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覺得,變富有,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其實想想也是:多數人每個月工資也就幾千塊。
按照這樣的賺錢速度,「富有」兩個字,真的就像水中月、夢中花一樣,遙不可及。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沒學歷、沒人脈、沒本事,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但你知道嗎?其實,富人之所以擁有龐大的資產, 而且賺錢速度這麼快,並非僅僅因為他有個高學歷、有個好人脈。
最重要的原因是: 富人掌握了「變富有」的套路和原則。
巴菲特是曾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財富超過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的人,還曾在不到50年內創造了100美元翻到720億美元的創富神話。
最近小編讀了《巴菲特給兒女的忠告》以及研究了許多與巴菲特相關的資料, 發現他曾提到過判斷一個人將來財富有多少的特質,十有八準,我進行了一些總結歸納,現在分享給你。
懂得說「不」
將來能富有的人,往往懂得說「不」
在巴菲特看來,一個人想要更有錢,一定要懂得珍惜時間,而現在大多數人因為不懂得說「不」,所以把太多的時間花在了不必要的事情上,錯過了變富有的機會。
比如經常刻意合群,每次都幫同事忙,無論大小,不受控制的玩遊戲,看劇。
錢可以存,但時間不能存,錢可以借,但時間也不能借,一個人未來能有多富有,就看他什麼時候學會說「不」,開始努力珍惜自己的時間,盡可能把時間效率最大化。
那我們該如何做,才能讓自己的時間效益最大化,未來更可能富有呢?
辦法:判斷每件事是否符合長期主義
眾所周知,符合長期主義的事往往都能把時間效益最大化,所以我們只要保證每件事符合長期主義的標準,便能盡可能把時間效益最大化了。
那長期主義的標準又是什麼呢? 要看這件事未來能否持續對我們有益。
比如你盲目的合群,很明顯未來沒法長期對我們有益,看劇、玩遊戲也很難長期對我們有益,但讀書、學習、結交人脈這些事做的越多,對我們的未來就更有益。
我們平時也可以把自己身邊的每件事都以這樣的原則去判斷。
目標不會太多
將來能富有的人,往往目標不會太多。
這個觀點的邏輯是建立在時間有限上,一天只有24小時,如果你目標太多,每天要做的事情就太多了,最終肯定是每件事情雨露均沾,沒有一件事能深耕做好。
舉個例子,小明和小紅準備考三個證書,小明準備先考A再考B,最後考C,但小紅準備一口氣考ABC,最終肯定是小明最先考完,因為小紅的準備每一門的時間太少了。
那我們該如何縮減自己的目標呢? 可以參考巴菲特的25-5法則。
巴菲特的私人飛行員曾找他諮詢如何突破職業生涯的瓶頸, 巴菲特先讓他寫下人生25個目標,接著再讓他挑選最重要的5個目標。
他的飛行員本來準備把剩下20個穿插在5項中完成,但巴菲特卻說到:「這20個目標是你竭盡全力要避免的事,你只要把5個最重要的目標做好就行了。」
這個比例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咱們現在也可以寫下自己的人生目標,如果你的目標有30個,那你就按照5:1的比例縮減成6個·最重要的目標。
如果你的目標只有20個,那你就縮減成最重要的4個目標,然後竭盡全力的去完成,未來便可能越來越富有了。
原則上最終縮減完的目標哪怕是按比例來,也不要超過10個,否則會大大影響你的效率。
願意投資自己
將來能富有的人,往往非常願意投資自己。
巴菲特每天都要讀5-6小時以上的書,在他89歲時,甚至還在學習PPT。
咱們可以把自己當做一輛汽車,要讓汽車正常跑30年,肯定需要持續不斷的保養,同樣的道理,如果想要我們的聰明才智保持最佳狀態,賺到更多錢,也需要對我們的大腦進行持續不斷的保養。
但盲目的投資自己,不僅不會讓自己更富有,反而會消耗更多金錢,我們需要了解清楚投資自己的原則。
首先是投資成本,如果你月入3千,有一門需要花費1w的課,就算再好,也不適合你去做,因為成本太高,風險也會很大。
但如果只是100塊以內的投資,完全就可以試試了。
接著就是內容,我們需要判斷自己要學的東西能否通用性很強,也就是無論以後自己做什麼,都可以用得著,並且還是長期用得著,這樣的事情就可以去投資自己。
最後就是內容是否有足夠的專業性,比如買一本書,肯定是要著重去讀與那些和比較知名專家、大佬有關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