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

人生的至高修養,源自於正確的自我覺知

Sponsored Ads

一、

人生一切至高修養的基礎,從放下自己的輕慢心開始。

人要有自我覺知的智慧,不要在任何人面前擺出一副自以為是的樣子,面對任何人的時候都不要顯露鄙夷之色。

Sponsored Ads

人性之中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看不清自身的問題,卻總容易察覺到別人的錯誤。

就好像《道德經》之中有一句話說: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個人能夠了解別人算是明智,能夠了解自己才是真正的智慧。

但是在生活中,能夠自知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生活中很多人經常過於看重自己,過度自信,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所以導致辦事不知輕重,對於自身的態度也不能立在一個恰當合適的位置,因此造成了不必要的尷尬和人生的悲劇。

生活中覺悟高素質好的人並不多,但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不少,這就是世俗之間的一大通病,而人生關於自身的許多錯誤和對於外界所產生的痛苦,都源自於這種愚昧的人性陋習。

正所謂說: 在古人之後,議古人之失則易;處古人之位,為古人之事所難。

當我們生在古人之後,議論歷史的是非以及古人的功過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如果自己身處在古人的位置上,真的去做古人所做的事情,就會非常難。

就好像在生活中,我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以後來人的身份去評價一件事情,一個人的時候,可以評論的頭頭是道,條理清晰,但是當自己一旦身處於事物之中,便失去了辨別是非真相的能力。

對於所有人的人生來說都是如此,很多人所犯的錯誤並不是在於他不了解一個問題,只是因為他了解了問題之後,卻不具備理性審視自身的智慧,也就是說看不清自身,看不清問題,所以導致在一個錯誤的意識之中犯了讓自己懊悔的錯誤。

Sponsored Ads

即便你能身處在旁觀者的角度去看清一件事情,一個人的時候,並不是因為你多麼聰明,多麼有智慧,只是因為你身處的事情之外,沒有受到所處角色之內的情緒意識的干擾而已。

所以,自身具備換位思考的修養,並且清醒了解自身的智慧,就非常重要,它不僅僅能夠在關鍵時刻避免自己犯錯,更能夠在理解他人的同時,體現出自己高於世俗的智慧與修養。

二、

在曹操身上發生了這樣一個事情,就是對於這種智慧最好的一個詮釋。

Sponsored Ads

當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完成了以少勝多的戰爭壯舉,進入袁紹的領地之後,卻意外繳獲了袁紹的一批書信。

並且發現這些書信之中,有一些信件來自於曹操軍中的部下,也就是說,在曹操沒有戰勝之前,他的一些部下為了謀求自己的後路,就寫下了和敵人往來的一些信件。

這在作戰之中是很大的忌諱,而此時正是曹操大獲全勝的時候,很多人以為曹操會拿這些事情秋後算賬,把這些通敵的屬官都抓起來,因為很多人也知道曹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但是曹操這次卻一反常態,不但沒有再次追究,反而將這些書信付之一炬。

而曹操自己的說法就是:在官渡之戰的危難之時,他自己心裡都沒底,都想去投降袁紹,更何況是其他人呢。

不管曹操的這一舉動是出於真心原諒下屬還是假意籠絡人心,但是這個事件所表現出來的,就是一個人在關鍵時刻能夠站在對方角度去思考問題的道理。

因為在生活中,很多人越是身處在關鍵時刻,反而越糊塗,不僅僅不能理解對方的處境,反而自以為是地以過分高尚的行為要求對方。殊不知,如果真的換做自己去面對這件事情,自己未必會做得比別人更好,這就是需要自知的道理。

人生自尊為氣節,自知則為智慧與修養,《呂氏春秋》之中說: 物固莫有不長,莫不有不短,人亦然,一個人不僅僅要了解自己的長處,更要知道自己的缺陷,具備正確審視和自我決策的能力,才能不斷的調整和進步。

一個人的自知之明來源於自我修養與自我覺知,只有能夠正確地覺知自身,讓自己有自製的修養,才能更好的去面對生活。

很多人懷疑反省自己的作用,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即便發現自己,又能夠給人生帶來什麼呢?生活依舊是那個生活,自己依舊是那個自己。

其實真相並非如此,人生就是一個以自己為圓心的空間,你所看見的世界就是自己心性言行的展現,而且人生所有主觀以及客觀的許多因素,都會受自身這個原點的影響而呈現。

所以說當你修整自身之後,讓自己懷揣清明正向的狀態去面對生活時,生活也會因為自身的清明而變得更加鮮活而正向。

Sponsored Ads

這就是從自我覺知以及影響自己生活的道理,以這樣的方式來避免人生的悲劇,增進自我的修養,人生自然會因為這一場修行而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