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
作家擺渡人曾問他的大學教授:“什麼是理想生活?”
教授的回答,引人深思:
“到了某個年紀你自然就會頓悟,身外之物根本沒那麼重要。低配人生才是最踏實、最穩定的。”
過去,我們總以為人生就是要追求“高配置”的生活。
高配的車子,高檔的住所,風光體面的工作……
如今半生已過,我們才慢慢明白,人若是太過於追求“高配”,終會不堪重負。
適當減減配置,才能活得更從容。
01
物質低配
《肖申克的救贖》一書的作者斯蒂芬·金,有一套自己別緻的“小桌子理論”:
他寫作的時候,只需要一張小桌子,一平方米大小,學生桌模樣。
桌上擺放的物品也很簡單,一盞足以照亮桌面的小檯燈,稿紙或者電腦,再無其他。
當他成名後,他曾嘗試過給自己換一張高級書桌,胡桃木材質,寬大如單人床,只為凸顯自己“一流作家”的身份。
如願以償的他,發現自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快樂。
坐在豪華的桌子麵前的他,靈感全無。
不久之後,他就放棄了這張桌子,回到了他那簡陋的小桌子上。
很贊同一句話:“你佔有支配物質,也會被物質所佔有支配。 ”
居里夫婦結婚時,他們的會客室裡只有一張簡單的餐桌和兩把椅子。
居里的父親知道後,準備送給他們一套傢具。
但居里夫人拒絕了:“有了沙發和軟椅,就需要人去打掃,在這方面花費時間未免太可惜了。”
丈夫對她說:“不要沙發也可以,我們再添一把椅子怎麼樣?客人來了也可以坐坐。”
居里夫人還是不同意:“要是愛閒談的客人坐下來,怎麼辦呢?”
最後他們決定,不再添任何傢具了。
家裡雖然空蕩,但他們的內心卻無比富足。
其實,生活就是這樣子,只有捨棄一些非必要的物件,才能做到起舞輕盈。
物質低配,並非讓你壓縮生存空間,降低生活質量。
而是找到一個最適合的生活方式,過著舒心、從容,還有盈餘來享受精神生活的日子。
人到中年,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低配你的生活,高配你的靈魂。
少買一件新款的衣服,多讀一本書;
少買一個高檔的傢具,多聽一門課。
於刪繁就簡的生活中,修出豐盈的內心。
02
慾望低配
人生以中年為界,前半生鮮衣怒馬,後半生採菊悠然。
年輕時,要駕馭慾望,讓它成為自己的動力;
到了一定年紀,就要克制慾望,知足常樂,感受人間至味清歡。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農夫想買塊地。
賣地的人對他說:“想買地沒問題,只需繳納1000元,你用步子圈出多大的地,那塊地就全部歸你。”
但他有個條件:只給農夫一天的時間,如果農夫不能在最後一刻回到起點,那麼他一寸土地都得不到。
農夫一聽很開心,心裡想著我一定要多走一些路,這樣一天下來就能圈出很大一塊地了。
越想越覺得划算,農夫果斷交了錢,簽訂合約。
第二天,農夫一早就出發上路了,一直往前趕路,片刻都不歇息,走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仍沒有往回趕。
一直到黃昏的時候,他才意識到得趕緊回去。
此時他三步並作兩步往回跑,但沒能及時回到起點。
最終,他一寸土地都沒能得到。
蘇格拉底曾說:“知足是天然的財富,慾望是人為的貧窮。 ”
很多時候,人生萬千煩惱,不是所得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
如果慾望大於能力承受範圍,你就會付出巨大的壓力、焦慮的代價。
低配的生活,其實是一種放下。
放下浮躁的心,放下繁華的景,放下求而不得的慾念。
如此才能減輕心的負累,活得坦然自在。
正所謂: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
人到中年,慾望越少,心事越少,心態越好。
03
圈子低配
餘華在《在細雨中呼喊》中寫道:
“我不再裝模作樣的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孤獨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獨自的生活。”
人在年輕時,總喜歡給圈子做加法,樂衷於結交各種人脈。
等待中年以後回頭看,發現能留在生命中的,也就那麼幾個。
這時才領悟,其實沒必要再為了所謂的高級圈子擠破腦袋。
《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一書中,作者李尚龍說自己曾非常迷戀社交,也有很多牛人、大咖的聯繫方式。
他常常給這些人送禮物,還陪聊,以為大家感情很好。
但後來,當他遇到問題去請教他們時,得到的回復是冷冰冰的三個字:“我沒空。”
這時,李尚龍幡然醒悟:
“除去彼此的感情,能讓對方幫自己的根本條件,是你能提供等價的回報。”
你不優秀,認識誰都沒用,所謂的高配圈子都是假象。
況且,人到中年,精力是有限的。
時間在哪裡,成就也就在哪裡。
如果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去攀附所謂的牛人圈子,哪有時間去提升自己呢?
真正有質量的人生,都不是靠拼命社交建立起來的。
與其討好攀附高配的圈子,不如過好自己的人生。
04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曾有位學生去教授家做客,發現教授家很小,裡面還堆滿了書,根本沒地下腳。
於是問教授:“您現在聲名在外,何必要蝸居在這裡過艱苦的生活呢?”
教授回答了一句話,讓他永生難忘:
“艱苦嗎?可是與書相伴是我一生最想過的生活。”
低配人生,不是要你衣衫襤褸,吃糠咽菜。
而是更加重視內在的修養,重視精神的成長,靈魂的豐富。
中年人最好的自律,是過低配的生活。
當你能克制自身慾望,不受外物影響,才能真正地回歸本心,感受生命的真諦。
這種低配的人生,其實是高貴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