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結起來其實就四個字:自作自受。
年輕時,你可能沒有這樣的體會,因為這時候往往正處於“作”的階段,等到了三十多歲、四十多歲,慢慢嚐到自己種下的果子的時候,就會明白這句話有多真實。
對於年輕人來講,我見過最愚蠢的一種行為,就是在本該野蠻生長的時候選擇混日子。
01 歲數越大,成長的障礙越多
雖說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我也經常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空,人要活得沒有年齡感,但客觀地講,成長是分時間段的。
不同的時間段,成長的速度和效率是不同的,所帶來的影響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今,很多人的人生軌跡是讀書到大學,不管學校好壞,好歹混個大學文憑,不然感覺這麼多年書讀得白費了。
在大學裡渾渾噩噩地混幾年,然後揣著畢業證書步入社會,開始四處找工作,人生序幕就此拉開。
這是人的第一成長階段,可惜很多人做得併不好。
前幾天我身邊的一個朋友離職了。
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公司正在走下坡路,可能馬上面臨倒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還是不要把青春耗在那裡好。
我說你是怎麼看出來公司快不行了的?他說每次老闆不在,公司幾乎所有人都打開《人民的名義》、《歡樂頌》……大家都知道公司近兩年效益很不好,還人人爆米花+可樂混日子,這不等著倒閉麼。
我這個朋友挺明智的,並沒有隨大流混日子,而是早早地跳脫了一個“眼前舒適”的職場環境。
職場是一個怎樣的地方?職場是價值的交換中心。
在這裡,每個人的價值都可以拿出來稱一稱,然後換到等值的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類交換說是等值,其實是動態等值,對於某一個點來說,幾乎總是錯配的:有時候老闆錢給多了,有時候給少了。
理論上來說,老闆永遠可以花更少的錢請到比你好的人,而你也永遠可以找到比現在更適合自己,錢又更多的工作。
在市場信息沒有全透明的前提下,你們誰先找到相應的信息,對誰就更有利。
而如果這中間有一方在混日子,停滯不前,那麼顯然價值錯配的傾斜程度只會加劇,雖然短期看起來混日子的一方似乎是佔了另一方的便宜。
道理也很簡單:
很顯然,不管公司還是個人,長期來看,不管對方混不混日子,自己不混日子總是更為划算的。
很多人可能會說,公司小,或者公司風氣不好,也沒見不混日子的有什麼發展機會。
這是你把自己的眼睛給矇住了,試著跳出自己的公司,從整個行業或整個職場的範圍去俯視,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論。
聰明的人,這時候對「自作自受」往往是有所體會的:在學校裡越是混日子,滿意的工作就越是難找。
但是,我覺得這並不足以定義人生,畢竟這時候還是很年輕的,大多數人正處於二十三四歲的年紀。
年輕,即代表著「希望」和「可能性」。
真正能起到決定性影響的,是人生的第二成長階段,也就是畢業之後的十年左右時間。
這段時間,我視為一個人的黃金成長期,也是「野蠻成長期」,很多人的人生改變,往往就是在這個階段打下的基礎。
有一個問題也是必須要正視的:歲數越大,成長的障礙也會越多。
這些障礙,可能來自於你的家庭,你的精力、體力,你的認知水平等等一些特別現實的因素。
很多時候,就像某寶的廣告語說的:常常會感到力不從心。。。
02 混日子的人下場都很慘
混日子的人總是不難找,我接觸過大量混日子的人,他們大都知道自己和公司所處的狀態,也大概知道不遠後的結果,但就是能耗一天是一天。
這種情緒大腦和理性大腦不一致的狀態,會讓人產生焦慮。
是的,混日子並不是什麼舒服的事情,大多數人內心是焦慮的。
如果不認為混日子是壞事,也不認為自己遲早會有什麼不太如意的後果,混日子反倒不太容易引起焦慮。
不過大部分人的神經沒有那麼大條,他們看得到那些朦朧和模糊的遠期後果,就像一個癌症晚期病人,掰著手指頭數剩下的日子,雖然可以選擇盡情地享受餘生,但死亡越來越近,焦慮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為了減輕焦慮,很多人會試圖用其他的方式“曲線救國”,比如老員工抱團對老闆形成牽制等,因為那看上去更容易,也相對更佔便宜。
繼續“佔老闆便宜”而不用擔心被開除,這是很多人的理想狀態,然而是否長遠可行?
