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 語錄

有一種人,很擅長「偽裝」

Sponsored Ads

唐朝時有這麼一位「戲精」皇帝。

即位前,他裝癡三十年,讓人家以為他是個傻子。

Sponsored Ads

即位後,他偽裝十三年,讓人家以為他是個智者。

然而,真相總有大白於天下的那一天。

今天,讓我們一起揭開這隱秘的角落中,潛藏的一切。

西元846年春末,文武百官聽說唐武宗的皇叔李忱要總管軍國大事,個個愁容滿面。

誰都知道,這位37歲的男人,打小就是個不會說話、面無表情的傻子。

大臣們猜測:這很可能是宦官們想出來的餿主意。

宦官專權,本來就是被唐朝官員深惡痛絕的一大痼疾。

如今,宦官們竟然抬出一個傻子當傀儡,官員們怎麼能不憂心如焚?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現了——

Sponsored Ads

「傻子」李忱在接見文武百官時,竟然滿臉的悲哀之情。

不是說此人從來都沒有表情嗎?

不僅如此,李忱在處理事務時,條分縷析,井井有條。

不是說他不會說話,是個傻子嗎?

這是怎麼回事?

裝傻三十年

李忱顯然不是個傻子。

然而這件事,37年間他瞞了個密不透風、滴水不漏。

李忱是唐憲宗的第十三個兒子,母親鄭氏原是一位節度使的小妾。

這位節度使謀反後,鄭氏作為罪臣女眷,被充為後宮奴婢。

後來,她被唐憲宗臨幸,生了李忱。

李忱因為母親出身低微,自小便飽受歧視。

這讓他不得不謹言慎行,小小年紀便把一切表情、話語隱藏了起來。

大家一起聚會遊玩時,不管多麼精彩的歌舞,多麼美麗的風景,多麼有趣的話題,他從未做出過回應,始終一聲不吭。

時間長了,大家都認為他是個傻子。

李忱的父親唐憲宗去世後,憲宗之子唐穆宗即位。

穆宗之後,他的三個兒子敬宗、文宗、武宗先後即位。

李忱作為文宗、武宗等人的皇叔,不但沒有得到尊重,反而因為不說話屢次遭到戲弄。

文宗舉行家宴時,竟然玩了這麼一個遊戲:

誰能讓李忱說話,重重有賞。

一時間,大家各顯其能,百般逗弄、激怒,然而李忱依舊面無表情、不發一言。

誰也沒有料到,他竟能將萬千波濤,悉數隱藏於平靜的外表之下。

平心而論,李忱的不動聲色,確實顯示了他非凡的情緒處理能力。

人生寶貴,何必和爛人糾纏呢?不如把精力放在充實自己上。

所以李忱潛心研讀儒家經典,閒時做做詩文,倒也自得其樂。

這些習慣,他保持終生。

只是命運和他開了個玩笑,他毫無預兆地被推上了皇帝的寶座。

唐朝時,宦官專政,不但政事要插一腳,軍權也要抓在手裡。

甚至連皇位的更替,都要親自操作。

那時,唐武宗已經病得十幾天說不出話來了,宦官們便開始物色新的皇帝人選。

他們想要一位勵精圖治的皇帝嗎?

不,那樣的皇帝一定會打壓他們。

他們需要的,是一位聽他們話的傀儡。

而「傻子」李忱顯然是上上之選。

所以,官員們沒有猜錯:李忱的確是宦官們選擇的。

就這樣,李忱被稀裡糊塗地迎立為皇帝,成為唐宣宗。

那些宦官們哪裡能想到:這可不是一個木偶,而是一個陰狠狡詐、自卑而又虛榮的雙麵人。

變臉成性

李忱登基後,迅速撕掉了「傻子」這個偽裝。

這倒無可厚非,本來裝傻也是迫不得已。

但是李忱變臉之快,讓大家難以接受。

當時的宰相李德裕功勳卓著,堪稱一代名相。

但李忱認為他權勢過重,對他頗為忌憚。

李忱登基當天,李德裕看了他一眼,他對左右的侍從說:

「李德裕一看我,我渾身汗毛都豎起來了!」

這可真是萬萬想不到。

想當年,那麼多人想盡辦法逗弄他、嘲笑他、激怒他,他都巋然不動。

如今李德裕看他一眼,他就汗毛直豎了。

然而,更讓人吃驚的是,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正式處理國事的第二天就把李德裕貶謫到了湖北。

一時之間,朝野震動。

本來就對這位「傻子」刮目相看的眾人,這一次幾乎是被嚇到了。

一個素有功勞的宰相,就這樣被貶謫了?

