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型大腦”從消費中感到快樂,“億萬富翁型大腦”從投資中感到快樂。
“貧窮型大腦”喜歡購物
請問:你認為“貧窮型大腦”是如何思考的?“億萬富翁型大腦”又是如何思考的呢?
實際上,兩種大腦都各自有“喜歡的東西”和“討厭的東西”。“貧窮型大腦”喜歡的東西,一針見血地說,就是“購物”。非常、非常、非常喜歡“消費”。消費能給他帶來極大的快樂和滿足感。因為購物能同時滿足他HAVE和DO的要求。
他們漠不關心、潛意識裡甚至有點討厭的就是“投資”這件事。對“投資”總有一種消極的印象,似乎“投資”就會有損失,這讓他們一想到就感覺心疼。
消費帶來快感,投資就會心疼,積極地消費、消極地投資,這就是典型的“貧窮型大腦”的思維方式。
但是“億萬富翁型大腦”正好相反。他們喜歡投資帶來的快感,對消費感到心疼。他們積極地投資,消極地消費。
當然,他們也會買基本的消費品。但是,基本上不會沈溺於“消費”當中。如果有足夠的錢去“消費”,他們更願意用來“投資”。
因為,後者更能帶給他們快感。他們深知投資是獲取財富的最好手段。空虛的時候大吃一頓,肚子填得飽飽的,有一種幸福的感覺。但那種幸福只是一時的,一旦肚子餓了,又恢復了空虛的感覺。對有著“貧窮型大腦”的人來說,消費的過程能夠給他帶來短暫的快感,就像頭疼的時候服用“百服寧”一樣。越貧窮越是要通過瘋狂購物來短暫地痲痹自己。這其實只是一時的快樂,到頭來只會陷入一種無限的惡性循環中。
當然,對講座、讀書、學習,以及與各種成功人士會面,平時的休假、休息這些方面,都是值得投資的,而且需要積極地投資。因為這是對自己大腦、心靈和身體的投資。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人類生活中最有價值的東西。因為它能提高你的“投資能力”,提高人生的品質。
為什麼大家這麼喜歡花錢消費呢?
因為在購買名牌產品和高價商品的過程中,能夠讓人短暫地體會到有錢人的感覺。
但是,真正的億萬富翁,並不以戴鑽石手錶、開高級跑車為榮。相反,他們可能是百元店(日本的平民超市)的常客。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覺得沒有必要把“自己有錢”這件事通過其他方式,比如鑽石手錶或者高檔跑車昭告世人。
與其去消費,他們更注重個人感情上的滿足。比如與家人一起度過一個愉快的週末,為社會做點貢獻,或者給自己充充電、進一步提高和充實自己這一類的事情。
真正的有錢人,不需要用名牌來包裝自己,不需要刻意把自己打扮得珠光寶氣,向人們炫耀自己多有錢。
不能靠犧牲自己的時間來換取有限的勞動報酬。
上班族每天的生活就是朝九晚五,甚至很多時候因為加班,到晚上5點依然回不了家。有的新人,剛進公司的時候,通宵加班熬夜是常有的事。最後,家成了一個睡覺的地方,人們每天都在奔波,身心俱疲。
我們為工作花費“自己的時間”。然後,通過提供時間的方式,換得對等的回報,即工資。拿了工資以後,先扣稅,然後支付伙食、房租、醫療、娛樂、交通等日常生活費用。也就是說,大部分的人“通過犧牲自己的時間去換取生活所需費用”。
為了支付生活費用而工作。通過“提供自己的時間”拼命地工作。這樣,屬於自己的時間自然就沒有了。
沒有了時間,就沒法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這是大部分人的生活模式。
所以,要想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就必須要創造一個有收入來源的環境,這樣你就不需要再為生活費用而工作了。
窮人?中產階級?億萬富翁?
