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是思想與認知!
正所謂是: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強者和高手之所以厲害,是因為他們思維方式不同尋常,最終做人做事也事半功倍。
比如說,真正的高手,都在用以下三種“頂級思維”來做人做事,繼而人生無往不利。
1、假借外物的思維
荀子《勸學》中有一句名言: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即:君子的資質秉性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只是君子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其實,這句話就點明瞭厲害人物與普通人的最大區別。
真正厲害的人,他們更有自知之明,更懂得與人合作,善於假借外物,最終事半功倍,達到目的。
比如說,我們不會游泳,可以乘坐輪船;我們跑得不快,可以騎馬;我們不夠聰慧,可以多讀書學習;我們自己做不成的事情,可以請他人幫我們做。
正如劉邦總結自己成功經驗時候所說:
一個人要想成事,就必須有合作思維,要懂得假借外物,整合各方人脈和資源,想盡辦法把事情做成功。
拿一般人的生活來舉例: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有的人用手機娛樂消遣,還有人卻在利用手機賺錢和學習,不斷改善自己生活,增長智慧。
顯然,後者善於假借外物,因此更加聰慧,更容易成事。
我們經常說某人的學習能力很強,其實就是因為對方善於利用各種資源,然後高效提升自我,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
真正的高手,都是善於假借外物,思維開闊,包容萬物,喜歡與人合作,因此做人做事也成功。
2、防患於未然的思維
真正的高手,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而且思維敏銳,能夠提前發現問題,將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防患於未然。
比如說,看見一條惡狗迎面走來,聰明人的做法是繞道而行,而不是直來直往被狗咬了後,再去扯皮爭吵,耗時耗力地解決問題。
真正的高手,都是懂人性和人心的高手,他們總是獨具慧眼、一葉知秋,看問題具有前瞻性,因此可以先發製人,斬斷禍根。
比如說,大家都知道扁鵲醫術高明,堪稱一代神醫,但是扁鵲自己說:“我家大哥的醫術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眾人不解,扁鵲解釋說:“我大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率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隻及於本鄉里。而我自己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都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可見,能夠防患於未然的人,能夠花最小的力量消滅禍患,他們才是最聰明的一群人。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無形的鬥爭,需要我們去解決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和麻煩,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
如果我們總是等到問題發生了,麻煩變大了,才去想著如何解決問題,這就會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總是把自己消耗在爛人爛事當中。
如此這般,我們哪裡還有精力去做更重要更有意義的事情呢?
所以說,真正的高手,看問題一針見血,而且能夠提前規避風險,遠離爛人爛事,防患於未然,最終做成大事。
3、利他思維
老子《道德經》告訴大家: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也就是說,自私是最大的私。
天地無私奉獻,滋潤萬物,所以它們能夠保持天長地久;
同理,人若是懂得無私奉獻,多為他人著想,少為自己著想,最後“眾人拾柴火焰高”,反而能夠成就自身。
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更是告訴大家:我們在利他的同時,才能更好地利自己。
可見,真正的高手,都是頗具利他思維,喜歡幫助和成全他人,最終也順其自然使得自身受益。
生活中,許多人不成功、一事無成,就是因為他們總是考慮自己,很少為他人著想,也沒有幫助過多少人,活得自私自利,最後路越走越窄,越能有所成就。
我們的價值不是靠自己得了多少好處來衡量,而是要看我們幫助了多少人,對他人和社會具有多大價值。
說白了,我們一輩子能夠幫助多少人,便決定了自身的價值。
這便是人們常說的“在成全別人同時也就成就了自己”。
如果用曾國藩的話說這就是:集眾人之私,成一己之私。
曾國藩自身的天賦很一般,但是他善於識人、用人,量才器使,他一輩子推薦保舉的下屬有千人之多;
其中,官至總督巡撫者就有40餘人,如李鴻章、左宗棠、彭玉麟、郭嵩燾、羅澤南等棟樑之材都當過曾府高級幕僚,都受到過曾國藩的大量保舉和推薦。
曾國藩在成全他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最終實現了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大事業。
利他思維是成大事的關鍵,我們幫助他人,就是在幫助自己。
綜上所述,一個人,擁有以上三種“頂級思維”:假借外物的思維、防患於未然的思維、利他思維,便可做人做事事半功倍、無往不利。大家覺得呢?
一個人,擁有以上三種“頂級思維”:假借外物的思維、防患於未然的思維、利他思維,便可做人做事事半功倍、無往不利。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