然而,更為嚇人的,還在後面。

李忱每次上朝時,都滿面春風。

對百官特別客氣,好像招待貴賓一般。

宰相上奏軍政大事時,李忱又特別威嚴,沒有一個人敢抬頭看他。

三五刻鐘後,李忱看看上奏完畢,忽然和顏悅色地說:

「來來來,我們聊會兒天吧!」

Sponsored Ads

於是東家長、西家短,街頭笑話、巷尾趣事,乃至宮廷宴會、吃喝玩樂,全聊了個遍。

然而不一會兒,李忱又變了臉——笑容不見了。

隻見他換上了面無表情的一張臉,嚴肅地對官員們說:

「你們要好好做事!我經常擔心你們對不起我,要是那樣的話,咱們可就難見面了。」

所以宰相令狐綯曾經感慨:

「我當宰相十年,看起來位高權重。可每次向皇上上奏國事,都要出一身冷汗。」

不過,出冷汗總比沒命強。

不是每個人都像令狐綯這麼幸運的。

《唐語林》和《續真陵遺事》都記載了這麼一件事:

有一年,有人向李忱進貢了一名絕色美女。

一開始,他挺高興。

忽然有一天,他不開心了。

他念叨著:

「明皇寵倖一個楊貴妃,就導致了安史之亂。如今還沒有天下太平,我怎麼能重蹈覆轍呢?」

旁邊有人建議說:「那就把這女子送走吧。」

可李忱說:

「送走我還會想念啊,不如給她一杯酒吧。」

於是,這可憐的姑娘,就被灌下毒酒,丟了性命。

僅僅因為自己難以抑制思念,就要置別人於死地,這未免太過陰暗。

也許李忱當上皇帝之前,偽裝得太久了。

他雖然很快撕下偽裝,但是又時不時地把它套上。

導致別人根本不知道他真實的心思到底是什麼,也難以探測他人性的黑洞到底有多麼深鬱。

如此一來,離心離德在所難免。

偽裝終生

對於李忱來說,雖然當了皇帝以後不必再裝傻。

但是偽裝的意識卻深植心中,難以根除。

李忱因為是以庶出皇子的身份登基的,加上他一直不滿唐文宗、唐武宗等人對自己的歧視和戲弄。

因此他不肯承認父親唐憲宗之後這四朝的正統地位,總想把它們變成偽朝。

為此,他開始了新一輪的偽裝之路。

《唐語林》記載:李忱拜祭唐憲宗時,哭得鼻涕一把淚一把,旁邊的人都不敢看他。

至於為什麼不敢看他,《唐語林》沒說。

但史料顯示,憲宗去世時,李忱不過11歲,未必能對父親留下多深的印象。

以李忱長期受欺負的情景來看,憲宗似乎並不寵愛李忱。

況且,此時憲宗已經去世30餘年。

綜合種種情形來看,李忱此時的傷痛未免讓人覺得有些誇張。

而他之所以這麼做,其實為了顯示自己和父親感情深厚,憲宗當年應該傳位給他才對。

當然,僅僅這一番哭喪表演是不行的。

李忱在處理政事上,顯示了與眾不同的一點,那就是極力模仿父親憲宗。

在官員選拔上,他派人四處尋訪父親的老臣。

當然,這些老臣多數都不在人世了。

不要緊,把他們的子孫叫來。

就這樣,李忱的重臣諸如令狐綯、韋宙、杜勝、韋澳等人,都是因為父輩為唐憲宗服務,而被破格提拔。

他們中有些人確實有能力,但是大多數人都是平庸之輩。

況且他們在李忱身邊戰戰兢兢,就算有能力也不敢大力施展。

這些人治國,結果可想而知。

然而,李忱樂此不疲。

仿佛把自己這一朝偽裝成憲宗一朝的樣子,自己便真成了憲宗嫡傳了。

不僅如此,他還把自己偽裝成從諫如流的唐太宗,找來了魏徵的五世孫魏謩來為自己服務。

可惜偽裝終究是偽裝,魏謩最後恰恰因為直言敢諫被貶謫在外。

表面上,李忱把自己打扮成從諫如流,一心為江山社稷考慮的樣子。

內心中,他對別人根本不信任,不肯把政務真正託付出去。

大臣就不必說了,就連兒子,他也是不相信的。

大臣們早就勸他冊立太子,他卻說:

「立了太子,我不就成了閒人了!」

弄得大臣很是尷尬,過了幾年,還有大臣為立太子的事憂心流淚。

所以,李忱在位13年,政績平平。

有些方面,甚至還不如武宗一朝。

但是他偽裝得實在太好了,導致史家對他的評價兩極分化。

有人說他是「小太宗」,有人說他不過是「縣令之才」。

有意思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後世對李忱的評價總體來說越來越差。

也許是因為,當把一個人放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上看時,才能發現他是否功在當代,還是惠及後世。

客觀來說,李忱執政時,勤儉節約、法度森嚴;但是能力平庸,勉強守成。

李忱去世後,唐王朝迅速走向衰亡。

某種程度上,整個唐氏江山,為李忱的偽裝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面具戴久了,就成了心靈的一部分。

一顆時刻偽裝的心靈,又如何能綻放出生命應有的光華?

人這一生,不論走到哪裡,都不應忘記——當初是為了什麼而出發。

Sponsored Ads

只有不忘初心,方能得其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