窮人以消費為主,中產階級以貸款為主,億萬富翁以投資為主。
中產階級的貸款比窮人要多。
我們先看一下窮人金錢的流向。
工作→得到工資→支付生活費→所剩無幾
窮人的生活主要是“消費”,掙的錢全部花完,最後什麼都沒有剩下。
工作→得到工資→支付生活費→購買高價品→揹負貸款(房貸、車貸、信用卡欠款等)
這就是中產階級的收入流向。收入是增加了,可是沒有去投資,而是用在了購買“奢侈品”上。
中產階級因為支出太多所以生活並不輕鬆。相反,房屋貸款、汽車貸款等,讓他們揹負了數千萬日元的債務,所以,中產階級實際上比窮人揹負著更多的貸款。
收入和消費是共同增長的,如果收入的增長速度趕不上消費,就會產生大量貸款。
不要讓自己淪為賺錢的工具
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億萬富翁越來越富有的原因吧!億萬富翁一開始就會選擇投資(購買資產),一旦購買了資產就會產生收益,一部分收益用來支付生活費,剩下的進行再投資。如此反覆。
投資(購買資產)→獲得收益→剩餘收入再投資→用餘錢支付生活費→金錢不斷增加
由此可以看出,億萬富翁不會把自己的寶貴時間浪費在賺生活費上。他們不是為了錢而工作,而是靈活地運用金錢為自己服務。
不需要花費自己很多時間,通過“投資”就掙得數不清的財富。
不能生錢的東西就不是“資產”而是“貸款”。
在35歲的時候,你終於買下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房子。與同輩相比,算是買得早的了。到東京市區大約要一個半小時,離最近的車站步行25分鐘。雖然稍微有點遠,但是還算在城市圈內。跟妻子關係也融洽。算是在而立之年小有“資產”,成家立業了。在人前也很有面子,還是很體面的。
的確是成家立業了,但是呢,這裡說“房子是資產”有一點問題。我們說——
資產=往你口袋裡塞錢的東西
負債=從你口袋裡拿錢的東西
那麼,這樣一來,房子就不再是資產了。因為你買房的時候,使用了房屋貸款,你必須要還貸,而且貸款還有利息,你還要付契稅、裝修費、管理費等等。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住房基本上不能算是“資產”,而應該說它是“負債”(貸款)才對。
在泡沫經濟時代,房子能夠快速升值,如果炒房的話,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資產”,但是在現在經濟恢復景氣的時代,這種事情已經不可能了,以後也不太可能了。
所以,在“億萬富翁型大腦”里,不動產不能升值,住房不能認為是“資產”。
“資產”歸根結底是“往口袋裡塞錢的東西”,是“能夠給我們帶來金錢收益的東西”。
學習掌握金錢的使用技巧
要有“億萬富翁型大腦”,就必須要知道金錢的使用技巧。“貧窮型大腦”只是一味地想把自己從貸款的壓力中解放出來,無法高明地控制“感情”,在金錢的處理上也欠缺冷靜。
擁有“億萬富翁型大腦”的人知道自己的資金運用能力(即一年間能賺多少錢的能力)。所以他們從利率較低的地方借錢,然後把它放在回報率較高的地方(投資),賺取其中的差額。是不是很聰明?
這就是羅伯特·清崎所提倡的“貸款點子”。但是,注意不要僅僅痴迷於這種金錢遊戲。
工作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為了實現理想,有時候需要制定計劃。因為太想“早點成功”,太想馬上就看到結果,最後就會選擇最快的捷徑。這就是“貧窮型大腦”的思考方式。
“億萬富翁型大腦”並不在意捷徑這一說。他們在意的是“工作的樂趣”。稍微有點繞遠也沒有關係,只要能保持快樂的心情朝著目標前進就可以了。
成功的方法有很多,如果你選擇走最快的捷徑,那麼你就必須要承受超負荷的重壓。在過程中無法繼續忍受,最終只能放棄。
如果這種忍受是短暫的,那麼可以把它看成促進自我成長的一個契機,但是如果是緩慢的、長期的,那麼這種忍受就是一種折磨,最終只會讓你身心俱疲。
擁有“億萬富翁型大腦”的人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不會選擇所謂的“捷徑”,而是選擇按正常的進度,快快樂樂地工作。
簡單地打個比方,有的人每天只是把一件事當做一項愛好去練習,在享受練習的過程中反而不知不覺地成了專業的棒球選手或者吉他演奏家。
如果你能夠找到這樣的工作,即使有一點壓力,但是並不會影響你每天快樂的心情,也許不知不覺中你就成了“億萬富翁”。
所以,你們不要尋找最快的捷徑,而是要選擇雖然有點繞遠,但是讓人充滿期待、充滿樂趣的方法。
對金錢的追求很執著、熱衷於投資的人,無意中也許就變成了億萬富翁。
“貧窮型大腦”的人一邊忍受一邊以最快的速度前進→中途遇到挫折
“億萬富翁型大腦”的人在工作中尋找快樂→能夠控制感情,化壓力為動力→不知不覺中成了億萬富翁
“億萬富翁型大腦”的人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們天生就知道“快樂地享受工作能夠帶來成功”,這一點上,他們無師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