義在我看來並非只是一個結果這麼簡單,更關鍵的在於定位的過程。
職業定位是我們根據當前的信息對未來做出的合理的假設,它能給我們提供行動方向,比如下一步我要去找什麼樣的崗位?接下來我的簡歷需要怎麼完善?我需要制定怎樣的學習計劃,考取哪些證書?等等。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計劃只是我們根據當下的情況對未來做一個假設與合理猜想,它就像科學假說一般,等著被驗證,同時隨著情況的不同,也等待著被修改。
不過,如果我們因此放棄職業定位,那麼我們的職業生涯只會陷入雜亂無章的陷阱,任由情緒支配我們的行為,稍微有點不爽就辭職走人,所以我們進行職業定位的根本目的,不是這樣在於定位的結果,而是在於學習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思考方式,並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尋求更好的生存與發展。
其次,職業定位是我們在職場中反脆弱的一項重要武器,能讓我們能從不確定性中獲益。
有的人為何在職場中有著超強的適應力?實際上,職場發展靠的不是看似完美的計劃,而是一種有跡可循的策略和方法。
暢銷書《黑天鵝》作者納西姆·塔勒布以研究不確定性和隨機性聞名於世,他在《反脆弱》這本書中提到了這樣一種能力,叫做“反脆弱的智慧”。
反脆弱的智慧在於,它不是一種進攻型策略而是一種防守型策略,它根本不需要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因為反脆弱對抗不確定性的方式不是依靠精準的預測,而是讓自己擁有足夠多的選擇,這樣,不論未來發生怎樣的隨機事件,我們都有機會選擇那個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以確保損失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
很多時候我們缺乏反脆弱性,不是因為沒有選擇,而是我們沒有意識到原來我們自己擁有選擇的權利和機會。事實上,任何事件的發生都只是外部信息,本身沒有好壞之分,然而它的影響結果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的選擇。
例如,你被公司辭退這件事到底是有利的還是不利的,這需要取決於你在被辭退之後做了怎樣的決定和行動。如果你能把它當成前進的動力,並因此變得勤奮而努力,最後獲得了比之前更好的工作,它對你而言就是有利事件;如果你在一次受挫之後自暴自棄,那麼它就是不利事件。
而職業定位的核心恰恰在於,我們無需過分關注“未來會怎麼樣”,我們只需要專注於思考“我有哪些特質與優勢?我下一步應該怎麼辦?”。
在進行了大概的定位之後,我們就需要勇敢踏出第一步,再去思考第二步、第三步,而不是指望想好所有的步驟再去行動,後者幾乎不可能做到也毫無意義。
所以,真正的職業定位是一項系統工程,當我們走完了第一步,我們才能獲得精準的反饋,我們才會知道下一步該怎樣走才最有利;而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職業定位,不可能一蹴而就。
最後,職業定位能讓我們自我梳理與反省,只有當你準確認知自我之後,你才能對外在信息進行有效的取捨,從而做出有利於自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