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

不言人隱私 不揭人之短

Sponsored Ads

不言人隱私 不揭人之短

人活一生,是以尊嚴立於世。“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古人很早就對尊嚴做了很好的形象比喻。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人的人格尊嚴有神聖不可侵犯性。

Sponsored Ads

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言論自由的現代社會,人們一樣也有忌諱心理,有自己與人交往所不能提及的“禁區”。我們常說的矮人面前不說短、“東施”面前不言丑一樣,別人的短處缺陷、隱私盡量地避而不談。避諱不僅是為人處事的技巧問題,也是一個人慈悲心和同情心的問題。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為自己留口德,同時也避免了“禍從口出”。

古人言:“罵人不揭短。”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做人都要學會留口德。管好自己的舌頭。俗話說得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點過失沒有的人,世間是找不到的。對於別人的缺點、缺陷,就算有些地方看不慣,也不要說出去。尤其是別人的隱私,千萬不要到處散播。

印光大師說:“靜坐常思已過,閒談莫論人非。”弘一大師也曾經說:“我每日思己之過都來不及,那裡還有時間批評他人是非?”可現在有些人不這樣,他們特別喜歡說是道非,稍微看到一點,聽到一點,就趕緊添枝加葉的傳播。甚至罵人的時候,故意揭露一些隱私和缺陷,把別人傷的體無完膚。這是非常不厚道的行為。

人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長經歷,都有自己的缺陷、弱點,也許是生理上的,也許是隱藏在內心深處不堪回首的經歷,這些都是他們不願提及的“疤痕”,是他們在生活裡極力隱藏和迴避的問題。被擊中痛處,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萬不能用侮辱性的言語加以攻擊。說人隱私,揭人短處,都是很不尊重人的事情。

語言的善惡關鍵在於心,心裡怎麼想的,口中才會怎麼說。憨山大師在“醒世歌”中也講:“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這是古人的處事之道,我們應當引以為鑒。現在很多人一提到別人的過失,便興致勃勃,甚至添油加醋、顛倒黑白,然後一傳十、十傳百,如此對別人傷害極大,過多評論他人,說人是非,不但有損自己的德行,也會因此與人結下怨仇,禍延及身。

Sponsored Ads

古之韓信忍跨下之辱、勾踐臥薪嘗膽,他們忍受了這麼多的奇恥大辱,最後他們取得了成功,報了當時屈辱之仇。可見,沒有一個人是願意忍受那種有失人格,喪失人格尊嚴的侮辱的,除非他們是在忍辱負重,他們有把握為了今天的付出會取得明天的回報!

無論在任何場合,被別人點中自己的隱私、短處,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件令人氣憤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萬不能用侮辱性的語言加以攻擊。在中國,有所謂的“逆鱗”之說,據說在龍的喉部以下一尺的部位上有“逆鱗”,如果不小心觸到這一部位,必會被激怒的龍所殺。動物尚且如此,何況是人呢?事實上,無論人格多麼高尚偉大的人,無論多麼寬宏大量的人,身上都有“逆鱗”存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痛處”,也就是缺點、自卑感及隱私。所以,為人處事不要觸及別人的“逆鱗”。

生活中,我們不要揭人之短,更不要搬弄別人的痛處。別人的缺陷、或者家庭不幸、或者有其他的短處,心裡已經很痛苦,不能在雪上加霜;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不然,傷害了別人不說,也許別人也不會輕易放過你,即使他能夠當時不予還擊,以後,他會記恨你一輩子,甚至你會為你的口無遮攔付出沈重的代價。

Sponsored Ads

學會尊重別人,就要從小事做起。不揭人之短,是對人尊重的表現,是一個君子的表現。如果你和朋友反目成仇,你還經常談到朋友的好處,那你一定是個真君子;如果在這個時候,你經常談到朋友的壞處,還經常當眾揭人之短,透露他的隱私,甚至無中生有,捏造事實中傷朋友,那麼,不僅表明了你是一個小人,而且你終將受人唾棄,失去許多的朋友。
人生不易,不要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不要當眾揭人之短,不要散佈別人的隱私。要盡量體諒他人,維護他人的自尊,把面子留給他人,不要對別人造成傷害。生活裡,一個德行好的人,聽到是非會閉口不言,不妄加評論,更不會到處宣揚。所以管好自己的口德,是一種美德。

Sponsored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