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

如果你越來越沈默,看這三個成語,內心就通透了

Sponsored Ads

年輕時,總搶著說話,急著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會炫耀自己的優點。

過了中年後,你開始喜歡沈默。

Sponsored Ads

漸漸明白,有些人無話可說,有些話無人可說。

最可怕的是,本是一片好心,告訴別人什麼,卻傷害了自己。

古人留下三個成語,若能看懂,你通透了,不再因沈默而煩惱。

01

「毛遂自薦」:話多了,煩惱就來了。

戰國時,秦兵攻打趙國。

趙國危在旦夕,派平原君去楚國求助兵。

平原君想找二十個門口,一起去楚國。已經有十九個合適的人,還差一個。

毛遂站出來,認為自己是最合適的人選。

Sponsored Ads

到了楚國,毛遂陳述利弊,楚王終於答應派兵救趙國。

後來,我們用「毛遂自薦」來比喻,要自我推薦,敢於體現自己的才華。

但是有幾個人,知道毛遂最後的結局呢?他自從楚國回來後,名聲大噪,趙王對他也刮目相看。

時隔不久,燕國派兵攻打趙國,趙王趕緊召集毛遂,讓其帶兵出征。

毛遂反復解釋,自己只有三寸不爛之舌,不懂兵法。趙王不管三七二十一,認為毛遂是謙虛而已。

兩軍對壘,毛遂雖然勇敢,但是仍舊逃不過兵敗的結局,只能選擇自刎。

毛遂有句名言 :「千里馬跑得快,捉老鼠不如貓。」

當一個人嘴巴很厲害的時候,就會被認為「什麼都厲害」,以偏概全。人的 本事就有浮誇的嫌疑。

喜歡紙上談兵的趙括,和毛遂的結局,也很類似。

人生如棋局局新。走一步看一步是下棋,走一步看十步是佈局。

當我們開口說話的時候,是不是在佈局?佈局有多遙遠?是一天,還是兩天?還是一輩子。

任何事情都有因果。開口說話,也是如此。你不能考慮到最終的後果,那就很可能惹火燒身。

若你一定要學毛遂自薦,那就在第一次出頭之後,及時隱退,避免樹大招風。

很喜歡一句話:沈默是成長的代價。

因為吃了話多的苦,張嘴的時候,就會瞻前顧後了。只要多想一想後果,也就懶得說了。

02

「曲突徙薪」:話多了,只會令人討厭。

有人修建了房子,請親戚朋友來喝酒慶祝。

大家都對房子贊美不已,唯有一位客人,看到房子的煙囪是直的,並且旁邊有柴草,就說:「不把煙囪改成彎的,不抱走柴草,是要引起火災的。」

主人聽了他的話,很不開心。

過了幾天,房子果然起火了,鄰居趕來滅火,才保住房子。

之後,房子的主人設酒席,感謝鄰居幫忙。而那位提建議的客人,不在邀請范圍。

直到一些鄰居,反復提醒主人,才不得不把提建議的客人請來。

想一想,為什麼提建議的客人,不被主人邀請呢?

Sponsored Ads

其一,客人看到新房子,就說「火災」,雖然是一片好心,卻令人很不舒服。畢竟,他的話,是很不吉利的。

其二,客人心直口快,不應該當著很多人的面說不吉利的話。

其三,主人在內心,認為「就是因為客人烏鴉嘴,才導致火災」,從而忽視了客觀的因素。

在人群裡,哪怕你是一把手,一旦話多了,就會被人討厭。別人在聽,甚至做筆記,但到了後來,都是敷衍。

一個人把話說完了,難免有一言堂的可能。

人啊,一旦話多,就會忘記說話的規矩,還會拉低自己的情商。

高情商的人,是及時開口,讓別人不尷尬;言語委婉,不給人下馬威;能及時閉嘴,不與人唇槍舌戰。

要知道,會說話、多說話,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

學會沈默,不是從此不開口,而是用合適的機會開口,用行動代替言語。避免讓人心生厭惡。

03

「寧為雞口,不為牛後」:話多了,遲早會得罪人。

戰國時,秦國強大,其他幾個國家很弱小,總是被欺負。

縱橫家蘇秦,跑到韓國,對韓昭侯說:「韓國本來很強大,但是現在屈服秦國,就是做了秦國的牛屁股,還不如做雞頭。」

韓昭侯聽後,拿出了長劍,仰天長嘆道:「即使我死了,也不能歸順秦國。」

蘇秦奔波在六國之間,讓六國聯合對抗秦國,導致秦國有十五年之久,不敢出兵。

可是蘇秦志得意滿,到家鄉炫耀了自己一番,又在燕國,私通燕易王的母親;到齊國,和大臣爭權,導致自己被刺,車裂而亡。

俗話說:「口是傷人斧,言是割舌刀。」

我們總以為,口是對著 別人,因此要傷害的人,也是別人。

殊不知,口是一把雙刃劍,總有一面是對著自己。

你得罪的人,總會想辦法來傷害你;你越強勢,那麼你的敵人越多。

公雞喔喔叫,在農人的眼裡,還不如母雞默默下蛋。在農村待過的人就知道,很多公雞長大後,要麼燉了,要麼賣了,家裡的母雞才一直留著,捨不得賣。

行動比說話,價值更大。是非皆為強開口。

04

有一個學生,要拜哲學家蘇格拉底為老師。

拜師那一天,學生說了自己很多的故事,體現自己有本事。

蘇格拉底一直在旁邊聽,然後回復一句:「你,繳納雙倍學費。」

學生疑惑了,不知為何。

蘇格拉底莞爾一笑:「因為我除了要教你講話以外,還要教你學會沈默。」

越來越沈默,其實是一種智慧,而不是無話可說。

懂你的人,不說都知道。

亂糟糟的場合,不說就不惹禍。

人多的地方,不說就不結仇。

不懂你的人,不說就是自知之明。

Sponsored Ads

每一次沈默,都是一直自我提升,自律力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