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人總是會說:“吃虧是福”。
曾經我只理解了它的字面意思,每次受了委屈就安慰自己“吃虧是福”。
但本不該自己承擔的責任接二連三被甩鍋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我開始懷疑這句話的正確性。最終發現在傳承中我們對這句話的理解,其實出現了很大的偏差。
老祖宗說吃虧是福的意思不是說吃虧本身是福,而是說通過吃虧我們會遭遇很多正常情況下不會遭遇的事,通過反思這些負面的事情,能夠習得有助於人生成長的經驗。
其實,人生最大的誤解叫“吃虧是福”。
年輕的我們卻總是錯誤地用吃虧是福來掩飾自己的懦弱和無能,可是回過頭來想想誰會真的感謝那些刁難過我們的人呢?
我們所感謝的不過是不曾放棄的自己。正如遭遇過背叛的張韶涵在《吐槽大會》中說的:“我從來不感謝他們,傷害就是傷害,沒有這些傷害,我一樣變得很強!我不僅天生勵志,我還天生要強。”
當然對任何事情我們都要用辯證的方法面對。吃虧是福,可當個體在社會中謀求生存的時候,依舊要學會主動吃虧,但此時的你必須明白主動吃虧的目的是什麼。
例如你剛進入某個領域,如果一點虧都沒吃過,很容易給別人造成“心機叵測”的印象,從而讓身邊的人都對你大加設防,因此適當吃點虧,則是一種示弱,給了別人接近的機會,從而獲得某些社會的認可。
再假設我和他人合作做生意,我將更多的利潤分給了合作者,表面上我吃虧了,但我因此得到了合作者的高度讚賞,以及長期合作的機會,最終獲得長久持續的利潤。
這樣的吃虧不是純粹的吃虧,而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策略,是手段方式,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
當然如果退讓沒能得到應該得到的認可,要懂得止損。
做人一定要底線,如果任由別人去踐踏你的人格和尊嚴,你能獲得的並不是什麼福氣,而是永恆的卑微。無原則的退讓並不會迎來歲月靜好,而是別人無止境的欺壓。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賭大小的遊戲。一組受試者被安排與一個衣衫襤褸、靦腆害羞的人對局,而另一組受試者被安排與一個西裝革履、充滿自信的人對局。受試者有隨機選擇的權力?
實驗的結果顯示,受試者在與衣衫靡靡的人對局時,明顯會下更大的賭注。
而促使他們做出這一抉擇的原因,是因為對方看起來比較弱小,能贏的概率比較大。畏懼強者,欺負弱者是人類的本能
因此如果忍讓沒能獲得預期的結果,那麼強硬才是最好的抉擇。
人源於教育、修養的不同對不同的行徑產生的態度也不同,有的人能夠感受到別人的善意,有的人則不能,只有通過強硬的態度讓他屈服。
其中後一種人,在人群中的比例更大。
若有人沒能感受到你的善意,務必不要無原則地退讓,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個岔路口,有的路走錯一步,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有些虧不宜吃,該反擊就反擊,該懟就懟。
我們要學會靈活應用吃虧是福的這個概念,如果吃眼前的虧能夠迎來長期的利益,那麼短暫的受點委屈也可以,但若不能就沒有必要。某些時候,吃虧越多的人,越不幸。
狄更斯(Dickens)說:“不管我到什麼地方去,我是去尋找快樂的,我絕不會到什麼地方去尋找痛苦,因為我生來就是個尋歡作樂的人。”人本質上都是趨利避害的,沒有一個人會為了感受死亡的恐懼,而選擇死(精神病患者除外)。
利己是我們的本能,它並不羞恥,我們人類能夠進化至今,依靠的便是人類的利己本能。
心理學家費恩伯格(Feinberg)曾說:“任何人最終所能夠欲求或尋求的東西只能是她自己的個人利益。”
也就是說,驅動人行為的永遠只是利己的利益。任何事情如果違反了這一原則,身處其中的人,其實就會不舒服。
正如當我們信奉“吃虧是福”,但總是吃虧又讓我們覺得痛苦。
某種程度上,吃虧是福,是人類因為認知偏差形成的錯誤觀點,所以才會在實踐的過程中產生反應,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尊重自己的感受,以及時刻警惕自己認知偏差的存在,以多元、客觀的方式去認識自己,認識身邊的事情。
Sponsored Ads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