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願意用笨辦法的人,其實有大智慧

Sponsored Ads

最近發生兩件事,感受良多。

第一件事,是我在 學街舞

Sponsored Ads

因為是個 萌新,之前沒有任何舞蹈基礎,所以只能從最基本的動作學起。

當看到其他學員帥氣的舞姿時我不禁眼饞羨慕,想要老師教我幾個高級點的動作。

可老師說:「連走路都不會就想跑,人家那可是學了2年,一週起碼來四次才練成現在這個樣子,你才來幾天?」

我不死心,說老師那你能不能教我一些小竅門,或者快速入門的方法。

嚴格的老師立馬給我一記當頭棒喝,說竅門有啊,就一個字:「練!」

第二個故事,來自我一位在 諮詢公司上班的朋友。

他的下屬有一天找他談心,說覺得工作沒有成就感,想要辭職。

細問原因,這位下屬說自己每天干的最多的工作就是 搜集整理資料

看到其他組員都已經開始跟專案,自己還在傻乎乎地做後勤隊員,笨笨地翻網頁找資料,心裡滿是不忿:「我什麼時候才能做更高級的工作?」

Sponsored Ads

後來我朋友就問了他3個問題,這個下屬立馬閉嘴回去好好上班了:

1、你能不能在2個小時裡找到國內手機行業5年內的銷售大盤資料,並通過交叉對比來確認其準確性?

2、你能不能找到A公司在2021年所有的行銷動作資訊,並總結出他們的廣告策略打法?

3、假設你面前有3家媒體對同一事件的公關新聞報導,你如何判斷誰說了真話,誰說了假話,誰在含糊其辭,誰在故意帶節奏?

如果以上都做不到,那就乖乖回去好好琢磨,勤加練習自己的搜索和判斷技巧,否則,離出師跟項目還遠著呢。

以上這兩個故事,其實都涉及到一個關鍵字, 笨辦法

什麼叫 笨辦法? 就是沒有技巧,沒有捷徑,純粹靠堆量來起效,最終量變引起質變,笨笨地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反復練習,來達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這種方法看上去很笨,但試驗了一圈下來你就會發現,這才是最讓人踏實安心,最能夠應對任何情況的好方法。

大家不妨反過來想想,什麼是捷徑?捷徑是怎麼來的?

拿跑步來舉例,當你在慣常熟悉的路線上跑了一段時間之後,突然發現旁邊有一條岔路,這個時候你肯定會想去試試,看看這條岔路最終通向哪裡。

結果跑著跑著發現,哎,這不是一下子就跑到終點了嘛,中間還能節省20分鐘,太棒了,此時,你就發現了一條捷徑(如下圖):

可倘若你是第一次跑這條路線,當你無意間發現旁邊有岔路的時候,你敢不敢冒然跑進去?你怎麼知道跑到中間會遇到什麼突發情況?如果跑到最後發現是死路,你能不能自己走回去?

哪怕別人告訴你,這是捷徑,但前方依然有一大堆問題等待著你,此時這條岔路到底是捷徑還是危險,你是不確定的(如下圖):

大家發現 關鍵了嗎?

以上兩種情況最大的區別,不在於能不能發現捷徑,而在於你是否已經對跑步路線周圍的環境非常熟悉,從而能快速判斷出這條岔路到底是不是捷徑。

換句話說, 捷徑的誕生,並不依賴於大腦的靈光一閃,而是依賴於你長期扎實的練習和經驗

回到前面我說的2個故事。

跳舞有沒有捷徑技巧?

當然有,太多了。

身體怎麼律動,腳步怎麼踩點,怎麼跟音樂,怎麼聽歌詞,一大把技巧等著你去學習。

可如果你是一個萌新,告訴你這些技巧,你真的能理解嗎?告訴你了動作要領,你真的能把動作百分百做好嗎?

不能。

用專業老師的話來說, 此刻你的身體動作還沒有跟上大腦思考的速度

就算記住了動作要領,能把它原封不動背出來,但 你的肌肉還沒有形成記憶,跳起來依然會手忙腳亂,大腦在往前走了,手腳卻依然滯後。

那怎麼辦?

堆量

甭管是學什麼舞種, 先把自己的肌肉記憶培養起來

通過反復大量的練習,讓自己的動作不用再經過大腦思考,而是變成下意識的立即執行。

看到老師的一個動作,馬上就知道該怎麼模仿。

聽到音樂的幾個節拍,馬上腳步就開始踩點,這才是上道了。

你一旦停下來思考,就慢了,就會跟不上節奏。

前面跟慢一個節拍,後面就會跟慢一整個大段落。

這是跳舞的 基本功

另一個很類似的,是 聽英語

聽英語的訣竅在於 聽句子,而不是聽單詞,因為當你按照單詞一個個去聽的時候,遇到一個陌生單詞就會停下來思考是什麼意思,這時候人家句子都已經說完了。

所以高手都不會在意那一兩個單詞的翻譯,而是把握整個句子所在的語境,推理出句子的真正含義。

所謂 肌肉記憶, 就是下意識的行動,一旦形成了,你才有了向更高技巧進階的基礎。

第二個故事,也是同樣的道理。

Sponsored Ads

搜索資料這工作無聊嗎?

