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開始前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是被窮養,還是富養長大的呢?
你的人生又受到了怎樣的影響?
作為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窮養富養影響著許多中國的家庭。
並且很多父母都更傾向於窮養,因為在他們的印象裡——
窮養的孩子更能闖蕩,更能吃苦;窮養的孩子更知道來之不易,更懂得珍惜。
不過,那些在窮養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他們的答案是怎樣的呢?
最近在與人交談時,身邊一位被窮養長大的朋友和十點君感慨:
“其實被窮養大的孩子,大多過不好這一生”。
為了尋找答案的真相,我們邀請了幾位在窮養環境下長大的年輕人,讓他們分享自己的經歷以及對“窮養”的看法。
故事最後,記得有位年輕人說了一句令人回味的話——
“其實真正決定我人格和命運走向的,並不是貧窮本身。而是這些年來,我被愛的方式。”
1➤@西西,27歲
說實話,有些孩子被窮養,並不是爸媽喜歡這種教育方式,原因很簡單:
家裡沒錢。
作為一個被窮養大的小孩,這些年家裡的經濟情況和生活條件,我是看在眼裡的。
我們家住在老房子,空間很狹窄,裡面堆著密密麻麻的化肥袋子,傢具也很少有比較新的。
燈是一根電線拽著兩個燈泡,床是兩張單人床拼起來的,想看電視的話,要拍很多下電視機才能出現畫面。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我常常有一種心理反射——
每當同學們決定去誰家寫作業的時候,我從不發出邀請,當朋友們說“去你家玩玩吧”,我也會以各種理由拒絕。
我不願意讓別人來我家,媽媽卻問我為什麼。
2➤@昌規,31歲
因為家裡沒有錢,我也很少面臨選擇。
衣服等到哥哥姊姊穿不下,自然會輪到我。
吃飯不能挑食,我非常不喜歡吃胡蘿蔔,但是不吃會被罵浪費。
有次我剩了半碗飯,爸爸看到了說:“咱家到底是多有錢,你扔掉這麼多米?”
我媽在旁邊附和,家裡春天種地要花多少錢,打井要花多少錢,誰家又藉了多少錢沒還,現在哪哪都缺錢。
我無地自容,回到座位又把那兩口飯吃完了。
但心底那種給家裡添麻煩的屈辱感,持續了很久。
3➤@策蘭克,22歲
不知道哪裡來的錯覺,小時候總覺得自己買個本子五毛一塊的,家裡就要破產了。
學校組織春遊,我不敢報名,因為每個人要交15塊錢,我不敢跟爸媽開口要錢。
後來上初中學習成績好了,有次考了年級第二學校獎勵了50元錢。
我在學校旁邊的精品店,花了30元給我媽買了一個特別漂亮的水晶盒。
回到家後,我記得媽媽確實開心了幾秒,然後說了句:
“三十塊錢呢,買這幹什麼,你這孩子,真是不會過日子呀。”
4➤@劉康守,23歲
每年開學的時候,別的同學都很開心,而我總是很慌,不知道怎麼跟爸媽要學費。
小時候爸爸每次看到我開學的費用單,都會很鬱悶,然後擺臉色。
有時會像菜場講價那樣,比如書本費要270,最後他會給我250,剩下的讓我自己湊。
可是我還是個學生,去哪湊這20塊錢,只能少吃幾頓飯省下來。
還有那麼一段時間,班裡的小朋友都在吃零食,我也想吃。
回家問爸爸要一毛錢零花錢,爸爸不給。
我說我真的很想吃,不想每天下課只喝水。
爸爸跟我說:“你沒吃,那我也沒吃啊”。
5➤@策蘭克,22歲
小時候總覺得我不是親生的,錢才是。
在學校寄宿的時候,別的家長都問孩子冷不冷,吃沒吃飽。
我爸媽打電話會提醒我,省著點,別亂花錢。
