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時候都很傻,對吧?
那時候,被問起長大後想做什麼,說出來的名頭都很嚇人——有人要當老師,有人要當科學家,男孩子們熱衷當警察,女孩兒們覺得當個舞蹈家也不錯。
大家當成真事兒來說,好像時間一到,“砰”地一聲,就可以變身。
小時候那些調皮搗蛋虛晃的歲月,那些四處瘋玩的時光,都在對未來的如夢似幻的想像中,變得流光溢彩。
那時候我們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未來一片光明,前程似錦,花團錦簇的生活就等著我們長大。
一直到十幾歲的時候,還覺得未來有好多可能性啊。
喜歡在日記本上寫寫劃劃的,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作家;喜歡在電腦前目不轉睛的,覺得有一天能寫出非常厲害的遊戲,震驚世界,揚名立萬。
那時候的我們,大腦就像是一塊海綿一樣,吸收著世界給我們的營養,也吸收著五花八門的夢想,天真而稚嫩。
想起來,覺得那種快樂像是無根的浮萍,當時是真的快樂啊,想想未來,就覺得成功唾手可得,夢想即可實現;
可那種快樂,也是真的淺薄啊,因為不知道前路兇險,世事多變,一路走來可能有風有雨,有顛簸有起伏,那有什麼“應該獲得”的成功呢?
有幾個人不要為了成功付出努力,付出代價呢,普通如你我,更是如此啊。
遺憾的是,踏入社會之後,仿佛從乾淨整潔無憂無慮的陽光大道,一躍進入了需要自己奮力拼搏拼命生存的大海裡,浮浮沈沈,拼盡全力。
大多數人,最開始還以為,成功就在不遠方,欣欣然地往前拼搏,可是沒過多久,就筋疲力盡,灰心喪氣——原來從前的那些雄心壯志,在現實中居然如此不堪一擊?
曾經以為自己會成為中流砥柱,曾經以為會成為佼佼者,可是為什麼忙了那麼久,還是毫不起眼的一個?!
於是,就開始接受自己平凡乃至平庸的定位。
他們將少年時海綿裡的水用力擠壓乾淨,把汲取的那些營養與知識,那些五彩斑斕的夢想,都當成累贅,統統榨乾出來,因為發現它們對現實而言太過遙遠,養家糊口已經很疲憊,那還能奢談什麼夢想?!可笑。
大多時候,把年少時的夢想都忘得一幹二淨,成功和夢想這種詞變得可笑而荒謬,說著“現實很骨感”安慰自己。
總是有很少一部分人,他們對於夢想的執著,像是在內心點燃的一把火,火燒火燎。
讓他們不肯放棄在平凡生活中的堅持,不肯放棄在艱難爬坡時的咬牙前行,不肯輕易低頭,哪怕明白成功不再是一個人人都可以伸手摘得的果實,他們也決定自己再往前探索一段路,不試試,誰知道會怎樣呢?
其中很多人,大都嘗到了夢想成真或者是幸福喜悅的味道,這一路的顛簸跌宕,也是不斷進取與收穫的過程。
早前做採訪的時候,有好幾個主持人都說自己早年的工作跟廣播或電視台毫無瓜葛,有人是在單位上班,有人是工廠的工人。
我頗為驚訝,他們是怎麼成為後來近乎萬眾矚目的知名主持人的呢,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後台硬或者是被伯樂相中?
故事,並沒有那麼簡單。
有一位頗負盛名的主持人,她是一次次從小縣城到大城市的電台來“碰運氣”,不停打聽什麼時候有招聘,不停地見人就問能否給自己一個機會試試看?
可著如此老土的方式,卻最終改變了她的命運,如願以償成為了一名主播。
在那之前,她是在小縣城上班的工薪階層,做主持人的夢想激勵和照亮著生活,讓她跟其他的同齡人不一樣,她和同齡人一樣也戀愛也結婚也生孩子,但從未停止過學習和進步的腳步。
聽到這樣的故事,我除了震驚、佩服,還有更多是感動。
我們能夠看到她的功成名就,卻無法體會她當時的艱難與付出,她一定要付出比常人更多努力,一定要有比別人更多的堅韌,才能夠最終將這個夢想點亮。
這個世界上,沒有“應該獲得的成功”這回事,畢竟這是成年人的世界,一切都有規則。
但歸根到底,不肯放棄夢想的人,總是會活得幸福一些。
因為他們要麼能夠夢想成真,要麼能夠像王彩玲一樣,用夢想點亮自己的人生。
這樣的人,從來不平庸,也不平凡,他們總是會活得與眾不同,從而體會到其他人無法感受的幸福。
這又何嘗不是另外一種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