這就很難講了,通常來說,所謂的小團體利益在老闆小小的利誘面前,瓦解的速度會比你想像中快很多。
現在還有很多人會為找到一份「事少錢多離家近」的工作而開心不已,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凡事都有兩面性,別只看到好的一面。
一份工作很輕鬆,薪資不錯,如果又還比較穩定的話,這對於年輕人來講,並不一定是一件多好的事。
或者說,這值得保持警惕性。
因為人處於這樣的環境中,往往會很容易、會不自覺地進入到「混日子」的狀態。
說實話,能主觀意識上保持向上生長的人太少,大多數人的成長都是被現實壓力倒逼的。
人一旦混日子,也就意味著他停止了成長,那麼他抵抗風險的能力也就隨之下降。
而更現實的是,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人生變故太多,沒一定抵抗風險的能力是特別危險的。
所以,如果你沒有厚實的家底,沒有強大的人脈關係,沒有無與倫比的天賦,就請你別再混日子了,你玩不起的。更靠譜地講,即使你擁有這些,也不要混日子。
在這個時代,再大的船都可能翻,再壯的樹都可能倒,再硬的關係也可能斷,靠自己才是最靠譜的。
如果你想繼續混日子,對不起,生活的道理會告訴你,將自己人生的方向盤交到別人手裡,是特別危險且愚蠢的。你的下場也會很慘。
03 如何判斷有沒有在混日子
一個人到底有沒有在混日子,評判的標準是什麼呢?
答案就兩個字:成長
很多人的理想工作是「事少錢多離家近」,這無可厚非。
問題真正的重點是,你在清閒的時候,到底乾了什麼,是沈迷娛樂中無法自拔,還是在努力地自我成長。
這才是關鍵所在,也是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在混日子的標準。
所以,不要以忙碌程度來定義一個人,而是要看他到底在忙些什麼,怎麼忙的。
我們總是見到有些考研的同學,每次都要發幾個勵志的自習打卡的朋友圈,彷彿告訴身邊人乃至全世界我在努力,然而最後卻名落孫山。
真正全身心投入的人,是沒有時間證明給別人看的。
那些總是加班到很晚的人,並不一定就不是混日子的人;那些一下班就走的人,也並不一定就是不努力的人。
有人上班時間玩樂,臨到下班才開始工作,做表面功夫給領導看;有人下班就走,去培訓班聽課,去看書,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
很多時候,真正在努力成長的人,是沒有時間演戲的。
他們並不需要演給誰看,因為結果往往會證明誰在真努力,誰又在假勤奮。
04 找到你的職場競爭力
如果你想改變混日子的狀態,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成功了第一步。
但是記住,最重要的,還是老生常談的:
堅持
現代社會,一方面企業招人難,一方面工作匹配度低,很少有人找到完全稱心如意的工作, 大批的人因為不知道上班幹什麼而虛度,陷入混日子的死循環。
要想改變這種狀態,首先,你要找到你的:職場競爭力。
在職場中,不存在絕對的安全感,尋找屬於自己的職場競爭力永遠比拉下幾個潛在的威脅者重要得多。你的對手是趕不完的,如果自身競爭力不同步提升,同級別的對手只會越來越多。
如何打造自己的職場競爭力?你需要做到以下6件事,最次也得做到之一、之二。
1、拿到稀缺入場券
很多遊戲任務都有門檻設置,沒達到門檻的沒資格做。職場和遊戲一樣,拿到越是稀缺的入場券,競爭者越少。
當然,並不是所有工作都有稀缺入場券,能力鑑定和資格鑑定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況且就算有稀缺入場券,絕大部分人也是搶不到的,因為越有用的東西,勝利者的比例就越低,所以這第一條,只適合極少部分人。
2、打造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這個東西聽起來很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但並沒有一個如四六級般的統一標準測試。
核心競爭力的強弱,取決於你能幹的事兒有多少供給和需求,供給/需求的值越大,核心競爭力越弱,反之則越強。
