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者前進,就要往後劃水;
登山者上行,就要往後登坡;
一個人想行穩致遠,就要懂得「往後退」。
生活不是童話,沒有一點人間疾苦。
人生往往彌漫著痛苦、覬覦、算計,知道審時度勢,甄別利害,退出迷局,是智慧,更是境界。
走投無路時,往後退,才是路。
人生之路不是一馬平川,有時會有坎坷,甚至萬丈懸崖。
遇到懸崖,後退而行,才是出路。
關羽下邳戰敗後,被曹操的軍隊四面包圍,無路可走。
這時張遼勸關羽放棄抵抗,先投曹操,保全自己。
勸降理由有三:
一是關羽曾立誓與劉備共扶漢室,今理想未成,慷慨赴死,背棄了誓言。 二是劉備在戰前把自己的兩位夫人委託關羽保護,若關羽戰死,玉石俱焚,對不起劉備的信任。 三是可以暫時投降,留得有用之身,將來還有機會東山再起。
關羽想想在理,如果自己跳下「懸崖」,固然壯烈,可是白白犧牲,毫無益處。
如果暫時「退縮」,保存有生力量,就有逆風翻盤的可能。
王安石寫詩說: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不要執著於一次勝負,一時輸贏,放眼全域和未來,不在一棵樹上吊死,是一種智慧的抉擇。
正如一句話所說,真正的成熟,不是為了理想英勇地死去,而是為了某種目標卑賤地活著。
在走投無路的時候,關羽選擇「往後退」,最終跟著劉備平定荊州,做成一番事業。
而西楚霸王項羽選擇「往前進」,自刎烏江,絕不後退,絕不妥協,留下了永恆失敗的遺憾。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走到絕路,就往後退,尋找其他的路徑,何必非要頭破血流,不知變通。
志得意滿時,往後退,方顯水準。
人一旦志得意滿,光環滿身,就是眾人矚目的焦點,有人追捧,但更多的是嫉妒,覬覦,窺探和算計。
人往高處走,火往上面燒。
你佔據高位,就阻擋了下麵人的進身之階。
同時,更高處的人也會把你視為威脅,猜疑防範。所謂高處不勝寒,正是這個道理。
春秋時期,范蠡和文種是越王勾踐的心腹臣子。
越國被滅國,勾踐被迫去吳國給吳王夫差做奴僕。
范蠡和文種忠心耿耿追隨勾踐,千方百計幫助他脫離險境,走出低谷。
後來勾踐被放回越國,兩人又陪著他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熬過艱難,富國強兵,最終消滅夫差,使勾踐成為春秋後期的霸主。
當然,兩人也功成名就,位極人臣。
成功之後,范蠡對文種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今天下已定,我們身居高位,是很危險的。」
文種捨不下努力掙來的高官厚祿,終被勾踐所殺。
而范蠡,懂得「往後退」,毅然辭官,回歸平民,經商致富,後人稱為陶朱公。
《道德經》說: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
人在巔峰,不要貪圖高位,不要眷戀尊榮,知道「往後退」,主動下山,激流勇退,既能自我保全,還能得到大家的尊敬和好評。
助人後,往後退,才是善良。
俗話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幫助別人,是一種善行,會讓世界更溫暖,更美好,也能讓自己心靈高貴,百福駢臻。
然而,真正的善良,是不動聲色的,總是靜悄悄地完成。
曾有一則新聞報導,一位企業家來孤兒院捐款,在捐贈現場,請來了電視臺跟蹤報導。
面對攝影機和支持人的輪番提問,孩子們眼神躲閃,低著頭,臉上寫滿了難堪。
人都是有尊嚴的,連乞丐都不吃「嗟來之食」。
向孤兒院捐款本是善事,可以犧牲受贈人尊嚴來獲取自我滿足,則是偽善。
墜入低谷,遭遇困難,本來就脆弱和自卑。
我們在幫助他們的同時,要注意保全他們做人的體面。
作家朱成玉曾在《善良是一座可以走進彼此的橋》中講過一段經歷。
妻子好客,每到週末都會邀請朋友來吃飯,朋友來時也都會帶點類似水果之類的小禮物。
條件好的,妻子倒不放在心上,而條件不好的,妻子便會叮囑不許帶東西來。
一次週末,妻子打電話時竟然主動向人家索要起東西來:
「聽說你們礦上的麵包好吃,你來的時候給我捎兩個,我嘗嘗。」
朱成玉不解,便說:「你讓人家來吃飯,怎麼還主動管人要東西啊?」
妻子解釋,老王是個好面子的人,每次來都不空手。
但他家條件不好,我又怕他買東西來,才讓他帶兩個麵包,起碼,礦上的麵包不用它自己花錢。
朱成玉這才明白了妻子的良苦用心。
幫助別人,留下體面,才是最大的善良。
幫助他人時,主動往後退一步,才是最好的修養。
爭執時,往後退,一切清靜。
沈默是金,說話是銀。
爭執是人際交往中最沒有意義的事情,如果偏要說它有意義,那也是負面的。
爭贏了道理,輸了感情。
贏了又怎樣,虛假的臉面並不能給生命增添任何亮色,更不能向別人彰顯自己的修養和氣度。
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談話避免爭執,萬一對方引起爭執,也要及時抽身而出,不要爭論,摻和,更不要抬杠,貶損別人。
曾國藩剛入官場時,以聖賢書為圭臬。
處處講死理,事事較真格,動不動就和別人爭辯不休,非要分出個是非清濁來。
為此得罪了很多人,同僚見他都避而遠之。
一次,曾國藩在朋友家的壽宴上,又因小事和好友鄭小珊爭執,唇槍舌劍,犀利刻薄,鄭小珊大怒而去,曾國藩也被大家白眼責難。
事後,曾國藩反思自己,認為自己在官場遇到瓶頸,社交出現困難,都是自己太喜歡爭執。
他放下爭執,凡事不較真,人生反而順遂起來。
一位作家說: 當你要說的話不會比沈默更有效果時,最好別說。
在爭執中,管住自己的嘴,往後退,離開唇槍舌劍的戰場,是一種寬廣的格局。
《道德經》講:「勇於敢則死,勇於不敢則活。」
人生於世,處事有張馳,做人有彈性,進退有據,伸縮自如,才能屹立不敗。
後退,不僅是為了更好地前進,更是一種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