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一張圖。
如果問你看到了什麼,你第一反應是什麼?
一個黑點?
其實,這是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小時候被問到的一個問題。
當時他和班上所有同學都回答:「我看到了黑點。」
老師搖了搖頭:「黑點就這麼一小塊,周圍那麼多白色的區域,你們為什麼沒看到呢?」
再來看另一個課堂。
一位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四道題:
2+2=4;
4+4=8;
8+8=16;
9+9=19。
學生看了,紛紛說道:「老師,您算錯了一道。」
老師不緊不慢地抬起頭來,說道:
「是的,你們看得很清楚。
這道題我是算錯了,可是前面三道都對了啊,為什麼沒人看到,只盯著我算錯的一道呢?」
為什麼要講上面兩個小故事呢?
因為人性有一個弱點:
更關注哪裡出了問題,而不是哪裡有亮點。
就像一張白紙上有一個小黑點,明明白色佔據了大部分,但大多數人,只看到了那個小黑點。
就像學生們對老師做對的題視若無睹,反倒更關注老師錯了幾道題。
這是人的慣性思維。
正是因為這種慣性思維,我們很難看到表象之下,還隱藏著亮點。
而能夠在一片混沌中,學會隨勢而變,發現亮點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
一次,作家林清玄路過一家羊肉爐店,突然被店老闆叫住:「林先生一定不記得我了。」
林清玄尷尬地說:「對不起,真的想不起在什麼地方見過你。」
這時,店老闆說起20年前他們會面的情景。
當年林清玄在一家報館擔任記者,跑社會新聞,發現有一個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細膩。
小偷被抓後,警方拿出一疊失竊案的照片給他指認,有幾張他一看就說:「這是我做的,這是我的風格。」
有些屋子被翻得淩亂的照片,他看了一眼說:「這不是我做的,我的手法沒有這麼粗。」
於是林清玄回去寫了一篇特稿,忍不住感慨:
「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這麼靈巧、風格這樣突出的小偷,又這麼斯文有氣魄,如果不做小偷,做任何一行都會有成就吧!」
當年那個小偷就是這家羊肉店的老闆。
他真誠地對林清玄說:
「林先生寫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的盲點,我想:為什麼除了做小偷, 我沒有想過做正當的事呢?
在監獄蹲了幾年,出來開了店,現在已經有幾家分店了,林先生,哪一天來給我請客吃羊肉呀!」
事後林清玄很感動地說,沒想到二十年前無心寫的一篇報導,竟使一個青年走向光明。
對待小偷大多數人的態度都是嗤之以鼻,但林清玄卻看到了小偷的魄力。
這就是亮點思維。
自媒體作者@奇點不奇說: 「亮點思維,就是在混沌中尋找亮點,並通過亮點擁抱光明。」
真正厲害的人,遇事都懂得先找亮點。
比如你是一位家長,看到孩子的考試成績:三門優秀,兩門良好,一門及格。
你會是什麼反應?
這時候,大部分家長會脫口而出:「這門課怎麼考的這麼差?是不是上課開小差了?」
但很少有家長誇讚孩子三門功課優秀,問他這幾科怎麼考得這麼好。
培根曾說: 「欣賞者心中有朝霞,漠視者心中盡荒蕪。」
擁有「亮點思維」的人,可以在任何人身上發現閃光點。
大家可能聽過陶行知的這個故事。
有一次,陶行知在學校裡看見兩個小孩打架,他立刻上前制止,然後對打人的小孩說放學後到辦公室等他。
放學後,陶行知來到辦公室,看到那個小孩戰戰兢兢地站在那。
這時,他從口袋裡拿出一顆糖遞給小孩,說:「這是獎勵給你的,因為你按時到了,很守時。」
小孩還沒來得及把糖放口袋裡,陶行知又把第二顆糖遞給了小孩,說:
「這也是獎勵你的,因為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刻就停住了,說明你懂得尊敬師長。」
接著, 陶行知又拿出一顆糖,說:
「我剛才調查過了,你打他是因為他欺負女同學,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個叫見義勇為,也值得表揚。」
小孩接過糖後懵了,難道今天打對了?
陶行知接著說:「我問你,當時除了揍他之外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小孩說:「我當時可以不揍他的,把他們拉開就好了,這事是我不對,以後不會再這麼衝動了。」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拿出了最後一顆糖:
「你能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很好,我再獎勵你一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雖然孩子打架了,但他的身上並非沒有可取之處。
因此,陶行知在明知這個孩子打人的情況下,依然在尋找他身上的優點,最終循循善誘,讓孩子自己意識到了錯誤。
《行為設計學:零成本改變》一書中說: 「亮點思維,能幫我們改善問題。」
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與人相處,不要總盯著別人的錯。
懂得欣賞他人的優點,說明你是一個內心有光的人。
網上曾有人提問:「是什麼造成了人與人的差距?」
其中高贊的一個答案是: 「思維方式的不同。」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關乎著他為人處事的格局,和人生的結局。
德國有一家造紙廠,在生產紙的過程中出了一點事故——忘了加糨糊,造出的紙因此太滲水不能用,按照規定只能報廢,給公司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廠長非常惱火。
就在大家紛紛表示惋惜的時候,有名員工心想:「難道只能這樣眼睜睜看著這些紙報廢嗎?能否想個辦法把這批廢品利用起來呢?」
這名員工反復思考,他想了個主意: 既然這紙容易滲水,那不如把它改為吸水紙。
結果,這家企業又生產出了一種新產品,而且銷量很好。
這家公司的其他員工,只想著這些紙報廢了十分可惜,注意力全在紙會滲水上,卻沒一個人想過改變紙的用途。
這就是陷入了固定的思維模式,他們只能看到失敗,看不到失敗之中還隱藏著機會。
我想起劉潤說的一句話:
「平庸的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而最高級的人改變思維。」
遇事先別急著說「不可能」,試著先想想「怎麼發現亮點,讓它變得可能」。
高手和普通人的差別,不是能力,而在於是否擁有亮點思維。
擁有亮點思維的人,沒有永遠的困境。
他們善於從當下的困局中跳脫出來,看到事物光亮的一面。
順豐創始人王衛曾說:
「一個人成功一次,也許是偶然,但若能長期成功,那肯定有其獨到之處,可能從思維到行為都跟別人不太一樣。」
當你深陷困境的時候,不妨試試用「亮點思維」方式看問題。
凡事善於從缺點中找到優點,同時也能化弊為利,把劣勢轉換為優勢。
最後一切問題,都會變成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