比如你會寫程序,這有什麼了不起的呢?需求很大,供給也很大。不過如果你溝通能力良好,有領導力,那就不一樣了,能清楚對接需求,協調項目進程,又能讓別人服你,這就有CTO的潛質。
所謂的多維度競爭力,並不是讓你在每個方面都拿第一,而是通過多維度組合,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稀缺競爭力,以達到同質競爭最小化的目的。
有人說,那不是陷入了樣樣行,樣樣都不行的陷阱?是的,所以多維度競爭要跟T型人才理論結合起來,一個人的廣度一定要以某一塊的深度作為支撐。
就如上面的例子,沒有極其過硬的編程能力作為深度,廣度再大也帶不好團隊,甚至難以服眾。
3、懂得匹配需求
有核心競爭力,也得有人買單才行。
為什麼我們這麼重視平台?因為合適的人只有在合適的平台上,才能發出最亮的光芒。
職場價值是由供需決定的,要想把自己的價值賣得更高,就得賣到對該價值需求更高的地方。
你會造原子彈,但在替賣茶葉蛋的打工,你這個造原子彈的能力就一文不值,反倒是由於你四肢健全,會收錢找錢,對攤主來說價值更大一些。
不過這樣的話,你就得跟同樣是四肢健全,會收錢找錢的人群去爭這碗飯,可想而知,多如牛毛的競爭者會將你的身價壓到多低了。
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匹配需求是一種能力,在上面花多少時間都不為過。如果你真的沒發現可以匹配上的平台,而你的核心競爭力又確實可以滿足很多人的需求,或許你可以試著創造一個。
4、手握核心資源
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進的是一家IT公司,公司裡有個牛人,大家叫他劉老師。聽說這個劉老師一年的收入比老闆還高,這讓我很費解:究竟他有什麼神通?
後來我才知道,每次由這個劉老師去投的標,命中的機率高得嚇人。
劉老師的手上握有一些核心資源,他代表哪家公司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受益人就可以了。
當你手握核心資源的時候,你跟老闆的關係其實就從僱傭過渡到了合作。
你就是自己的公司,老闆可以看作是你的一個客戶,你今天可以服務這個客戶,明天照樣可以服務另一個,核心資源是你的分利籌碼,也是你的底氣。
5、主動參與新業務
對於成長型公司來說,新業務意味著新機會。
有許多人問過我,公司開了一塊新的業務,好像扶持力度挺大的,目前正在各部門抽人,我該不該主動請纓?
大部分情況下,你都該去。新業務裡常常蘊含著新的機會,尤其是在公司給出明確的扶持信號的時候,在這裡升職加薪都會比較快。
況且新業務裡需要學習的東西非常多,這會是少有的跟前輩們同一起跑線的地方,這麼好的免費學習和進階機會,怎麼能只想著待在舒適圈呢?
6、讓老闆欠你,而不是反過來
有一句話,是我說的:優秀的員工,能力永遠高出薪水一點點。
如果你的能力比薪水高很多,你馬上就會待不下去,你也就不再是公司的員工了;如果你的能力只是和薪水匹配,老闆除了錢以外,不會時時想著將其他的東西給你,比如機會,因為他不欠你什麼。
平台的價值每個人都知道,同樣一雙鞋子,放在路邊攤和商場裡,價格就不同,留出一點點能力和薪水的差額,用來換取潛在的機會和平台,非常划算。
要做到能力比薪水高一點點,就要事事超出老闆的期待一點點。
比如明明一天可以完成,說一天半,這半天不是給你看電視用,是用來提前交卷的;比如明明老闆給出具體要求讓你做一份方案,在做好的前提下,在某幾個點上給他放幾個其他的選擇——預知或預設老闆的期望值,然後超越它,這是“管理老闆”中很重要的點。
有人說,如果我做了上面所有的事情還沒升職加薪怎麼辦?相信我,你一定會在下一份工作中拿到所有應得的。
如果你正處於二三十歲的年紀,我希望你能好好思考,因為你當下的決定很重要,關係到你接下來的人生。
如果你已經不再年輕,我也希望你能好好反思,反思過去的自己,並立足當下,努力前行,這同樣很重要,因為努力總會讓你的人生變得越來越好。
最愚蠢的行為,就是在最好的成長時光裡,選擇了混日子。
改變,從現在開始,從此刻開始
人職初,讓求職變得更簡單讓招聘變得更便捷