非常無聊。

但只要你在諮詢公司上班,這是必須過的第一關,而且 這關一定要自己過,不能讓別人幫你

實際上,找資料的技巧能寫一篇論文出來,但如果你沒有笨笨地實踐過十幾次甚至上百次,你怎麼知道哪個管道的資料是靠譜的?哪個管道的資訊是過時的?怎麼知道要找行業資訊應該專門去哪個網站?要找競品資料又該去哪個平臺?

互聯網行業喜歡說一句話,叫「 不要重復製造輪子」。

這話我並不完全贊同。

誠然, 直接用前人總結好的方法能夠節省我們大量的時間,可這種「拿來主義」有一個弊端,那就是無法舉一反三。

你只知道,這個方法在這個情況下是有用的,這個訣竅面對那個問題是有效的,但一旦情況發生變化,你就無所適從。

學理科的同學不妨回憶一下,老師在教授各種理科定理的時候,並不會直接告訴你這個定理是什麼,而是把得出這個定理的實驗過程講解給你聽。

比如畢氏定理,圓周率的計算方法,牛頓力學三大定律……

它們是怎麼來的,是如何被驗證的,是在什麼情況下得出的結論,統統重新展示一遍。

如果按照現在的觀念,直接告訴你定理是什麼然後拿去用就好了,幹嘛浪費時間從頭講一遍?

但恰恰是這樣的笨辦法,讓你從源頭開始理解這些定理的本質和適用情況,在面對未來復雜變化的問題時不會拘泥於固有形式,而是懂得靈活變通和思考。

這叫 把輪子再造一遍給你看,而不是直接給你一個輪子。

我們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以此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過去幾年我一直觀察身邊聰明人的做事方法,發現無論身處什麼行業,什麼職位, 當他們學習一樣新東西時,無一例外都採用的是笨辦法

一開始他們可能會很慢,但這種慢,慢得很踏實。

前期一步一個腳印踩下去,後面起跑的時候每一步都不會歪。

反而如果前期太快了,還沒學會走就開始跑,後面摔跤的機率反而更大。

在我看來,笨辦法有3個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個好處,是幫你摸清楚整個大盤

無論從事任何工作,做任何事情,大盤的概念很重要。

所謂大盤,就是一個范圍,在這個范圍裡,你做的事情和許多因素都息息相關,我們不能光盯著手上這一件事,而是把眼光放出去,看到所有和它相關的事

學鋼琴的大盤是什麼?最基本的有手勢指法,識譜技巧,節奏韻律感的培養……

做產品設計的大盤是什麼?使用者調研,產品框架規劃,流程體驗設計,AB測試……

學專案管理的大盤是什麼?團隊搭建,目標拆分,資源配置,時間規劃……

大盤,是所有組合成一件事的關鍵因素的集合,而笨辦法,就是通過堆量來讓你熟悉其中的每一個因素,最後加起來形成你對這件事的通盤理解。

在這個過程中,你不能任意跳過其中某個環節,不然這個大盤就不完整。

一旦前期基礎沒打牢,後面往更高階的技巧進階時,就會掉鏈子。

笨辦法的第二個好處,是讓你嘗遍所有可能性

愛迪生在發明鎢絲燈泡之前,嘗試過1600種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

當別人問他失敗這麼多次有什麼感受時,他說道:「我沒有失敗,反而找到了有這麼多材料不適合做燈泡。」

這就是笨辦法,嘗遍各種可能性的好處在於,你能馬上找到最適合當下情況的最優解。

這個道理也很好理解,當你不知道什麼是最合適的時候,反過來去把不合適的全都找出來,然後用 排除法一一篩除,自然就會得到答案。

在這個過程中,失敗也是成功的一分子,堆積起來的失敗多了,經驗也就多了,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笨辦法的第三個好處,是讓你從「陌生」到「上道」

還記得我前面說的肌肉記憶嗎?

不止是身體動作有肌肉記憶,思維也有肌肉記憶,而 笨辦法,就是不斷塑造你的「肌肉記憶」,讓它由生疏變到熟悉最後變成慣性,往後你不必多加思考就能馬上做出反應

所謂經驗多了,也就上道了。

為什麼有的人看一遍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看一次動作就能馬上模仿,看一遍方案就能立即拆解,看一眼表象就能迅速找到關鍵?

無他,唯手熟爾。

最後,再多說幾句。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動畫片是《 灌籃高手》,裡面最喜歡的角色是 櫻木花道

別看他一天到晚都自稱「天才」,但他學習打籃球全部用的是 笨辦法

比如剛加入籃球隊的時候,他一個賽季時間就只練習原地運球。

後面為了學習中距離得分,在一個星期裡練習了20000次投籃。

雖然櫻木花道長得人高馬大,爆發力十足,但缺少基本功的訓練,一樣也被矮個子球員耍得團團轉。

他在動畫片裡的一步步成長,就跟我們在現實中的成長是一樣的。

笨辦法看起來雖然不聰明,但 積累到一定量級的時候,就會爆發出恐怖的能量

我並不反對在適當情況下走捷徑,找竅門,但底子這個東西,是無法投機取巧的。

Sponsored Ads

任何行業,任何工作,任何事情,都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