6➤@劉康守,23歲
時不時會有種擔驚受怕的感覺。
初中的時候我們班定了一套語文競賽的名著書籍,80塊錢,全班同學都定了。
第二天發書的時候,發到我這突然缺了幾套。
那天晚上回家,我一夜沒睡好,一直擔心第二天拿不到書。
因為那是我糾結好久才跟爸媽開口要的錢。
7➤@西西,27歲
身邊好朋友買的漂亮發卡,我沒買過。漂亮的文具盒,我沒買過。
大家討論什麼流行色,流行款,我都會在心底用我媽的話反駁她們:
“東西能穿能用就行了,沒必要搞那麼花哨。”
後來我發現,身邊的好朋友漸漸跟我沒什麼話聊了。
8➤@蘭心,32歲
上大學後第一次跟宿舍閨蜜吃飯,倆人吃了個90的套餐。
AA後一人45,為此對父母內疚了很久。
9➤@☀️,28歲
開始對自己喜歡、渴望的東西下意識迴避。
成長道路上說的最多的話是:
沒關係,不會啊,不想要,真的。
大一暑假的時候,室友約我去青島旅遊,我按捺著激動,編了個理由拒絕了。
畢竟要帶大幾百才能出門,怕給家裡添負擔。
10➤@西西,27歲
大三的那個暑假思來想去,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iPad。
做了一假期兼職,咬牙買了。
為此後悔和滿足循環往復很久。
11➤@昌規,31歲
上大學後看見室友們拿著蘋果手機,平時網購幾百的運動鞋,非常震驚。
心裡還會暗暗嘀咕他們:現在不知道節約,以後遲早過窮日子。
但畢業之後,室友們都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也有不錯的收入。
我的看法也逐漸改變了,原來有些時候會花錢的人,才是真正能賺到錢的人。
12➤@☀️,28歲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即便現在工作了,獨立了,還是擺脫不了窮養的痛。
彷彿患上了“窮養後遺症”。
記得跟男朋友約會,電影院旁邊有賣哈根達斯冰淇淋的,他問我想不想嚐一嘗。
我看到45一小杯,條件反射似的說:“一個冰淇淋這麼貴,我不吃也行”。
路過星巴克,我其實想進去試試,沒坐過飛機,也想加錢坐一次。
可不知道為什麼,最後總是搖搖頭算了。
有時不知道這種心理是自卑,還是沒見過世面,怕自己會出糗。
13➤@策蘭克,22歲
從小到大不敢對夢想抱有太大的期待,否則壓力會非常大。
大三的時候身邊有同學開始計劃出國了,當時我剛好自學了韓語,跟著去聽了一節留學申請課。
回來之後有點心動,有意無意在視頻裡跟爸媽聊了這回事。
但爸媽壓根沒往那方面想,他們雲淡風輕地說了幾句:
“去國外幹嘛呀,花那麼多錢能學到什麼呀。
老老實實找個班上,考個公務員,不然掏空了家底也成不了什麼事。”
感覺被窮養大的小孩,不配擁有超越自己能力的野心。
而且很怕最後沒有成功給家裡帶來經濟壓力,還要承受父母恨鐵不成鋼的嘆息。
14➤@蘭心,32歲
講個真事。
我表姊家裡對她特別嚴格,是真正的窮養。
她從來不敢亂買東西,也不亂花一分錢,別人都誇她懂事。
後來工作認識一個同事,男孩剛請她吃了兩頓飯,她就想跟人家結婚了。
當然閃婚最後的結局也是閃離。
可能沒見過甜頭的人,別人稍微表示一下好感,她都會當成是天大的福份。
15➤@西西,27歲
去年弟弟考完大學,我們一家四口去重慶旅遊了一次。
在景區弟弟要吃冰棍,媽媽二話不說就給他買了。
我記得那根冰棍特別貴,15塊錢一根,當時突然特別著急。
後來從景區出來,弟弟要買一個200多的塑料紀念品,我又開始生氣了。
這些年家裡條件變好了,爸媽對待弟弟的態度跟對我完全不一樣。
他們跟弟弟說:“喜歡買一個吧,來都來了!”
如今弟弟的性格,為人處事,交際方面都比我更開朗大方。
而我還是從前的那個我,即便28歲了,還是膽小,懦弱,計較。
出門打個車都要猶豫好久。
16➤@昌規,31歲
工作第一年自己賺錢了之後,開始報復性消費。
那年雙十一買了件很貴的羽絨服,600塊錢,又陸陸續續買了通勤包,運動鞋,等等以前想買但買不了的東西……
那應該是我花錢最狠的一年。
從那之後,像過了把癮一樣,心裡突然舒坦很多。
17➤@兔司,32歲
考研那年,爸爸生病住院了,當時住院費和我讀研的費用,一度成為家裡最大的難題。
可媽媽從來沒有和我抱怨過,也沒有讓我放棄唸書。
為了錢,她去問各種親戚借,做微商,打零工,我也勤工儉學,兼職打工。
每次視頻媽媽都安慰我安心唸書,這個家還有她。
後來,爸爸病情好轉,我也畢業工作了,成了這個家新的頂樑柱。
爸媽經常會告訴我,自己在外不要太辛苦,身體重要。
我一直覺得,錢多有錢多的幸福,錢少有錢少的快樂。
這個世界上永遠有一些溫暖是用錢買不到的。
18➤@平原的探險家,34歲
研三的時候,導師推薦我去國外讀博。
一向很支持我的爸媽開始猶豫了,他們坦誠地告訴我,怕家裡給不了足夠的支持,讓我在國外吃苦。
舅舅是家裡最不贊成我出國的,他認為我家以後沒錢了,可能會需要他的支持。
記得最後那天,爸媽鄭重地找我坐下來談話,像成年人和成年人之間那樣,聽我的想法和人生規劃,以及我是怎樣考慮未來的。
他們同意了我的選擇,覺得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無論如何應該出去闖一闖。
幸運的是,我博士讀下來一路都是全額獎學金,學校給的補貼也很富裕,並不需要家裡太多的支持。
現在我有一份不錯的工作,爸媽也可以安心養老了,反而是舅舅偶爾會埋怨我,逢年過節為何不去探望他。
19➤@瀟瀟溪,34歲
雖然我直到大學畢業都沒有坐過飛機,也沒有出國旅遊,但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比別人差了什麼。
小時候我們家裡很窮,爸爸每個月發的工資要還房貸,再還給欠親戚的。
有那麼一個月我們家一直吃土豆,媽媽變著法做土豆絲土豆片,或者放點蝦皮煮土豆湯。
我知道家裡沒錢。
可爸媽從來沒有給我過那種“家裡很窮,我低人一等的感覺”。
樓下水果超市進了丹東草莓,山東櫻桃,還有外地產的人參果,爸爸就去給我買,他買不起很多,就買一兩個。
經常有老闆說“哪有你這麼買東西的”,這時爸爸就解釋“我們家買不起多的,但我想讓孩子嚐嚐這是什麼味道”,所以很多老闆也比較理解。
他們什麼都努力給我最好的。
所以長大後,看到很多很貴或者很新奇的東西,我很少覺得自己“配不上”。
我想只要努力生活,努力賺錢,有些美好的東西總有一天我也可以擁有,哪怕擁有的少一點。
總有人感慨,“被窮養大的孩子,過不好這一生”。
但事實的真相是:無論窮養或富養,都應該有一定的底線。
錯誤的窮養,不光是讓孩子感受到了貧窮。
同時也讓孩子深信,但凡丟失一枚硬幣,天就一定會塌下來,沒有給你頂天的人,只會有責備你的人。
人們總願意相信窮養大的孩子會更懂事更知道珍惜,殊不知人往往會對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呈飢渴之態,最後反而會變得更加貪婪。
不給予安全感的撫育方式,皆結惡果。
或許窮養富養的差距,並不在錢多錢少,而是父母有沒有給予孩子尊重、愛、和陪伴。
請相信,被精神富養長大的小孩,即便生存在貧窮之境,也不會被這個世界輕易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